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款招牌菜來襲,附大廚自制醬料、調味汁配方

    1

    中式原味烤雞

    特點:

    本項技術包括原料雞的選擇、整形、腌制、腔內涂料、腹內填料、浸燙、烤制等工藝,成品色澤油亮,烤香濃郁,油而不膩。

    配方(以25-30只雞計)

    腌料(按50千克腌制液計):

    生姜100克,蔥150克,八角150克,花椒100克,香菇50克,食鹽8.5千克。

    配制:

    將八角、花椒包入紗布包內,和香菇、蔥、姜放入水中煮制,沸騰后將料水倒入腌制缸內。加鹽溶解,冷卻后備用。

    腹腔涂料:

    香油100克,鮮辣粉50克,味精15克,拌勻后待用。

    腹腔填料:

    每只雞放入生姜2-3片(10克),蔥2–3根(15克),香菇2塊(10克),姜切成片狀,蔥打成結,香菇預先用溫水泡軟。

    皮料:

    浸燙涂料為水500克,飴糖100克,溶解加熱至100度待用,此量夠25—30只雞用。剛出爐后的成品烤雞表皮涂上香油。

    制作方法:

    1)原料選擇:選用體重1.5–2千克的肉用仔雞。這樣的雞肉質香嫩,凈肉率高,制成烤雞出品率高,風味佳。

    2)整形:將白條雞先去腿爪,再將兩翅反轉成“8”字形。

    3)腌制:將整形后的光雞逐只放入腌制缸中,用壓蓋將雞壓入液面以下,腌制時間根據雞的大小、氣溫的高低而定,一般腌制時間在40–60分鐘。腌好后撈出控干。

    (注:不同腌制濃度對成品烤雞的滋味、氣味和質地三大指標影響較大,高濃度腌制液(17%)使得雞體內的水分向外滲透,肉質相應老些,同時由于肌纖維的收縮,蛋白質發生聚合收縮,從而影響了芳香物質的揮發,導致雞體香味不如腌制液質量分數為8%及12%的好。另外,高濃度鹽液滲透性強,因而短時間即可達到腌制效果。腌制液質量分數為12%的腌制液則較為理想,且咸度適中,色、香、味俱全)。

    4)腔內涂料:把腌制好的光雞放在臺上,用棒具擠出約5克左右的涂料,插入腹腔內涂抹均勻內壁。

    5)腹內填料:向每只雞腹腔內填入生姜2-3片,蔥2-3根,香菇2塊,然后用鋼針絞縫腹下開口,不讓腹內汁液外流。

    6)浸燙:將填好料、縫好口的光雞逐只放入加熱到100℃的皮料液中浸燙半分鐘左右,然后取出掛起,晾干待烤。

    7)烤制:一般使用遠紅外線電烤爐。先將爐溫升至100℃,將雞掛入爐內,不同規格的烤爐掛雞數量不一樣。當爐溫升至180℃時,恒溫烤15–20分鐘,使雞烤熟,然后再將爐溫升高至240℃烤5–10分鐘,使雞皮上色、發香。當雞體全身上色均勻達到紅色時立即出爐。

    8)出爐:出爐后趁熱在雞皮表面涂上一層香油,使皮更加紅艷發亮,擦好香油后即為成品烤雞。

    2

    紅燜羊肉

    特點:

    此菜羊肉酥爛,食肉后可用湯涮食各種蔬菜,醬香濃郁,適宜秋冬季食用。羊肉用紅燜的方法烹調,具有“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的特點,并且在傳統口味基礎上增加了腐乳等,很受食客歡迎。

    原料:

    鮮羊肉1500克(羊腩500克,羊后腿肉1干克),蒜苗50克,香菜10克。

    調料:

    鹽、花椒各10克,生抽20克,蒜子50克,大蔥、姜各30克,花生油100克,自制醬料100克,自制調味汁75克,自制香料75克。

    自制醬料配方:

    黑豆瓣醬50克,紅豆腐乳5塊,甜面醬30克。

    自制調味汁配方:

    糖色水30克,美極鮮雞粉15克,生抽20克,胡椒粉10克。

    自制香料配方:

    八角5個,花椒20克,小茴香15克,白蔻5個,草果1個掰開,肉蔻2個拍開,白芷25克炒后包起來。

    制作方法:

