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翹嘴魚
原料:活翹嘴魚1250克
調料:菜子油150克,鹽5克,李錦記天成一味醬油5克
制作方法:
1.翹嘴魚宰殺制凈,擦干水分,用鹽抹勻,入冰箱冷藏腌制4天,掛到通風處風干1天。
2.鍋內下菜子油,下魚煎至兩面金黃色,烹入天成一味即可。
這款菜最重要的就是對溫度和時間的把控,一旦掌握不好很容易煳。想要達到做出來的魚皮是脆的,肉是嫩的,需要注意:
首先,是要潤好鍋,否則魚容易粘鍋。
然后鍋燒至冒煙,下菜子油至剛剛沒過魚表層,油溫大概四成熱時,下魚。
魚肉朝下,晃動鍋,把魚肉煎至一面金黃色,將魚翻過來,不停晃鍋,這樣魚受熱均勻。
一開始小火慢慢煎熟,再變成大火,油溫升至七八成熱,將魚皮一面煎至金黃色,將鍋里的菜子油倒出,魚留在鍋內,還是魚皮一面朝下,進行干煎。
這樣做出來的魚顏色好味道香,用鏟子翻一點邊看魚皮顏色是否金黃,達到效果好,快速烹汁,出鍋裝盤即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油溫要慢慢上升,如果一開始油溫很高,很容易外面黃色,里面還沒煎透;還有就是煎制過程中要不停晃動鍋。
臭豆腐燒臭鱖魚
原料:鱖魚750克,火宮殿臭豆腐150克。
調料:菜子油500克(約耗100克),紅燒醬油、蠔油、料酒各3克,鹽、津山口福剁椒各50克,味精、白胡椒粉、雞精各2克,小米椒20克,姜末、蒜末、蔥花各10克,紫蘇5克,王致和臭豆腐乳、圓蔥絲各30克。
做法:
1.將鱖魚宰殺制凈,打一字花刀,擦干水分加鹽抹勻兩面腌制入味,放入冰箱冷藏7天。
2.鍋內下菜子油燒至三成熱,下火宮殿臭豆腐炸至酥香,撈出控油;王致和臭豆腐乳攪碎做成泥。
3.鍋留底油燒熱,下腌好的鱖魚,煎至兩面金黃色,倒出控油。
4.鍋留底油,下生姜末、蒜末炒香,下剁椒、小米椒炒香,下魚、烹料酒,加水沒過魚,燒開,加蠔油、雞精、味精、白胡椒粉調味,小火燒5分鐘入味,下臭豆腐,加紅燒醬油調色,加王致和臭豆腐泥調味。
5.干鍋下圓蔥和紫蘇葉墊底,將魚和臭豆腐擺放在上面,澆湯汁,撒蔥花點綴即可。
注:不能使用安徽臭鱖魚,雖說我們腌制比較簡單,做出來的風味跟安徽臭鱖魚也不一樣,臭味不是那么濃郁,但是做好的魚肉同樣是蒜瓣肉,口味非常好。
辣酒煮小花螺
原料:小花螺500克。
調料:青椒、紅椒、大蔥各2克,辣酒汁400克。
制作方法:
1.小花螺500克洗凈后用冷水下鍋,水開煮2分鐘至八成熟,撈出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去掉螺頭片,至完全冷卻。
2.青椒、紅椒、大蔥各2克切成長3厘米、厚0.6厘米的斜刀片。
3.把花螺放入燒開的辣酒汁里完全浸沒,再燒開后煮15秒裝盤,淋入400克的辣酒汁,撒青椒、紅椒、大蔥片,放在花螺上裝飾即可。
關鍵:需要注意煮花螺的火候,沸水不能過大,要小火煮制,否則肉質容易變老。
辣酒汁(批量)制作方法:
1.魚生壽司醬油4800克、金牌魚露1200克、壇裝加飯酒9千克、李錦記生抽4500克、遠航九江雙蒸酒5500克、福臨門小磨芝麻油900克、大美極鮮汁1950克、味精1200克按標準稱好,倒入桶內。
2.鍋內倒入菜子油4500克燒熱,下蒜蓉1500克,干蔥蓉、鮮沙姜米各2千克炸香,倒入調料桶內。
3.鍋內倒入花生醬1500克、妙多咖哩膏300克慢火推均勻,放入孜然粒、辣椒面各1千克,慢火推香(一定要謹防粘鍋)。
