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餐飲時報》帶領全國餐飲同行考察“中國宴席標桿企業”——浙江嘉興隆聚餐飲集團,隆聚銷售總監沈鹽美的一場精彩分享,一言一行中透露出的專業、敬業、樂業精神,以及獨辟蹊徑的銷售技巧,博得全國同行陣陣掌聲,更博得全國餐飲人由衷的敬意! 最重要的是,這位銷售總監別具一格的工作技巧,更帶來高回報的銷售業績。隆聚董事長盛富林對她夸贊:“少有銷售高手!” 大路話不談,今天《餐飲時報》就專門報道這位優秀餐飲經理人工作中的“獨辟蹊徑”——
先看一下這位“銷售女神”的業績: 任隆聚集團銷售總監,同時兼任兩家店總經理,她帶領的店,宴席收入都超過總營業額的40%,她說:“單”是營銷出來的; 客人本來想訂每桌4000元的婚宴,她一談,成交是6000元一桌。事后,客人還親自帶禮物回來道謝,她說:懂得站在顧客角度想問題,是最高營銷; 集團的“大單”,大部分是她“拿”下,最大一單是一次宴席170萬; 董事長盛富林對她贊口不絕; ………… 一般人印象中,銷售人員的標準特征是:熱情耐心、親和力強,但沈鹽美并沒有這些“先天優勢”,她給《餐飲時報》記者最直觀的印象卻是:專業干練、獨具個性,稍許有點“冷”。 她很多和銷售工作“格格不入”的做法,也讓人一聽就“睜大眼睛”: 隆聚集團銷售總監沈鹽美
作為銷售總監、做了10年銷售工作,沈鹽美說:我總共用了不超過1盒名片,已經十年沒發過名片了! 不發名片?! 發名片不是銷售人員最最基本功嗎?不發名片怎么能讓顧客了解自己呢?沈鹽美卻說:不發名片反而更容易讓客人記住自己! 她說, 1.當我們收到別人的名片時是怎么處理呢?隨手放一邊!想以后用時再找,而往往最后的結果是:隨手一丟馬上就忘! 2.如果對方覺得你稍微重要,也許拿到名片后,一個號碼一個號碼的輸入,其實對方心里想:真麻煩! 3.而我的做法是:見到目標客戶,會禮貌客氣地說:“對不起王總,我今天名片剛用完,我記一下您的電話吧,您有時候可以隨時聯絡我!” 于是,當場就把目標客戶的號碼存入手機。 這時還沒完,一定現場打回去,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讓對方也“順便”存下了自己的號碼。 如此一來,不僅目標客戶存了你的電話,而且連微信也順便加了! 是不是這樣聯系的幾率自然就比別人大了?
《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在采訪沈鹽美時,發現吃著吃著飯,她隨手拿起餐桌上一片餐巾紙在上面寫了幾行字,然后小心折好收起來。 小時問:這是做啥? 沈鹽美一笑:這是我10多年做銷售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讓我能對新顧客過目不忘,下次見面能一下叫出對方名字! 真的? ——小時非常驚訝! “比如,今天剛認識一個客人,使勁記他的名字是很困難的,我會把他的特征記下來,比如,他帶黑框眼鏡、個子高瘦、抽煙,在梳理他特點的同時是最好的記憶過程。 因為不可能隨時帶本子,我就會隨手找能記錄的紙條隨時記下來,晚上回家整理,把今天所有記錄的紙片按照時間夾在記事夾里,睡覺前再重新回憶一遍,非常助于記憶。 平時沒事時也會隨時翻翻,都是很好的加深記憶過程。 原來我有個專門的小本子做記錄,現在我更多的是采取隨時記錄的方法,手邊的任何小卡片,包括剛剛收到的別人的名片,我都會利用起來,這樣隨時翻一翻,加深記憶的同時還不容易遺忘。”
“請問各位,你們的手機里有多少客戶電話?”《餐飲時報》帶領全國餐飲同行考察“中國宴席標桿企業——隆聚集團”時,沈鹽美問在座的200多位餐飲同行。 1000多個、2000多個、3000多個…… 最多報到4000多個。 沈鹽美說:“我的手機里有8000多個電話,全部都是我們酒店客戶!” “我能叫出嘉興每家企業老板的名字、年營業額、公司地址……只有對客戶了然于胸、心里裝著他們、關注他們,才更能知道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也才能對癥下藥!”
在9月份《餐飲時報》組織的宴席考察學習中,沈鹽美還分享了營銷中的一個談單技巧:知己知彼。 比如談宴席,她要求營銷人員必須非常熟悉了解當地同行們的菜單。 沈鹽美說,有很多顧客都存在“貨比三家”的心理,這個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的菜單拿出來給顧客看,直接分析優劣勢,并與對方酒店進行對比,這樣顧客就心中有數了。 如果你不知道對方的優勢,只一個人大談自己的“優勢”,顧客心里會想:別人家也是一樣的呀! ——只有知道對方在做什么,才能設計自己的獨特優勢! 董事長盛總經常問我們的一句話是: 我們還能有什么能提供給客戶? 我們還能有什么能吸引到客戶? 我們盛總是一位高瞻遠矚的企業家,他的思想對我們的銷售影響極大:他永遠都站在顧客立場,永遠對自己苛求。這一理念讓我們銷售人員滲透到骨子里,那就是真真正正給顧客提供價值,顧客一定愿意為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買單!
