京東為了與淘寶形成差異,做了自營商品和倉儲配送。
劉強東認為零售的核心在于用戶體驗、效率、成本三點。自營與倉儲與這三點息息相關。商品自營保證了商品品質,解決電商平臺原先假貨、劣質商品的問題。自建倉儲深入到商品供應鏈上游,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通過發力自營和倉配,與純電商平臺相比,京東的交付能力已有明顯提升。可是當京東在3C、大家電、圖書占據一席之地,切入商超領域時,卻發現前進起來一直磕磕絆絆。
商超零售包含的水果蔬菜品類,無疑對京東的交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筷玩思維第四期內容選題聚焦“水果O2O”
早期的水果電商多數以標品電商的思維來做水果電商,甚至現在部分水果電商還在照搬標品電商的模式,線上平臺聚集流量,上線水果商品通過平臺完成交易,然后物流將水果配送到消費者手中。
按照這種思維,水果電商的核心在于水果線上消費者的精準流量,但他們慢慢發現流量獲取能力并非決定水果電商成敗的核心能力,反而可能是拖垮水果電商的致命誤區。
在線下買水果,水果商品所見即所得,水果個頭多大,成熟沒有,新不新鮮,甚至是好不好吃,都能在購買前感知出來。假如消費者購買了水果,說明至少是初步認可所買水果的品質,即使回家發現水果存在問題,回到線下門店退換水果一般問題不大。這是線下水果店具備的基礎交付能力。
水果電商的交付能力則存在差異。在水果電商平臺購買水果,消費者只能通過圖片和文字來感知水果產品,水果個頭大小、成熟度、新鮮度難以被消費者真正感知。在消費者眼中,只有想象出來的水果產品,當消費者通過物流配送收到的水果與其期望值存在距離,很可能從此就不在對應的水果電商平臺購買水果。
在水果電商平臺下單后被告知對應的水果產品斷貨,無法發貨;收到的水果存在明顯質量問題,包括個頭太小、熟大了或者根本沒成熟、不新鮮、磕碰造成損壞嚴重等;物流配送超時嚴重;水果產品出現問題退換貨困難;前后兩次水果口感差別明顯等,都是目前水果電商平臺常見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水果電商在交付環節的問題所在。
設想一下,當水果電商具有較強流量獲取能力,卻忽視打造交付能力時,線上交易訂單越多,越容易出現交付環節的問題,產品和服務無法滿足消費者,意味著平臺無法獲得認可,消費者流失嚴重。投入資金獲取的流量不僅沒有轉化為穩定的營收,反而可能給平臺帶來致命的傷害。流量獲取能力與交付能力相比,顯然后者才是水果電商的核心能力。
筷玩思維第四期內容選題聚焦“水果O2O”
每日優鮮等水果電商意識到問題,開始重視并試圖提升自身的交付能力。沒有線下門店的情況下,如何提升交付能力呢?自然而然是深入水果產業鏈上游,從供應鏈上把控水果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水果電商又紛紛投身供應鏈的各種合作布局。
但是從種植戶、生產基地的水果種植,到水果批發商商品化采購水果、將水果從產地倉運輸到銷地倉再到社區倉,水果供應鏈各個環節幾乎都涉足傳統的線下經營,偏重線上運營的水果電商企業沒有經驗和優勢可言。
此外水果電商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問題。類似每日優鮮,目前單日全國訂單量破萬的水果電商企業為數不多,平均到本地,再平均到每個產品,訂單量在十位數量級的產品比較普遍,除去個別爆品水果,大部分水果的單日訂單量根本無法支撐整車運輸。
而水果產地的采購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整車發貨,換句話說,目前水果電商受訂單量限制,大部分水果產品達不到產地整車采購的標準,更談不上在干線物流和支線物流通過整車運輸來降低物流成本。大量增加訂單基數,又可能加劇交付問題的出現,水果電商似乎陷入死循環。同時采購環節面臨水果產業普遍存在的采購人員拿回扣問題。
如此一來,獲取流量能力較強的水果電商,為了增強核心交付能力而深入水果供應鏈,卻遇到重重阻力。
毫無疑問,傳統水果零售企業在交付能力上有先天優勢,個別水果零售品牌,比如百果園甚至在水果種植基地、倉儲物流、終端門店整條產業鏈均有大范圍布局,10年以上的持續探索使其在成本精細化控制和提高供應鏈效率上經驗豐富。
當然,傳統零售企業搭建線上渠道,增強流量獲取能力和電商運營能力也并非易事。首先核心管理層對企業進行互聯網化要有充分的認可和足夠的革新驅動力;其次傳統的組織架構需要進行調整,并引進互聯網技術人才;最后才涉及線上系統的開發和運營。
相比需要滲透傳統供應鏈的水果電商,客觀來講,已經具備核心交付能力的傳統水果零售企業增強流量獲取能力后成功機會顯得更大。
除了水果電商落地供應鏈和傳統水果零售企業互聯網化之外,水果電商企業與傳統水果零售企業合作,是否可以充分發揮線上獲取流量的優勢和線下把控水果產品穩定性的優勢,實現短期提高整體供應鏈效率的目的呢?
