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人
即土缽人
吃苦耐勞;
堅韌不拔;
還原湘味;
敢為人先!
爺爺的土缽菜以飲食的回歸、情感的回歸為依托,從產品、文化兩個方面塑造品牌。重新喚起人們對古老的缽子菜記憶,一起重溫被遺忘的好味道!
土缽菜一般是指農家風味的菜,即是在農家菜園采摘的蔬菜,用柴火灶按農家風味炒、煮,不放商品佐料、只放點蔥蒜辣椒胡椒生姜,再用土缽盛著的菜。而在湖南,說到土缽菜,就想到土灶土缽土菜,很多土缽菜餐廳,就是三五條長凳,幾張圓桌,幾個師傅。簡陋的不能再簡陋了。
但是爺爺的土缽菜卻不一樣,這里有屬于自己的調性,復古溫馨的設計。讓人想起兒時的記憶,兒時的味道。
“不愿朝中為駙馬,
只要燉缽爐子咕咕嘎”
這首民謠述說著,
千年歷史的土缽菜的味道,
爺爺的土缽菜,
沿用古老的烹飪方式,
保持食物色香味在缽子里沸騰著。
——沸騰的鮮美。
餐廳墻上畫著的“石磨”,一種粉碎糧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質傳統器具。通常用于磨豆腐。這已是古老的手工技藝。
所以有了爺爺說:笨重的石板雖慢了些,但每滴漿液都是汗水的結果,努力點…
其實這樣傳統的手工藝做出來的東西味道才最值得懷念,所以才有回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等,不同于現在機器化時代,都是機器流水線生產,沒有情感,沒有個性,所有的都是標準化操作。而爺爺的土缽菜就是堅持傳統,找回遺忘的味道。
天花上的小插畫和文案,講述了爺爺的土缽菜的特色,也裝飾了餐廳。
餐廳內開放式的廚房,干凈整潔的展臺,豐富的菜品,懷舊又不失活力的裝飾,一排排新鮮的食材,食材前面是一個一個的竹簽筒,這里點菜也特別有意思。看到喜歡的菜品,把對應名字的竹簽拿著,再交給服務員。不管是各式農家土缽子菜,還是本地小吃,只要一根竹簽便可。
餐廳內長條櫈、四方桌、傳統的石材,配合著東方圖案的裝飾,充滿各種元素的背景墻,一切都自然和諧,天然去雕飾的純樸之風彌漫了每個角落;而景觀墻采用湘派歷史悠久的磚雕藝術裝點,營造出湘派文化獨有的雅致氛圍!
缽缽罐罐、器皿有個性、菜品有特色,這就是爺爺的土缽菜,兒時的回憶,喚起遺忘的味道。
(以上照片由手機拍攝,雖然不是很專業,但是很真實)
來源:餐飲視界,攝影/俊亦 ,文/小娟
原創文章
不拒絕轉載
但必須注明出處和作者
餐飲視界 (ID:shijie-henda)
人群定位:餐飲人,設計師,策劃人,營銷者。
……
餐飲視界
空間 | VIS | 插畫 | 攝影 | 營銷
上下拉動 聯系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