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里,通常會在砧板邊堆滿各式各樣的下腳料,這些看似派不上用場的東西,就會被大手大腳的廚師順手倒在垃圾桶里。雖然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但積累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要想利用好下腳料,廚師長首先要動腦筋,什么料怎樣用,用多少都要一清二楚。比如:削花剩下的胡蘿卜可以用來做熬蔬菜水的原料;剩下的姜、蔥葉和蝦頭用來煉制料油;老白菜幫切丁腌小菜或包包子;香菜根、白菜根(去黃皮)腌制“菜香根”……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那么如何在后廚貫徹實施呢?
1、下腳料做好菜,發獎金
鼓勵廚師用下腳料創制新菜,銷售好的還可以拿獎金。這個措施大大激發了廚師的創新積極性,使飯店推出了一系列成本低、又很受客人歡迎的創新小菜。
比如“美極西芹根”,是將刮去老皮的西芹根切薄片,用冰水冰鎮后用美極鮮味汁等調料拌制而成,其清爽鮮脆的特點令客人稱贊不已;又比如花葉生菜使用后所剩下的心部嫩葉,有心的廚師把他和西芹芯、心里美蘿卜皮(雕花所剩)等原料組合在一起,放在藤制菜籃中,跟面醬、蝦醬上席,美曰“豐收菜籃”,供不應求。
2、防偷懶先看垃圾桶
很多廚師不是不會用下腳料,而是懶——香菜根、蘿卜片、白菜幫收起來麻煩還得洗切,干了一天活兒哪有功夫再處理它們,干脆把它們扔進垃圾桶,蓋上報紙廚師長看不見就成了。對付這種廚師,廚師長就要每天翻看垃圾桶,發現一次處罰一次,你看他們還敢不敢亂扔東西。
一種原料能否合理利用,作為一個廚師長知道是沒有用的,應該讓實際的操作廚師知道,讓他們知道自覺的合理利用,比我們用哪一種方法去強制執行要好得多。
大部份飯店都采用各部門分別領料、分別加工的方法,這種做法就有可能因為各部門之間溝通不夠,造成邊角料的浪費。
比如今天熱菜間切了10份土豆絲,按質量要求,四邊邊角料去除不用。10份邊角料的量太少了,組合起來也做不出一道菜,所以這10份土豆的邊角料就因為不能充分利用浪費了。
但建立中央加工點就不一樣了,以土豆為例,熱菜間如果需要土豆絲,那么中央加工點就可以按要求把土豆修去四邊切絲,至于剩余的邊角料,中央加工點可收集起來切絲供涼菜間制作涼拌土豆絲,面點間制作土豆絲餅;還可斬蓉供面點間制作土豆餡或土豆泥。這樣邊角料就可以達到利用最大化。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