實際上這類合作早已出現,京東和永輝的合作甚至建立在戰略注資的基礎上,不過目前來看,暫時沒有出現顯著提升彼此效率的效果。
一方面基于企業外部的合作,溝通成本較高,合作推進速度自然受到限制,真正實現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周期也就越長,同時企業的獨立性,使得兩個企業之間很難實現供應鏈上最大程度的協同,效率提升也就有限。
另一方面,合作中企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一般水果電商承擔線上零售渠道的作用,傳統水果零售企業更多起批發商的作用,角色差異意味著利益的不一致。本身水果電商因為補貼的關系,擠壓水果批發商利潤的事情時有發生,扮演批發商角色的傳統水果零售企業很有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利益訴求不同,企業之間也就很難形成真正的合力,更談不上供應鏈效率的提升。
筷玩思維第四期內容選題聚焦“水果O2O”
雖然現階段的探索困難重重,但水果O2O是產業升級的大趨勢,同時利于水果O2O成熟的條件正在逐步增多。
首先,近年來水果電商投入大量補貼獲取用戶,線上已經積累起來一批水果消費者,通過線上購買水果的消費方式逐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當然,與標品電商在零售市場的所占份額相比,水果電商僅僅占水果交易市場的5%左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也意味著水果的線上消費習慣仍需進一步培養。
其次,市場出現了專業負責社區配送的企業,同時自提物流柜覆蓋范圍廣泛,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服務更加成熟,以較低成本完成配送不再是障礙。
最后,串聯起消費者、零售商、批發商、種植戶和物流的水果SAAS系統已經出現,調果師等一些企業專注為水果產業鏈從業者提供SAAS系統服務,整個產業鏈的系統化、信息化、互聯網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推進。
基于消費者端到配送端的不斷成熟,采用C2B甚至C2B2F模式,需求端反向作用供應端,當水果預訂體量達到一定標準,符合供應鏈運作規律時,整個水果產業鏈的互聯網化自然而然就被打通,供應鏈效率因為需求的可預知性和整體化而得以提升。
筷玩思維認為,水果產業鏈的互聯網化需要一個過程,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提升絕不是通過互聯網企業短期內砸錢補貼或者淺層布局供應鏈可以實現的。
水果產業偏重第一產業,歸根結底是靠天吃飯的產業,氣候、環境將直接決定水果的生產環節,進而影響產業鏈條下游其他環節。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水果種植由農業部管轄;產地的土壤環境歸環保部管轄;水果產品流通則是商業部管轄;相關技術開發涉及科技部管轄;最終上架銷售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管轄。鏈條之長,涉及監管部門之廣,導致其互聯網化之路注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羅馬非一天建成。水果產業的效率升級需要其從業者腳踏實地,共同筑造。
PS: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由數千上萬的細分市場和角度組成。筷玩思維前四期內容選題分別為明星跨界吃喝玩樂創業、匠人匠心、餐飲外賣和水果O2O,第五期專題聚焦咖啡這一細分市場和品類,7月22日正式全網首發。
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經破10萬。筷玩思維全平臺報道永久免費,這里只有干貨。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