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16年的餐飲老品牌遭遇:
一、品牌老化,
二、與定位精準的新銳品牌在一起,競爭力明顯嚴重不足,
三、老客戶復購不足、新顧客進不來,
四、生意嚴重滑坡。
這樣的品牌,還有救嗎?
今天,【小時餐飲時報】給大家帶來一個真實的“老化品牌升級轉型”的典型案例。
品牌:南通水脈堂海鮮粥
創建時間:2004年
歷史過往:
南通第一家海鮮粥品牌,
因產品特色突出,運營優勢明顯,
一度生意非常好,多家門店屬于排隊旺店,
門店數量最多的時候達到15家。
2016年,創始人沙總一家移民海外。
三年中,南通餐飲市場風起云涌,
新銳品牌層出不窮,
競爭維度不斷升級,
水脈堂優勢漸漸喪失。
到2019年,企業已經從原來的高盈利到嚴重虧損。
看到企業狀況,創始人沙總心痛不已、立下決心:
舉家回國,重振品牌!
回國后,沙總做的第一件就是:
考察全國正火的餐飲品牌,
對比自己找差距。
她發現,自己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還在用原來10年前的思路經營現在的市場,
與那些定位精準、目標明確、獲客能力強、品牌力十足的競爭對手比,
自己的品牌實在太弱了。
她上了【餐飲時報 爆款戰略】課后,
當天決定讓【餐飲時報】為水脈堂做全方位的品牌升級和爆款產品包裝落地。
【餐飲時報】品牌服務小組到南通實地調研后發現,水脈堂存在以下問題:
1.品牌嚴重老化
與當地市場當紅的餐飲品牌相比,毫無競爭力。
2.產品競爭力不足
產品有特色、無爆款,價值感不強,顧客覺得“不值”。
3.門店獲客能力弱
4.門店形象毫無品牌感,在一眾品牌毫無品牌勢能。
5.運營優勢散失。
于是,【餐飲時報】經過“品牌現狀體檢”、“競爭形式分析”、“戰略定位梳理”三個步驟的診斷,對水脈堂進行全方位的策劃升級——
重新定位:
海鮮現點現煮,更鮮更安全
水脈堂是干什么的?
當問到南通顧客這個問題時,
盡管已經在當地經營16年、有10多家門店的“水脈堂”,
顧客依然模糊不清:
“貌似是賣粥的”,
“快時尚餐廳吧”,
還有少數部分顧客認為是“西餐”,
甚至有的顧客以為是“足療”。
▲這就是水脈堂升級前的門頭,像大多數“國八條”后的快時尚餐廳一樣,裝修模仿外婆家,外觀看不出賣什么產品
品牌定位不明確,
直接影響顧客決策。
分析水脈堂的企業基源、
競爭環境和市場趨勢,
我們為水脈堂找到區別于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即品牌slogan:
海鮮現點現煮,更鮮更安全。
——搶占南通市場“現煮海鮮粥”的領導品牌地位。
▲這是【餐飲時報】為水脈堂策劃的品牌宣傳主圖
同時,為了支持定位,
我們為“水脈堂”品牌注入信任狀,
當季海鮮加東北大米,
足足煮夠45分鐘。
建立“水脈堂好食材看得見”的信任感!
梳理產品結構:
現煮海鮮粥+南通家常菜
沙總回國最大的感受是:短短三年,南通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底撈、西貝、哥老官、左庭右院等外來新興品牌,憑借強大的品牌力,
雖然進駐南通市場的時間比較短,
但具有很強的市場號召力,
迅速收割當地市場。
反觀南通本土餐飲品牌,
品牌定位不清晰、經營渙散,缺乏競爭力,
造成本土主流品類沒有代表性品牌。
我們發現,這對水脈堂是一個市場機會。
南通家常菜這個大品類中,沒有領導品牌,全部為街頭小店。
于是,在產品結構的梳理上,
我們提出“現煮海鮮粥+南通家常菜”,
粥作為大爆款,負責把顧客引進來,
南通家常菜,負責把顧客留住。
水脈堂原來主打的膏蟹砂鍋粥調整為“活蟹海鮮粥”,一個“活”字,差異化更大、賣點更足!
