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年120家店,他要做社區版“外婆家”!

    文丨職業餐飲網 王平

    在餐飲界,開一家旺店不是太難的事,但將一家農村旺店開成連鎖并走向全國,就算是個挑戰了。世界不乏挑戰者,總有人立足本地,從輻射周邊開始,逐漸把餐廳開到了天南地北。

    就像近日流行的熱劇《雞毛飛上天》里一樣,以“雞毛換糖”的理念去贏天下,將一個從鄉鎮起家的餐飲品牌做到了全國各地,創辦4年開店120多家,幾乎所有店面都在盈利。

    這個品牌有個很接地氣的名字——姑奶奶。近日,職業餐飲網記者采訪了姑奶奶家庭廚坊的創始人王永生。

    發掘市場,要開社區版的“外婆家”

    和許多餐飲品牌的成名史不同,姑奶奶的第一家店開在小鎮上,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說來話長,2007年的時候,王永生和妻子在福建某鎮開一家小面館,面館生意很火,可是忙碌的結果就是自己永遠只能吃剩下的冷飯。當時妻子正在孕期,條件很艱苦,王永生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開個任何時候都有熱飯吃的飯館,就像在家里一樣。后來,為了慶祝家里買新車,他又帶著妻子跑到杭州去吃慕名已久的外婆家,從中受到了啟發,他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一種什么類型的餐廳。

    2013年,王永生把思考了好幾年的想法變成了現實——做一個類似于外婆家的店,但選址要有所區隔,不簡單模仿,要開社區版的“外婆家”。這個店包含了他對妻子的感激和愛,也為了解放廣大女性的雙手(少做點飯),所以取名叫姑奶奶。

    請想一下老百姓身邊的社區店是什么樣子吧。最常見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各種家常菜小館子,夫妻店,價格便宜,形象低檔,口味有高有低,只能解決最基本的吃飯需求;一種是有點兒檔次的品牌店,一般只開在中高檔社區,消費較高。

    于是我們發現,雖然餐飲業天天喊著消費升級,但是,真正升級了的是那些處在城市中心的商場店,而和老百姓最貼近的身邊小館子,升級的步伐還遠遠沒有跟上來;至于三四線小城市、五六線都夠不著的農村鄉鎮,更是處于剛剛“覺醒”中。

    王永生就看中了這塊市場。好吧,不去熱鬧的北上廣深繁華地帶砸銀子,來升級我們身邊的;家電手機早就下鄉了,餐飲升級也可以從鄉鎮開始;“蘋果”高檔又怎樣,華為小米照樣熱銷,并且還能自我升級——都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第一家姑奶奶餐廳就開在溫州市下屬的一個小鎮上,面積不大,只有147平米;菜品也不多,共有40多種;鎮子也不大,鎮上只有一條吃飯的街道,但憑借特別的經營方式,6個月就收回了成本。

    3.0版的姑奶奶,和別人有什么差異?

    王永生給了姑奶奶家庭廚坊一個定位——社區連鎖快餐。如果把最常見的大眾化中餐——各種家常菜小飯館視作中式簡餐的1.0版本,城市里常見的各種中式快餐就相當于2.0版本,自己創建的姑奶奶家庭廚坊是3.0版。這三個版本,共同的關鍵詞是中餐、簡餐,不同的是升級與迭代。

    1、市場差異: 不當鳳尾,要爭雞頭

    在大城市,開商場店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客觀上有城市規劃的政策引導,主觀上也有消費升級的需要。但姑奶奶給自己的定位卻很清楚——家庭廚坊。所以,社區店是首先要做的,即使少數店鋪選址在商業綜合體,也會選在臨街一層。

    姑奶奶開店選址只看兩點:一是具有5、6萬及以上的固定人流量,具有吃飯的剛性需求;二是在某個區域形成吃飯聚集點。同時滿足這兩點的地方,就可以考慮開店。就像他們開第一家店的鄉鎮,整個鎮上常住人口也不過5、6萬,鎮上只有一條飯館集中的街道,如果大家需要外出吃飯就會到那條街上去吃,因此,姑奶奶第一家店就開在那條街上。

    姑奶奶目前要做的,就是這樣的店:

    ①檔次要比普通館子高,價格上要做到親民;

    ②一個人可以進去用餐,也適合全家人集體去吃飯;

    ③天天吃飯消費得起,非商務宴請也不掉價。

    2、形象差異:超過周邊的同行就OK

    ①裝修時尚化:

    為提升形象,姑奶奶注重裝修檔次。當然,裝修設計是沒有上限的,檔次是比較出來的。現在,姑奶奶的裝修費用標準是1500元/平米,裝修風格是流行的時尚輕餐飲形象。怎么,你覺得這個價格其實不算高是嗎?但是想象一下你周圍的店鋪根本就沒有多少裝修呢?