4.推好的醬料倒入調料桶內,加12.5千克清水邊攪邊燒開,倒進自制辣椒油4千克即可。
自制辣椒油(批量)制作方法:
1.將洗干凈的姜250克切片;干蔥頭250克切頭去尾,一開二;蒜子500克洗凈。
2.鍋內入菜子油5千克燒至六成熱,下姜片、干蔥頭蓉、蒜子、香蔥慢火煉香,加八角20克,香葉5克,白豆蔻、紫草各10克一起放入油鍋慢火煉半小時至料頭成焦干,離火待油溫下降到120℃時,再加入辣椒粉、辣椒面各500克浸泡12小時,隔渣留油。
新式三合湯
原料:牛血400克,熟牛肚60克,牛肉80克。
調料:剁椒末、郫縣豆瓣醬、蠔油、米醋各20克,辣妹子辣椒醬30克,山胡椒油、姜末、蒜末各10克,大蒜葉15克,熟豬油50克。
做法:
1.牛肉切小片;新鮮牛血(市場買回來后,里面已加鹽凝固)入燒至80℃的水中,慢慢煮熟,取出切塊。
2.鍋內下熟豬油燒熱,下姜末、蒜末炒香,下剁椒、郫縣豆瓣醬、辣妹子辣椒醬炒香,下牛肚、牛肉炒香,加水750克燒開,加蠔油調味,下牛血,加米醋、山胡椒油調味,撒大蒜葉炒勻,出鍋裝盤即可。
牛肚加工:牛肚1個切小片,入高壓鍋內,加蔥段、姜片各3克,料酒5克,加水沒過原料,上氣壓20分鐘至熟。
酒鬼牛肉
將牛肉進行了兩次入味,一次是提前壓制,突出一種醬香味,再是后期炒牛肉的時候,加入啤酒,將牛肉香軟入味后再大火翻炒干香,是一款很好的佐酒佳肴。
制作方法:
1.將醬好的牛腱子肉300克切成粗絲;大蒜子5克斬碎;小香芹50克切段。
2.鍋內下大豆油100克燒熱,下入蒜蓉、干辣椒20克炒香,下牛肉煸干,烹啤酒10克,加鹽、味精、紅燒醬油各2克,雞粉5克,孜然粉、蠔油、生抽王各3克調味,將小香芹倒入,下翻炒均勻出鍋裝盤即可。
牛腱子批量壓制方法:
將牛腱子5千克解凍,改刀切大塊,焯水洗凈,入高壓鍋內,加香料(八角、香葉、草果各5克,桂皮2克,白豆蔻、干黃椒節各5克),姜片、蔥段各50克,生抽、紅燒醬油、啤酒各1千克,大火上氣壓6分鐘,再小火熬30分鐘,至筷子插進去比較松軟,撈出來冷卻、風干。
土缽臘豬蹄
煙熏土臘肉是湘菜中的特色食材,選用皮薄、肉嫩、體重適宜的寧香豬為原料,經切條、配制輔料,腌漬、洗鹽、晾干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
臘豬腳屬于臘肉中最精華的部位,因為風干的原因很硬,口味也很咸,需要用溫水把它泡透脫鹽,再煸炒加清水煨制,簡單調味,突出原汁原味的臘肉香味。
土缽臘豬蹄制作方法:
1.臘豬腳剁成4厘米見方的大塊,用冷水浸泡8小時以上,再用溫水漂洗干凈,去掉碎骨末,放入80℃熱水中煮約30分鐘至七成熟,洗凈瀝干水分。
2.鍋上火入菜子油燒熱,下入桂皮3克、姜片、本地青紅椒各8克煸香,倒入洗凈的臘豬腳炒至豬腳表皮微黃色,倒入清水沒過豬腳,入鹽、味精、雞汁各3克,入大土缽小火煨制1小時至皮軟肉爛,出鍋前撒入蒜籽、青紅椒圈各10克即可。
現在市場上混雜著許多工業加工的臘肉,我來分享一下我們采購土臘肉的方法:
如何辨別真假臘肉?
1.劣質臘肉:表面蠟黃色,脂肪發黃,實際是用工業色素所致,再用煤炭直接烘烤,這種臘肉切開里面的肥肉是白色的,瘦肉是粉紅色的,沒有臘肉特有的香味,而且不易保存,說明臘肉是次品。
2.優質臘肉:表面呈棗紅色,有點黑黑的,色澤不如假臘肉漂亮,但肌肉呈鮮紅或暗紅色,類似金華火腿的顏色,肉身干爽、結實、富有彈性,并且具有臘肉應有的腌臘風味,這樣的肉肥而不膩,是優質的臘肉。
土臘肉如何保存?