南通家常菜中的系列小爆款我們選定了十道產品,這十道產品的選擇從“定位菜”、“剛需菜”、“毛利菜”三個方面考慮。
定位菜不難理解,
符合水脈堂品牌定位,
與其他餐飲品牌有鮮明區別。
剛需菜是本地市場上顧客百吃不厭的剛需類的產品,認知度高,定價不宜高。
毛利菜品,肩負著賺錢的使命,不可或缺。
在產品升級過程中,
水脈堂在產品組合、原料搭配、盛器、體驗感等全方位進行升級,
增加了了產品特點、提升競爭力。
而且,沙總專程請來中國烹飪大師周元昌親自指導,提升了顏值。
大家看產品升級前后的對比照片,
感受是不是非常明顯!
升級前——
升級后——
打造爆款明檔:
真材實料、現點現煮
為產品增加價值感
現煮海鮮粥,讓顧客最快感受到“現煮”這一價值點就是明檔了。
有了明檔,“現煮海鮮粥”這一定位的支撐就更有力量。
明檔分為全明檔和爆款明檔,
很明顯水脈堂屬于后者,即爆款明檔。
水脈堂的信任狀“當季海鮮加東北大米,足足煮夠45分鐘”,這句話曾給沙總帶來了不小的困惑:
“煮夠45分鐘”的價值點十足,
但是導致上菜速度非常慢,
通常顧客點了餐,
海鮮粥是最后才能上桌的菜品,
大爆款產品上菜慢,這是痛點。
打造爆款明檔的時候,
【餐飲時報】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門店在運營的過程中,
對于上客比較集中的時間點是有預知的,
所以,海鮮粥前30分鐘的煮制過程,
在明檔里提前操作,
顧客一進店,
立馬就能感受到現煮海鮮粥的氛圍。
煮夠30分鐘后,
把海鮮粥端到顧客的餐桌旁邊,
當著顧客的面把蝦蟹、干貝等倒進鍋里,
繼續煮15分鐘,15分鐘時間到了,
倒計時的計時器就會響起。
這樣,前30分鐘在明檔執行,
后15分鐘在餐桌面客現煮,
海鮮的新鮮、現煮的儀式感、上菜的速度,
通過一個小小的改動得到了全面提升。
挖掘品牌內在文化
給顧客更強購買理由
如何給顧客更充足的購買理由?
——挖掘、引導、給理由!
品牌升級不是一定要為這個品牌創造新東西,
我們只是重新發現了這個企業內在的那個最閃光的部分——
創始人出生在長壽之鄉如皋,
如皋人三餐離不開粥品。
于是,我們巧妙地把現煮海鮮粥和如皋之鄉結合起來,讓它融入到消費者的選擇當中,
鏈接南通本土文化,賦予水脈堂另一大購買力!
現場堂做煮粥:
讓爆款更具價值感
服務員推送現煮海鮮粥的專用車進入包房,車面上一大只切配好的流油的大螃蟹、一盤個大新鮮的大蝦、一盤新鮮的文蛤、一盒精致的煮粥配料,新鮮感、價值感撲面而來。
服務員現場煮粥,將一盤盤海鮮陸續放入熱滾的粥中,真材實料顧客真實可見。
為了將現煮海鮮粥的價值點最大化傳達給顧客,
我們為煮粥車配置一個小喇叭,
服務員一邊煮粥,小喇叭內錄好的關于現煮海鮮粥的介紹語隨之播放,
有效避免了服務因為個人業務的熟練度而傳達是否到位的不確定性。
煮好粥后,服務員每人給客人盛一碗,搶在顧客吃其他菜品之前,先把粥喝完,真正體現大爆款產品的價值。
落地執行徹底:
顧客體驗全面升級
歷時2個月,
從產品升級到門店體驗,
沙總帶領全員開展落地標準化大會,
把水脈堂打造成了我們的標桿案例!
最后——
2019年8月,沙總品牌升級全面落地。
經過產品升級、新的裝修,4個月后,
2019年12月沙總和【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見面,她感慨地說:
門店重新開業時,當天就迎來了久違的爆滿,
顧客還以為水脈堂換老板了!
小時問她營業額狀況,她說:
每個月都在增長,第4個月、12月份時,
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0%,
以前一天賣1萬多,現在是3萬多!
當然,這不是【餐飲時報】的全部功勞,
一個品牌的重新升級蝶變,
一定是產品、運營、顧客體驗、品牌全方位的升級。
今天【餐飲時報】想給餐飲朋友共享一個觀點:
品牌老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已老化的品牌渾然不覺、無動于衷、無所作為。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