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疫情,讓餐飲人徹底恍然大悟了一件事:做好它,就是拿到主動權!

    餐飲時報原創/優貝
    近日,奈雪創始人彭心開心地說:
    “通過小程序,我們積累的千萬量級的用戶在疫情期間被盤活了!
    平時小程序約有30%點單率,疫情期間小程序訂單量占比環比升近50%。”
    (可要知道這是疫情下的銷量啊!)
    大家觀察一下,
    國內餐飲大品牌都在同樣做一件事:做線上流量。
    然后,把平臺上的粉絲轉化為私域流量,留在自己的群里,
    想辦法盤活這些資源,深耕這些資源,
    通過這些資源帶動更多的資源。
    毫不夸張地說,把這個事情做好了,流量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了。
    在疫情期間,在激活私域流量上,奈雪的茶毫無疑問是個鮮活的例子,值得其他餐飲品牌學習。
    這家線下生意火爆的餐廳
    疫情期間卻無法跟顧客溝通

    原因就是“沒有線上流量”

    我先給大家講個真實案例,

    (案例是真實的,也是【餐飲時報】客戶之一)。

    一家二線城市餐飲品牌,平時生意非常好,幾乎餐餐排隊。

    疫情之前,門店高峰期翻臺率被同行羨慕。

    疫情來襲,線下門店被迫關閉,一下子切斷了與顧客的溝通渠道。

    這家餐企之前只顧著線下門店運營,而忽略了線上客戶的維護,導致疫情期間錯失線上營銷的機會。

    眼看著往日沒自己生意好的餐廳紛紛利用公眾微信號、朋友圈、自家小程序做起外賣,不斷通過公眾號、朋友圈與顧客進行線上溝通,這家老板只能干著急。即便“臨時抱佛腳”,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造自己的線上渠道。

    這位老板感慨地對我說:

    以前覺得把門店生意做好就行了,做不做線上不重要,現在才知道重要性——門店不營業,我們失去了跟顧客溝通的渠道,我們這么久不發聲,不知道顧客會不會把我們忘掉!

    聽了這位老板的話,我真心替他著急——

    疫情下,各餐飲品牌都在搶線上客戶,而他失去了“戰場”!

    其實很早之前,我就發現,

    多數餐飲老板,尤其是線下門店生意火爆的老板,都不注重維護線上客戶、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

    如上面這家餐飲企業,線下客戶群如此龐大,線上客戶幾乎為0,簡直是守著金礦乞討。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或許很多餐企老板都不會意識到私域流量的重要性。

    啥叫私域流量?
    簡單來講,
    就是企業可以反復觸達、“騷擾”、交流、反饋的客戶。
    可以這么說,流量的本質是客戶,流量在哪,客戶在哪。
    沒有流量=0!

    餐企玩轉私域流量
    即便“畫地為牢”
    也能打開營銷路徑
    疫情之下微信是餐企打造商業閉環的重要陣地,私域流量則是制勝法寶。

    做好私域流量,核心就是要用心。

    如果只是為了圈起一群人,打算割韭菜,那就是微商。

    如果你是真的用心服務,那便是會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好。

    這兩年,餐飲界玩私域流量比較成功的是西貝。

    來看一下西貝的公眾號:

    第一個是食材商城

    在線下每年消費一定額度的會員才能買這些低價商品。這些商品都是在線下消費的比較經典的商品,但是價格都十分有吸引力。

    這樣就實現了線下用戶的導流,等于說多了一條銷售渠道。

    第二是喜悅讀書會
    比如請知名媒體人王芳給孩子定制的唐詩啟蒙課,
    課程花費了三年時間精心打磨,
    只想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愛上唐詩,愛上學習。
    對外賣299元,會員專屬價89元。

    第三就是西貝的公眾號文章

    內容時尚有趣,排版美觀,貼合客戶的需要,留言互動性強。

    關鍵是,篇篇都是10萬+的點擊量,分分鐘秒殺許多公眾號大V,想不火都難!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案例

    在鄭州當地出名的排隊王:曼玉融合餐廳

    早在2013年,創始人老林就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和會員互動。

    他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貼到每張餐桌上。

    當餐廳還沒開通微信公眾號時,他個人號就積累了4萬名粉絲。

    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曼玉客服組,三個人管理十臺PAD,收集反饋,第一時間回復。

    不以銷售為目的的初衷反而無形中為他和餐廳,贏得了更多粉絲認同和口碑傳播。現在,會員已達到20萬出頭。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恍然大悟
    私域流量就是自己的會員?
    其實也可以這么說,所有的會員體系
    都是私域流量的基礎形態
    對于中小餐企來說
    如果沒有如此強大的運營團隊和專門的客服組
    是不是就無法逆襲?
    NO!