    1)羊肉切成3.5厘米見方的塊,加鹽、生抽、花椒腌制3小時,焯水后洗凈,用大火煸炒5分鐘。

    2)起鍋,下油燒熱,炸香蒜子、蔥、姜,再放入自制醬料炒香,下羊肉塊煸3分鐘,然后放入自制調味汁。

    3)加水沒過羊肉,再放入自制香料,用大火燒開5分鐘,小火25分鐘,盛入鍋內,撒上蒜苗段、香菜,帶酒精爐上桌,點火即成。

    3

    新式手抓羊肉

    特點:

    鮮香辛辣,別具風味。

    原料:

    精選高原公羊前肋排10干克。

    調料:

    滋補藥料35克,花椒20克,白胡椒30克,八角20克,草果20克,生姜50克,蔥段100克,大蒜100克。

    蘸碟:

    自制辣醬、椒鹽、鮮蒜片各一小碟。

    自制辣醬配方:

    將阿香婆香辣醬1瓶、蒜蓉辣醬2瓶、五香粉3克、孜然粉8克、白糖3克、蠔油10克、紅油50克調勻即可。

    鮮調蒜片做法:

    將大蒜200克用清水浸泡10分鐘,撈出切片,再用白醋200克、白糖100克、鹽5克泡20分鐘即可。

    滋補藥料配方:

    人參果15克,紅景天15克,綠蘿花5克

    人參果:

    果實呈心形,有淡雅的清香,有抗癌、降血壓、抗衰老等功效。市場出售的多為干制品,一般用于泡茶。

    紅景天:

    市場出售的是干的紅景天花朵,一般用來泡水喝,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功效,多用于化妝品制造行業。

    綠蘿花:

    綠蘿的花朵,市場上出售的是干制品,多用來泡水喝,具有保健作用。

    以上三種特殊藏藥料在各地藏醫院、藏藥店均可買到。

    制作方法:

    1)將羊肉連骨分解成5-7厘米長的段,放入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去掉血水。

    2)鍋下涼水,放入所有調料,放入羊排,中火燒開后去掉浮沫,轉小火繼續煮約2小時至肉爛脫骨而不“落鍋”為準,撈出盛入盤中,跟蘸碟上桌即可。

    3)食用時,先在肉上撒一些椒鹽,然后再涂點辣醬,佐以蒜片食用。

    4

    大碗昂刺燒粉皮

    雖然是款非常簡單的家常菜,但卻燒出了技術含量,四個關鍵技術的處理使魚肉更加鮮美,湯汁更加濃稠。

    原料:

    昂刺魚(即黃臘丁)1千克,干綠豆粉皮400克。

    調料:

    混合油(豆油、熟豬油、色拉油各65克),小料(蔥段、姜片、蒜子各100克),干辣椒、高度白酒、青蒜苗、青辣椒塊、香醋各50克,香菜、干花椒、特制香料粉各20克,A料(宿遷特產甜油20克,鹽、味精、黑胡椒粉各15克)。

    特制香料粉配比:

    八角、小茴香、花椒各50克,桂皮、白豆蔻各20克,陳皮15克,白芷、山奈、竹葉青、香葉各10克。以上原料粉碎即可。

    宿遷特產甜油:

    跟生抽的作用相似,鮮中帶有淡淡的甜味,如果無法購買,可以用生抽代替,并加入少許白糖調整風味。

    制作方法:

    1)昂刺魚宰殺治凈,綠豆粉皮用清水浸泡回軟。

    2)鍋燒熱,放入混合油小火熬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小火煸炒至蒜子色澤金黃,放入干辣椒、花椒繼續小火炒香,放入昂刺魚小火邊煎邊炒,加入香料粉,烹高度白酒,倒入清水2500克大火燒開,改中火燒10分鐘。

    3)揀出小料,放入粉皮,小火燒5分鐘,放入蒜苗、青椒塊,加入A料調味,淋入香醋出鍋,裝入大瓷碗內,用香菜點綴。

    技術要點:

    1、煎炒昂刺魚形完整、肉鮮嫩:

    很多同行在燒魚時,都會對魚進行焯水或滑油處理。焯水雖然可以減少魚肉的腥味,但是處理后的魚肉經過燒制很容易碎掉;滑油雖然可以保持魚身的完整,但處理后的魚肉表面發硬,嫩度會受到影響。所以我沒有采用焯水或者滑油的方法,而是直接將魚放入鍋內,用混合油邊煎邊炒,魚身不易碎,而且小料的風味也會在此過程中被魚肉吸收,起到遮蓋腥味的作用。

    2、混合油各有用途:

    制作此菜一定要用豆油、熟豬油和色拉油的混合油。豆油主要是突出湯汁的色澤、增加湯汁的濃稠度;而熟豬油主要提升昂刺魚的香味。三種油脂搭配使用,才能達到祛除腥味、提升香味又防止油膩的效果。它們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在1:1:1,豆油和熟豬油用量太大,都會影響菜肴的風味。

    3、小料用量一定要大:

    看過菜肴的制作方法后你會感覺蔥段、姜片、蒜子的用料非常大,其實這樣操作有兩個原因:第一祛除混合油的異味。前面說到,菜肴制作必須用混合油,而豆油和熟豬油本身的異味都非常重,所必須用大量蔥姜祛異味。第二昂刺魚本身也帶有一定腥味,蔥、姜、蒜的應用,也是為魚肉祛腥奠定基礎。

    4、香醋最后放,湯汁才濃稠:

    醋一定要在菜肴臨出鍋前加入,放太早一來香醋的味道會揮發,二來醋可以分解湯中的脂肪顆粒,讓湯汁變得不再濃稠。

    5

    香油特色魚頭

    亮點:

    用大量的蔥、蒜加野山椒調成特色魚頭料,區別于醬椒、剁椒的口味,但同樣開胃,推出后賣得相當好,已成為店中招牌菜。

    做魚頭料時,建議把蒜茸先用涼水沖一下,沖去表面粘液;另外建議不要熬,否則易把原料熬爛,且易粘鍋。推薦做法:把所有用料調勻,加六成熱的熱油沖進去(邊沖邊用筷子攪拌),如果覺得香味還不夠,可以再上籠蒸10分鐘,比熬的效果要好。

    原料:

    胖魚頭1只(重約1.5斤),自制魚頭料200克。

    調料:

    黃酒10克;鹽3克,味精5克,雞精5克,蔥、姜各5克。

    自制魚頭料的調制:

    1、 1500克京蔥白切粒,50克花椒、30克白芷磨碎。

    2、蔥油500克燒至四成熱,下京蔥白粒、花椒、白芷、300克蒜茸、300克野山椒末小火熬10分鐘至出香味,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制作方法:

    1)將魚頭加蔥、姜、鹽2克腌漬,加黃酒裝盤,入籠大火蒸5分鐘,倒掉血水(倒血水時無需把魚頭從盤中取出,用筷子稍微檔住即可,否則容易把魚頭弄碎)。

    2)在去掉血水的魚頭上放自制魚頭料,加剩余的調料繼續上籠大火蒸5分鐘至熟即可。

    提醒制作關鍵:

    魚頭蒸兩遍,第一遍是為了去除土腥味;如果直接一遍蒸成功,成菜湯汁渾濁、腥味重。

    6

    手撕兔

    介紹:

    味型香辣,略帶椒麻味。腌制時加入大量的花生醬、芝麻醬、大紅浙醋,使兔腿帶上了一股濃濃的干果香氣。

    原料:

    去皮兔腿500克。

    調料:

    特制腌料100克,秘制糍粑料油20克,干辣椒、青花椒各5克,美人椒段20克,熟芝麻5克。

    特制腌料配方:

    大紅浙醋5克、花生醬30克、芝麻醬30克、洋蔥碎5克、料酒10克、白糖5克、蠔油10克、姜末5克,鹽、味精各4克。

    秘制糍粑料油配方制作:

    鍋內下豬油、菜籽油各10斤,上火燒至四成熱,依次加入蒜末2斤、姜末1斤、干辣椒段3斤、干青花椒120克、糍粑辣椒5斤(是四川、貴州等地常見的辣椒制品,制作時把干辣椒洗凈、泡透,擠干水后加入適量的姜、蒜,在攪拌機中打碎即可,因形似“糍粑”而得名,可以用來炒菜或制作紅油火鍋底料,香味濃郁)小火炸15分鐘,至香味融入油中,離火后下入少許十三香,靠余溫進一步激發料頭的香味,涼透后將料渣過濾即得糍粑紅油。

    制作方法:

    1)去皮兔腿500克洗凈,用流水沖凈血水,撕掉表面筋膜,控干水分,加特制腌料攪勻,腌4-5小時至入味。

    2)鍋下寬油燒至六成熱,將兔腿上的腌料抖凈,入油炸至表皮顏色金黃、熟透后撈起控油。

    3)走菜時,取炸好的兔腿350克入七成熱油,中火復炸至回熱、表皮干香后撈起控油。

    4)鍋滑透,將油倒出,下秘制糍粑料油20克,下干辣椒、青花椒炒香,下兔腿、美人椒段、熟芝麻炒勻即可裝盤。

    提醒制作關鍵:

