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潛龍勿用
設計|小 芹
“怎么讓我的店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可能是每個餐飲人問過自己和別人無數遍的問題。
通常意義上,正面傳播的知曉度和客流量成正比,客流量和收入成正比。
餐飲業尤其如此。
在這個社交媒體橫行、社會化思維泛濫的時代,信息傳播變得簡單,怎么讓信息傳播出去反而變得復雜。
其實,有時候避繁就簡起到效果不一定差。
比如,最原始、最簡單、最省錢的營銷工具——橫幅。
不信?往下看——
橫幅竟然這么玩——
這是前幾天在濟南美食街區看到的一家店,
瞅瞅牌匾下面掛的橫幅,
心跳了一下沒有?
沒有什么理由,就想拉個橫幅玩玩,就任性!
覺得挺好玩吧?別急,往旁邊看。
隔壁拉了個條幅,我也拉一個,我也任性!
呦,拉橫幅還帶成幫結伙的,再轉過街角看看。
他們都拉了條幅,我不拉不行,影響團結!
為了聯盟,為了部落,我也拉一個,哦耶!
在這條任性的街上,不拉個條幅沒有面子。
連起來看,是這樣的
這是街區里的一家水餃店,坐落在整棟建筑的角落位置,讓這家店和隔壁店鋪的櫥窗構成了一個L拐角,也就有了這個“橫幅聯盟”。
“沒什么特殊的,就是覺得好玩,現在不是都講要吸引眼球嘛。”說起這樣玩的起因,賣豆腐的小哥解釋得也很簡單:“這里客流量不少,這樣的橫幅多便宜,做起來也不費勁,讓愛玩的人拍拍照,發到朋友圈,知道我們店的會越來越多,來的人也就更多了。”
在他說這話的時候,旁邊正好有一對年輕情侶經過,也在議論這些橫幅,還拿起手機駐足拍照。
玩橫幅新鮮嗎?其實不新鮮。
2017年底,山東濰坊的三家相鄰餐飲店就拉上橫幅,開啟“互懟模式”,一時間紅遍網絡。
都說另外兩家不好吃,這鄰居間是什么仇什么怨。
據其中一家商家說,其實三家店的老板是好朋友,平時經常在一塊兒吃飯,聊起來顧客經常去這條街的一些老店消費,不到他們這來。
怎么吸引顧客關注?他們想起了藝人的“自黑模式”,也就有了這組“互懟橫幅”。掛上之后,拍照的、錄像的都有,大家都會看一眼這是什么店,嘗嘗好吃不好吃。生意也因此好轉。
今年1月,西安的三家鄰居店也模仿這個方式,拉起橫幅,在網上火了一把。
三家店主都是年輕人,平日稱兄道弟,關系很好。鴨脖店店主稱,掛橫幅以后,店里的顧客明顯增加。
給顧客一個機會,
讓他心甘情愿為你刷屏
說起來,橫幅這種工具不新鮮,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可以說,這也是店鋪最原始、最簡單、最省錢的營銷工具。一條紅布,上面寫上幾句話,掛起來,齊活。
這樣簡單省錢的操作方式,在互聯網時代,被很多人認為low。但如果換個角度,說它是一種文案營銷,會不會high了一點。
再用互聯網傳播的方式,從社交媒體屬性的視角,從消費群體特征變化的層面,再看待小小的橫幅,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1)嘗試用互聯網思維看待你的顧客
現在,對互聯網+、互聯網思維以及網絡營銷、社交營銷的闡述和解讀已經鋪天蓋地。
有人說,做外賣、上團購、引流量,不是真正的網絡營銷,微商也不是真正的社交營銷。這也有點兒絕對。要看到的是,網絡只是工具,思維決定方式方法和方向。
分析橫幅的案例就會發現,其中有意無意地一種社會化思維。而社會化思維也是一種互聯網思維。
以前,橫幅最多被路過的人看到,這個人如果還記得這個場景,可能會跟朋友講講,但前提是遇到朋友。幾個小時遇不到可以講述的人,這個場景可能就被遺忘了。
而互聯網傳播是瞬時的,社交媒體是講圈子的,有個性、愛玩的80、90一代已經成為消費主力軍,這些元素聚合在一起,就有了下面的效果:遇到好玩的事情馬上在微博微信上分享給好友分享。
關鍵是,社交媒體的圈子基本上都是親朋好友,他們之間的相互推薦比廣告更可信,這就是商家最在乎的——口碑。
想明白這些,你會不會更重視對待每一位顧客,想盡辦法為他們服好務,讓你的店鋪和好評在他們的社交媒體中刷屏。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可能又開始適應了另一種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
(2)讓顧客幫你分享,事半功倍