臘肉并不是長久存放,臘肉在常溫下保存,農歷三月以前味道是最正宗的,隨著氣溫的升高,臘肉雖然肉質不變,但味會變得刺喉。
最好的保存辦法就是將臘肉洗凈,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這樣就可以長久保存,即使三年五年也不會變味。
土臘肉花溪榨筍
土臘肉花溪榨筍這道菜我們選用常德花巖溪的榨筍,其口感脆爽,富含纖維素,味道清淡脆爽。
和土臘肉在一起燉出濃郁的味道,而且臘肉先煸后燉,使臘肉更柔軟一些,另外因為煮制,臘肉里的很多鹽分溶出,含鹽量沒有那么高,吃起來不是很咸,臘肉濃香、榨筍鮮美。
制作方法:
1.精選花溪嫩榨筍500克,加清水漂洗干凈,瀝干水分;五花臘肉切薄片。
2.鍋上火入菜子油50克燒熱,下入五花臘肉片煸出香味,放入姜片、干辣椒絲、泡好水的榨筍一起翻炒至榨筍稍有焦邊的時候,加入清湯800克燒開,再改小火燉30分鐘,調入鹽、味精、雞汁各4克,出鍋前撒入香蔥絲5克、青紅椒絲5克點綴即可。
關鍵:
1.注意臘五花肉煸炒的時間不要太長,煸至肥肉部分變透明即可。
2.臘肉本身含有鹽分,所以調味用的鹽一定不要太多。
花溪榨筍:
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筍最為鮮美。
為了讓春筍的滋味延續,常德花巖溪的人們創造了古老的榨筍技術,筍在杉木壓榨槽里經過45天的精心壓榨而成。
榨筍很輕卻很堅硬,黃中帶著通透,泛著特有的香味,制好的榨筍可以保存一年。
剛出榨的筍可以放置數天,口感滑嫩鮮脆,我們就是直接采購回去剛出榨的筍,入冰箱冷藏儲存。
湖南臘肉的烹制也有很多講究。掌握以下幾個關鍵,做好臘肉菜很簡單。
1.溫水泡鹽味。有些臘肉非常咸,使用前要先泡去咸味。泡臘肉的水溫要控制在40℃左右,水量要完全沒過臘肉。高于室溫的水不僅有助于臘肉中的鹽分析出,還能幫助清潔臘肉上的油污。
2.急火快蒸。將泡好的臘肉從水中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放在蒸籠中旺火快蒸30分鐘。蒸時應該放在深底盤中,接著蒸出湯汁,這些湯汁特別鮮美,可用于烹飪時提味。為了保持臘肉形狀立體干凈,應該選擇急火快蒸。
3.先煸肉后烹料。臘味菜品烹制時應先將改刀后的臘肉入鍋中,以五成熱的油溫煸炒1-2分鐘出香,再下入料頭與臘肉一起煸炒,待料頭出香后再下入原料炒制。因為臘肉的臘香味要靠油脂稍長一點時間煸炒才能出來。
4.臘味小炒要加湯。臘味小炒不同于其他小炒,臘肉可以起入味的作用,所以可以不加鹽味,或者少加鹽味。炒制時干炒,臘肉的鹽味是出不來的,要在煸炒過程中加入少許的清水(或清湯),稍燜一下,以湯為媒介讓臘肉的咸香味滲入原料中。
5.臘味并非萬能配。臘味小炒突出的是臘肉的咸香味,所以應該選擇原味比較清淡的素料。
海鮮本味鮮美,不適合與臘肉同烹。肉類原料本味濃重,也不宜與臘肉同烹。
但是有一種情況臘肉是可以與肉料同烹的,那就是蒸菜,而且也最好選擇同樣是臘制的肉料,如臘魚、臘雞。
干鍋拆骨肉肥腸
很多湘菜師傅喜歡用肥腸入菜,為了降低菜肴成本,此菜用拆骨肉與肥腸搭配烹調,爽口的肉質、肥美的大腸,簡單中爆炒出質樸的家常味。
干鍋拆骨肉肥腸的做法:
1.豬肋排750克焯去血水,加鹽5克、生姜片10克、大蔥段15克、清水2千克上火煨制半小時,至排骨肉熟爛,待冷卻后,用手撕下排骨肉,切5厘米長的條;大腸頭200克洗凈,入加有鹽3克,生姜片、大蔥段各10克的開水鍋中焯煮15分鐘。
2.鍋上火燒紅,放入菜子油60克燒熱,下入生姜末5克、干辣椒節15克、大蒜子25克煸炒出香,入拆骨肉、肥腸煸炒30秒,烹入味精3克、蠔油3克、生抽5克、十三香1克、紅燒醬油8克烹炒30秒,出鍋前撒入香蔥段5克即可出鍋。