    ②強調品牌:

    連鎖店常見,社區店也不少,但時尚的連鎖社區店并不多,大家都在忙著競爭寫字樓市場呢。

    ③突出家庭形象:

    一是面積不大不小,一般在200平米左右,座位上多以四人臺為主,如果是2-3人桌,就選圓臺;二是菜品以江南菜系為主,主推下飯菜,如魚香茄子、剁椒魚頭等。三是價格真心便宜,人均客單價只有28-30元,家庭消費承受力強。

    這樣,姑奶奶的門店就既不過于豪華,讓想吃頓便飯的人都敢進門;也顯得有特別格調,家人聚餐,朋友聚餐都很適合。

    3、經營差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①設立“自助”區:

    自助區主要提供3-4種飲料、3種水果, 1種小吃——爆米花。不要覺得這些東西樣數太少,要知道這樣的自助區價格只要每人3元,隨便吃,隨便喝。

    ②產品聚焦,研發“魚香”系列:

    姑奶奶的菜品主做“江南系”下飯菜,現點現做的時尚小炒。為了保持菜品的口味統一穩定,姑奶奶的菜品研發部門自己研發的十幾種“魚香”系列,由加工中心統一加工制作醬汁,再發往全國各地的門店。

    這種“標準化”的做法,降低了餐廳對廚師的依賴,普通員工經過短期培訓即可勝任廚師崗位,人工成本也就相應降低了。

    ③增加“蒸飯”崗位:

    米飯是姑奶奶一大特色,不光可以隨便吃,關鍵是很好吃。他們一律采購品牌好米,并采用古法木桶蒸飯。為了蒸好飯,專門設置了蒸飯崗位,工人們頭一天就要把米泡好。在很多餐廳,蒸米飯是不會固定設崗的,要做也會請年齡大、工資低的員工來做。但姑奶奶不一樣,這個崗位要求高,工資就拿的和炒菜的廚師一樣高。

    營銷主要靠“做”,不搞開業典禮也行

    姑奶奶的營銷很有意思,因為投入有限,有時候實在“太不當回事”了。有的新店開業,連開業宣傳、開業典禮都不做,從試營業就直接旺店了。

    王永生覺得主要還是因為餐廳很實惠,是大家需要的。因為姑奶奶追求“三個幸福”(顧客、員工、股東)。第一個追求怎樣讓顧客到店里吃飯感到幸福,好吃不貴、環境舒適、家一樣自在都是體現。

    像開辟自助專區是不賺錢的,但這么做的好處就是跟競爭對手比,別人沒有的我有,流量多了營業額就會高;同時讓顧客自助服務,減少了餐廳的服務人員,門店平均6-8次的日翻臺率,就是這么來的;而米飯做得好吃,這是特色嘛,這樣才有口碑。

    由于性價比上的競爭力,姑奶奶在一些地區的門店嘗試推行會員卡制度,一個月到店里吃十幾二十餐的大有人在,一個門店日充值過萬元也不算難事。最有意思的是一些商場店,商場的客流不算多,但在商場內工作的各商家員工卻把姑奶奶餐廳當做了自家的“食堂”,經常去吃“工作餐”。

    當然,作為連鎖餐廳,真正盈利的方法還是在于成本控制:從選址上去控制房租成本;從菜品搭配上去控制原材料成本……看上去很普通有木有?關鍵是能做到,能做好。

    快速擴張,讓店長廚師長都合伙

    連鎖快餐要發展壯大,快速開店是必經之路,姑奶奶在不到4年間連續開店120多家,靠的就是業內最流行的合伙人制度,單店店長、廚師長統統入伙。

    合伙首先是從“自己人”開始的,白手起家的王永生非常支持店里的員工去開連鎖店。年輕的店員沒有資金怎么辦?別擔心,公司的“幸福”價值觀也包括讓員工幸福哦,為此,可以先給有能力有想法的員工們提供一部分創業基金呢。

    為了讓“股東”們安心,所有門店都做到了財務透明,并月月分紅。

    職業餐飲網小結:

    姑奶奶的很多做法其實在業內都不稀奇,也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是,在它為自己劃定的市場范圍內,卻是高水平的。比賽,就是要超過競爭對手,不是嗎?選擇和誰競爭,也許是開餐廳最重要的一步,你說呢?

    (本文作者王平,微信heika168,如對內容有探討,請加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13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4月26日 21:32
    下一篇 2017年4月26日 22:3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