    預制兔腿時,油溫要高,保證其下鍋后,短時間內就能將外皮炸干,既能防止兔肉吸收大量油分,又能防止其失水嚴重,保證肉質的鮮嫩。

    7

    重慶雞湯砂鍋米線

    原料:

    干制米線200克(市場有售),海帶20克,小青菜20克,豆皮絲10克,綠豆芽10克、剝皮熟鵪鶉蛋1枚,五香花生10克。

    調料:

    自制湯料500克,香辣肉醬30克,鹽6克,味精、雞粉各5克,胡椒粉5克,麻辣料適量。

    自制湯料配方及制作(批量):

    分別將老母雞2500克,豬筒子骨1000克,豬背脊骨1000克洗凈漂透撈出,盛入湯桶內,注入清水15千克,置于旺火上燒沸,舀去浮沫,放入姜塊,移至小火上煮4小時,待湯還剩2/3時,用細籮篩將湯瀝入另一只湯桶中,加入精鹽150克。置于小火上保持微開待用。

    注:

    1、此為高質量米線湯料,醇厚鮮香,口味純正,但成本較高,建議售價5元/碗以下的米線品種,可加大水量或將老母雞替換為雞骨架,以降低成本,同時添加適量雞骨湯粉或老湯粉等食品添加劑來提升鮮香口感。

    2、此湯為白湯,砂鍋米線湯料也可呈淺醬色,在吊制過程中,可另添加適量老抽或一級醬油調整色澤。

    3、如需濃白湯效果,在吊制過程中,初期加水量為10千克,置于旺火上燒沸,舀去浮沫,放移至小火上煮3小時,然后添入沸水5千克,改大火熬制30分鐘即可。同時也可另外添加適量大骨白湯膏來提升色澤和口感。

    麻辣料制法:

    1、干鍋燒熱,下二金條干辣椒500克與青花椒200克炒香,出鍋后用攪碎機打成碎末,放入盛器內,加澳宴奇籽油10克,鹽15克攪拌均勻。

    2、鍋內加菜籽油(或花生油)燒至7成熱,倒入盛器內,拌勻即可。

    香辣肉醬制法(批量):

    原料:

    肉丁(或豆干)500克,鹽20克,老抽10克,肉寶王5克,一級醬油5克,鮮湯300克,沙鍋米線專用醬料600克。

    制法:

    肉丁(或豆干)加鹽、老抽10克、肉寶王腌制20分鐘,鍋燒熱下色拉油20克,下入肉丁煸炒至干香,下入鮮湯燒開,以醬油調色,然后加入沙鍋米線專用醬熬制2分鐘,出鍋盛入容器內備用。

    沙鍋米線專用醬料制法:

    1、將二金條干辣椒(辣味香但辣度小)500克、子彈頭干辣椒(辣味足)250克分別放入冷水鍋內,中火將水燒開,改小火煮20分鐘,撈出辣椒后去籽,用絞肉機制成糍粑辣椒。

    2、香料(白豆蔻15克,八角、香葉各10克,小茴香8克,草豆蔻7克,陳皮、香茅草、砂仁、桂皮各5克,白芷4克,丁香、孜然各2克)放入粉碎機內,打成香料粉。

    3、鍋入菜籽油2500克煉熟,放涼后倒入熟豬油100克,小火熬至三成熱時放入糍粑辣椒、郫縣老豆瓣(味道香但顏色偏暗)和紅油豆瓣(顏色鮮艷)各200克,用小火炒至醬料水分流失,然后調入花椒200克,泡姜粒、白酒、炸香的姜蓉、炸香的蒜蓉各100克,冰糖、豆豉、醪糟各50克,繼續小火熬香,起鍋時放入香料粉拌勻,離火靜置使其冷卻,即為底料。

    4、將底料放入絞肉機中反復絞兩遍,使其沒渣料,即可使用。

    制作方法:

    1)鍋內清水煮開,放入干制米線后關火、加蓋燜20—30分鐘后將米線撈出,過涼后撈入涼水桶內備用。

    2)海帶切菱形塊,小青菜手撕成條,干豆皮用清水泡發,綠豆芽置于清水中,五香花生去皮,用手搓開成兩半,用刀稍剁一下成碎。

    3)另鍋燒開水,放入鹽適量,將米線撈出放入木柄粉厘中,放入水中汆燙2分鐘備用。

    4)砂鍋點火燒熱,將海帶、青菜、綠豆芽、豆皮絲、鵪鶉蛋放入沙鍋內,舀入200克湯,將粉厘中米線倒入,加熱原料后再舀入其余湯料,加鹽、味精、雞粉、胡椒粉調味后放入花生碎,最后加香辣肉醬于米線之上。

    5)麻辣料盛入小碗內,與米線一同上桌,根據客人口味添加即可。

    8

    正宗饞嘴鴨

    饞嘴鴨是用壓力炸鍋炸制的,鴨酥肉嫩骨子透香,香飄數里。制作饞嘴鴨的技術關鍵在于香料水的調配與腌制,但烹制時鴨皮容易氧化發黑,所以加工要根據自己的銷量,定量加工。只要掌握好饞嘴鴨的腌與炸的過程,比例配好,注意操作要領就可以做成功。

    原料:

    冰凍鮮鴨10只(約11千克)。

    調料:

    香料水20千克,增香劑45克,花雕酒100克,白酒、鹽各少許。

    香料水的調配秘方:

    鴨子在炸之前需用香料水浸泡腌漬,以20千克清水為例。將水倒入鹵桶中,往里加入香料包(八角60克,花椒、白芷、白蔻、小茴香、香葉、干辣椒各50克,甘草、公丁香各15克,山奈45克,肉蔻、草豆蔻各40克,陳皮35克,木香25克,千里香75克,砂仁、去子草果、良姜各30克,白胡椒、桂皮各25克,蓽撥20克,蔥頭、姜塊各1.25千克,大蒜1千克,西芹500克)。

    鹵桶上火,將水燒開,轉小火熬2小時,然后往里加鹽1千克、味精350克、白糖350克攪勻,放涼后再倒入黃酒一瓶。這些香料水可重復使用3-4次。

    增香劑配比:

    焦香型乙基麥芽酚、I+G粉各10克、特麗素、鴨肉香精、肉寶粉各5克、鴨肉香膏10克。

    制作方法:

    1)選料:

    鴨子選用冰凍鮮鴨,凈膛(去了內臟)的鴨子(六和牌凍鴨或鴻新凍鴨均可),讓其自然解凍化開,再用清水浸泡8小時。在浸泡時里面加入少許鹽(5千克水加30克鹽),鹽有很強的滲透性,能夠充分將鴨體的血水吸出來,然后用溫水沖洗兩次,去除血污及腥味,瀝水備用。

    2)腌制:

    鴨子在炸之前需用香料水浸泡腌漬,放入浸泡好的鴨子,讓其在香料水中浸泡12個小時(這些香料水可重復使用3-4次)。再將浸泡好的鴨子10只(約11千克)撈出,控凈水分,放入一大盆中,往里依次加入增香劑45克,再加花雕酒100克,將鴨子翻拌,使得這些增香劑能夠腌漬均勻,再加入少許白酒,腌一小時即可。

    3)電壓力鍋炸制:

    將電壓力鍋注入鴨油,以能浸沒鴨子為宜。打開電開關,當油溫升至100℃時,先將鴨頭搭在鍋里漏網的邊沿,把鴨身子放入油里面去,然后把鴨頭貼身放入,這樣放主要是便于鴨子撈出不散。壓力鍋蓋上蓋,待上汽后炸10分鐘后關火,放氣后打開蓋子,再將鴨子逐個用不銹鋼漏勺撈出,擺入盤中。

    提醒操作要領:

    1、鴨子一定要淡鹽水浸泡,泡至體色發白,再用水沖洗,以祛除血污,以保證香料水潔凈。

    2、因為鴨子直接用油生炸,所以一定要用香料水泡至入味,增香劑在快要腌好時加入,否則腌漬時間過長,香味會流失。炸時注意鴨子的擺放順序,先入鴨身,后放鴨頭,這樣便于出鍋。

    3、鴨子是用鴨油(烤鴨時滴落的鴨油,當然剛開始可用色拉油,在高壓力鍋炸制時,油一般不會變黑,這油可反復用)炸制的,長時間放置,色澤會發生褐變,因此最好是當天售完。

    來源:菜師傅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6843.html

    (0)
    上一篇 2017年8月15日 22:33
    下一篇 2017年8月15日 22:5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