關鍵:此菜要掌握小炒菜的火力和時間控制,一定要用大火爆炒拆骨肉和肥腸30秒,調味后再爆炒30秒,掌握好兩個節點,成菜會少油噴香。
鐵鍋生態肉
“鐵鍋生態肉”選新鮮的寧鄉花豬的帶皮五花肉,其肥瘦相間,油潤不膩,因為每日銷量大,所以土豬肉需要提前用大鍋批量煨制好,走菜時直接爆炒,使青辣椒、菜子油及豬肉的味道互相滲透,減少油脂,突出醬香、肉香、椒香味濃郁。
而且此菜用的鐵鍋和鐵鏟是專門定做的。土爐里點燃無煙炭,架上這口鐵鍋,帶著鏟子上桌,增加客人體驗感,食客可以隨意地翻鏟兩下,非常有氣氛。
制作方法:
1.精選湖南肥三瘦七帶皮三層五花肉1千克,燒毛,清洗干凈,切成1厘米厚、5厘米長的片;本地青椒300克洗凈,掰大塊。
2.鍋上火入菜子油100克燒熱,入A料(千里香5克,草果2克,桂皮、花椒、八角各1克)、五花肉煸炒至肉片起白泡,放入B料(紅燒醬油、胡椒粉、味精各2克,二鍋頭、生抽各5克,蒸魚豉油、白砂糖各3克,干椒面10克)加水500克小火煨制35分鐘至肉片軟爛。
3.另起鍋入煨肉的油50克燒熱,下入青椒塊、大蒜子50克翻炒出香,入煨制好的肉片,加清湯100克一同翻炒均勻,改猛火快炒,起鍋倒入墊有炒梅干菜50克的吊鍋內,點綴茴香菜5克即可。
炒梅干菜:把梅干菜500克提前浸泡半個小時,清洗干凈后,切碎,加入蒜蓉、姜米、剁椒碎各50克,放入鍋里爆炒出香。制作梅干菜的最佳時間為冬季,此時做出的梅干菜味道純正,色澤美觀。
選料核心—熟飼土豬肉
制作這款乳豬的主料一定要選用傳統土法喂養的土豬肉,即用煮熟的豬飼料喂養長大的豬,喂的全是青飼料而不是精飼料,喂養時間都是1-2年,重量100千克左右。
這樣飼養出來的土豬皮厚,肉質不肥,煮熟后有肉香味。而入菜的五花肉要選用三層五花,瘦肉必須選用豬前腿肉,最好不選里脊肉。
調味核心—龍牌醬油
湘菜中的“辣椒炒肉”做法看似很簡單,但外地師傅卻炒不出正宗的湘味。
其實此菜關鍵在調味,核心武器就是“龍牌醬油”。
龍牌醬油是湘潭三寶之一,因為選料、發酵都嚴格遵循傳統工藝,色澤紅褐,醬香味濃郁,突出鮮甜味,可以直接用來拌面條、涼菜和炒菜。
但龍牌醬油也會有優劣之分,這里,教給大家辨別正宗龍牌醬油的一個小方法:
撕下醬油瓶蓋處的塑料紙,把油瓶倒置一下,擰開瓶蓋,觀察一下醬油瓶頸處,優質的龍牌醬油在日常光線下呈現紅褐半透明狀,醬汁不掛瓶;
如果是劣質的龍牌醬油,無論怎么開瓶,顏色是黑褐色的,沒有透明度,聞起來是咸咸的醬油味,沒有龍牌醬油特有的醬香味。
吊爐烤牛排
原料:帶骨牛排2千克。
調料:特制腌料200克,老抽15克,雞蛋2個,自制味碟料30克。
特制腌料配方: 圓蔥末50克,芫荽末、芹菜末各20克,鹽、味精各10克,花椒、八角各8克,蠔油50克。
自制味碟配方: 花生粉20克,川椒粉5克,鹽3克,味精2克調勻即可。
做法:
(1)將特制腌料放入盛有牛排的盆中,腌制12小時,去掉余渣,入蒸箱內蒸制2小時,至牛排開始軟爛即可。
(2)將牛排入烤箱內,溫度調至180℃,烤制20分鐘,將老抽、蛋液攪拌均勻,抹在牛排上,入烤箱再烤制40分鐘。
(3)將烤好的牛排用大片刀將肉取下來,切成塊,再碼在牛排骨上,保持形狀,上桌時,配以自制的味碟即可。
技術分析:
1、牛排要選擇中間帶肉,兩邊都有大骨的塊,這樣制成的牛排出品好,不塌陷。
2、牛肉先蒸再烤,蒸制的時間不能過長,蒸制七成熟時,再入烤箱,并且第一次烤制時時間也要短,主要是使表皮不能烤硬,才能在抹調料的時候更能入味。
來源:唐杰湘菜網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