如何拜訪客戶不容易被拒絕? 沈鹽美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以送“專屬禮品”為由,讓客戶沒有拒絕的理由。 這個“專屬禮品”是什么呢? 沈鹽美說,想攻克哪位客戶,一定要有所準備! “比如想拜訪某某集團的王總,去之前我就會在網上或者其他渠道搜到他的個人相關資料,一般這樣的企業家,網上都會有個人照片、企業照片等,我會拿他們的個人資料和企業資料做成一本專屬臺歷,直接送給他!” 你想想,你打電話時說,這里有一本他企業的臺歷,印有他的照片,或者干脆拍一張照片發給他,說去拜訪他,他還會拒絕嗎? 不會! 而且這件禮物雖然花費不高,但卻能送到客戶心里去,讓顧客不舍得丟棄,能夠一直收著。 這一點,也是源于我們董事長盛總的思想:先付出,對客戶,永遠是先付出!
隆聚集團,除了婚宴、壽宴、生日宴和寶寶宴在嘉興做得有口皆碑,在嘉興人情里比較重視的“豆腐宴”(喪宴),隆聚也是首選。 沈鹽美說:“大家都覺得‘豆腐飯’沒法營銷,人家家里人去世了,這個時間再去問人家要不要在我們酒店辦豆腐宴,實在不妥。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豆腐宴是最沒有辦法、最沒招的一個宴席,因為營銷起來難度大,所以只能等著顧客上門。” 其實不然! 沈鹽美向我們分享了一個她拿下豆腐飯的案例: 有一次我出差在外地,看朋友圈時發現有一個客戶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條信息:奶奶走好,愿您在天堂里幸福…… 看到這條信息,如果我在當地,一定會親自拿個花圈以企業名義送去慰問。但是我出差在外,就馬上安排自家嫂子以單位的名義送上了花圈。 結果,客戶表示很感動…… 這么做的結果是什么呢? “準有訂餐電話,不信你就試一試!” 隆聚集團之所以在當地口碑這么好,我們集團營業額的近一半都是宴席貢獻,其實真是得益于董事長盛總一貫的“真性情”: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一次,氣溫高達三十七八度,她將銷售隊伍拉到距離市區很遠的工廠密集區,要求他們拜訪廠區內的客戶,考核的標準就是:必須要帶回拜訪企業老板的名片。
如果能完成任務,她會專門開車去接。
如果拿不到對方企業老板名片,38度的高溫,自己步行走回企業……
有句話是:不逼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還有一句話:不逼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干啥……
所以,這樣的訓練,隆聚集團,不僅僅是我自己優秀,更是有一個董事長帶領下的整個團隊的優秀!
很多餐企都有專門的談單場所:環境布置的很溫馨,盡可能的把企業最優秀的一面展現給客戶,可是這些在沈宴美眼里,都成了“擺設”。 她要求:團隊每個銷售人員談單時都安排在她們的集體辦公室,這樣,她可以一邊忙自己的工作,一邊聽員工的談單過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和顧客談判中她不經意間插上一句話,就讓大部分動搖猶豫的顧客當即決定簽單。 當然,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跟蹤銷售人員的談單能力,有針對性進行培訓。
你見過廚師長跟著和顧客談宴席菜單嗎? 在隆聚,還有這樣一個要求,廚師長跟著銷售人員一起談單! 為啥? 沈鹽美說,以前銷售人員告訴廚師長怎么安排菜品,后廚怎么也不理解。后來,想了個辦法,讓廚師長跟著參與整個談單過程,和顧客一起談單。顧客怎么想,廚師長現場聽,就立馬明白了。 而且,在談單過程中就能按照顧客的要求將菜單列出來,不僅效率加倍,還能將顧客的需求具體化體現,很多顧客看到廚師長根據自己的想法列出的菜單,基本上當即就可以簽單。
好人緣,成就好財緣。 沈鹽美說:這是我們董事長盛總一直倡導的。隆聚之所以在嘉興引領這個餐飲業,更是因為隆聚的“好人緣”! 比方說,我們平時特別注意和各方搞好關系,甚至還會出現“甲方給乙方送禮”的情況。節假日時,我們還會給和隆聚合作的各單位送禮物,比如婚慶公司、花卉公司、KTV等等,當別人都“說你好”的時候,生意自然源源不斷! 本文屬于《餐飲時報》原創,尊重原創,任何平臺、網站轉載務必請帶以下圖文及微信號。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夜宵市場遭遇滑鐵盧,夜宵利潤同比下降30%
2.把慢餐變快餐,邊走邊吃——牛排杯
3.路邊烤串店的新生存法則:進駐購物中心
4.掀起“水貨”旋風的57度湘,又出新品牌:吃飯皇帝大
5.什么神器讓餐廳一個月回本?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