    我們來看一張朋友圈截圖

    這個朋友圈的主人是濟南呂家海鮮的老板呂永濤,疫情期間他店里每天的銷售額超3.5萬!

    作為疫情期間餐飲業第一個“別人關門、他進貨”的老板,呂永濤的逆襲得益于他兩個微信號中的9000多個客戶。

    這些客戶都是平時經常來呂家海鮮的回頭客,對他們的品質非常信任。只要呂永濤在朋友圈發信息,他們就會直接留言訂貨。

    看呂永濤最近的朋友圈,除了海鮮到貨的預告,還會有一些與客戶的溝通及做菜教程。

    呂永濤本人比較重視客戶的體驗,因此他的朋友圈既能賣貨,又能搜集客戶意見,還能當做學習烹飪的陣地。

    構建私域流量
    成倍提高回頭客
    有人說,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有血肉、生活、感情的專家+好友。

    在流量困境和獲客成本越大的環境下,大量砸廣告、做推廣,已經費力不討好。

    假如餐企把所有顧客都聚攏在了自己的社群、微信等私域地帶,就能通過實時互動、社群活動、友好經營等,與顧客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

    用戶的穩定性越強,越不容易流失。

    從濟南呂家海鮮的例子看出,老板在朋友圈種草、互動,宣傳成本幾乎為0。多數銷售額都是由老客戶帶來的。

    所以,構建好了私域流量,相當于打造了一個溫床,不僅成倍地提升回頭客,還能讓老顧客持續為你買單。

    最成功的做法是:
    用復購、轉介紹
    代替廣告和渠道

    打造私域流量,本質就是用復購、轉介紹代替廣告和渠道。

    如何建造私域流量池?

    或許這家店的做法能給多數餐企帶來借鑒意義。

    “三個辣椒牛肉粉”是廣州七十二街餐飲連鎖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在廣州有多家分店,主打湖南米粉,每天的付費客流量超過2000單。他們用了以下方法將這些流量回籠。

    1.利用自動化設備,將客戶添加到微信公眾號。

    顧客進店,如果想連wifi,必須關注店鋪公眾號。

    在顧客排隊等候的時候,與其干坐干等,不如放一個打印照片的機器,讓他們關注公眾號打印照片。

    點餐時,引導顧客掃碼,關注服務號自助下單。

    通過以上方法,就能達到一個效果:只要有人進店,就能夠有 80% 的加粉率。

    2.導入微信個人號

    沉淀在公眾號的用戶,很難才能促進二次轉化。因此,要把他們全部導入到微信個人號。

    比如,在公眾號后臺設置相應的關鍵詞,同時鏈接到一篇非常精彩的、介紹“三個辣椒”創業故事的文案,激起讀者想要認識創始人的欲望,最后引導他們主動加到老板的個人微信號。

    做一個小活動,加店長微信,隨機點贊朋友圈,就可獲得店內一款特別暢銷的飲料。

    3.觸發復購。

    店長通過在朋友圈種草、在公眾號上做活動,把客戶拉到微信群做秒殺、拼團,引導二次到店消費。

    這樣“一條龍”的流程下來,“三個辣椒牛肉粉”高效迅速地構建了自己的私域流量,業績翻了數倍不止。

    總結:

    切的成交都是解決信任問題。

    利用每一次傳播和互動增加信任。

    信任越深,復購越多,

    轉介紹越多,消費也就越多。

    簡單來說,打造私域流量,

    就是要維護長期持續的用戶關系;

    線上內容豐富,如優惠券、菜譜等;

    做一切活動的目的,都要為顧客創造價值。

    所以私域流量的核心是:

    用心運營你的流量,

    允諾價值,給予價值,

    而非割韭菜。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7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2月25日 07:15
    下一篇 2020年2月25日 07:3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