以前的飯店 “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如果還這么想估計就離倒閉不遠了。在巷子口的都恨不得喊啞嗓子吆喝,巷子深的還能坐著干等嗎。
于是,運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和營銷越來越被重視,很多餐飲企業也都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只不過,推送的文章一般是打折信息、美食向導、招聘信息或者心靈雞湯。
這樣的推送文章,一般難以讓顧客產生分享的興趣。
運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的關鍵在于,受眾知道你是在宣傳、推廣,但對此不厭惡,甚至主動幫你傳播。一句話,讓顧客幫你分享,為你刷屏,事半功倍。
不過,前提是你得給人家一個分享的機會啊。人們愿意在社交媒體分享什么信息呢?不外乎以下幾種:
a.能獲得利益的。比如集五福、集生肖。
b.能顯示格調的。比如網易云音樂的年度榜單、頗有深度的理論文章。
c.能增進關系的。比如把養生知識分享給父母,把外賣紅包分享給朋友。
d.能表明態度的。比如對偶像的崇拜,對厭惡的吐槽。
e.就是為了好玩。
再回到橫幅,發布的人可能就是覺得好玩,發一個;也可能覺得,這個店簡直和我一樣有個性了,發一個。
同理,自己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文章,抓住上面幾點,也可能會收到驚喜。
再同理,優雅的就餐環境、特殊的菜品樣式、少見的制作工具、現場制作過程,都可能成為顧客相機中的焦點。
low high不重要,關鍵看社交
社交,通俗地講就是跟人打交道。經營餐廳不光是做好飯菜,更是照顧好客群,把他們變成你的粉絲,心甘情愿的成為回頭客,有事沒事還幫你搖旗吶喊。
(1)工具原始不重要,思維進步是關鍵。
用社會化思維考慮問題,原始工具也能搭上社交媒體的快車。
你的招牌、海報、菜單、擺件、伴手禮甚至杯碟碗筷、外賣小票,都可能成為社交營銷的主角。
比如,有的緊鄰社區的餐廳把礦泉水桶的腰封設計成有趣的海報,直達用戶家里。
西貝則擅長用小票對外賣顧客進行人文關懷。
(2)創意天馬行空,但要注意尺度。
文字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很多餐飲企業在店名、宣傳語上打擦邊球,會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但也可能帶來不良影響。
不要高估新消費群體對敏感詞的寬容限度,更不要低估他們對公序良俗的尊重程度。同時,還要兼顧相關法律法規。
據媒體報道,上文提到的西安三家鄰居店的“互懟橫幅”,轄區工商部門認為搞笑營銷無可厚非,但違反了《廣告法》中“廣告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規定,于是責令拆除。
(3)創造需求之前,先要發現需求、滿足需求。
營銷講究發現需求、滿足需求、創造需求。
三者并無絕對的遞進關系,但盡量先以前兩者為基礎。社交營銷也是如此,不能為了營銷而陷入自嗨的境地。
比如,自己的公眾號發布一篇10萬+的雞湯,很了不起。但作為一個吃飯的地方,是不是首先要滿足顧客吃的需求,排隊、等位、訂餐……這些需求是不是應該先被滿足。
海底撈微信公眾號的歡迎界面,突出了門店訂餐、排號、預定外賣、門店地址、電話等關鍵詞。
有了這些功能的社交媒體,吃貨們怎么會不關注。
(4)最后,產品質量得過硬,這是餐廳的基本功。
社交媒體上傳遍了五花八門的照片,進店一吃,下次不來了。
恭喜你,這就已經練成了傳說中的“抹脖子神功”,實現“自我秒殺”的追求,而且誰也救不了你。
(5)還有一點最基本的,那就是出招前看準你的客戶群體。
開在步行休閑街區,隔壁店家也愿意跟著一起玩,關鍵是很多80、90后來溜達,還有很多小文青光顧,這些都是“橫幅營銷”的基礎。如果開在老舊社區周邊或者面對中老年人居多的客群,還硬上一些年輕人的玩法,那就值得商榷了。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人人都“喜歡”的餐飲裝修
1.打折顧客不領情,這點做錯了!
2.一張卡,年純收入2000萬!
3.0費用+高流量+顧客接受度高!
4.餐廳吸客原來這樣做!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