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完這碗毒雞湯,再決定要不要做餐飲!

    一根烤串可以開出上百家店,一碗小面獲融資2500萬,一個肉夾饃獲得N輪融資,一家小店年利潤300萬……看到這些成功案例,很多人都被這些客觀的數字沖昏了頭腦。

    做小面、賣煎餅、做烤串……跟風模仿追隨者無數,但是成功者少,失敗者前赴后繼。做餐飲真的那么容易成功?

    餐飲行業摸爬打滾13年,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看到太多餐飲創業失敗的案例,他說:

    十三年來,我的朋友熟人因為學我而開山寨木屋燒烤店,搞餐飲的不少于二三十人,沒有一個成功的,損失虧的錢少說也有三千萬,間接的就不說了。為什么他們成功不了?

    這篇文章寫出了我心里的答案!話不好聽,有些毒舌,但理是真的!建議剛入行的同行和想躍躍欲試自己出去創業的人認真研究此文再做決定!

    干完這碗毒雞湯,再決定要不要做餐飲

    最近有同事分享了一張毒雞湯圖片,截取美國笑星和主持人的對話,“我該怎么入行?“”怎么成為像你一樣成功的人?”

    這是很多名人都經常被問及的問題,不同于常規的打雞血講故事,Bo直接回答“放棄吧,我只是運氣好而已。”

    想想這碗雞湯還真是毒,殺死了多少一心懷著演員夢的普通人,但是靜下心來想想,成功確實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你能否認嗎?

    把這個場景放進餐飲圈,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各大餐飲培訓課堂和學習群里,“怎么開店才能賺錢?“”單店模式怎么實現復制?”

    在餐飲圈功成名就,不是靠抓大神給你回答幾個無頭無腦的問題,把人家的系統拿過來復制粘貼就能實現的,面對近幾年涌進餐飲圈撈金的逐利型掌柜,只能套用Bo的毒雞湯式回答,這路勸你最好不要走了,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

    躺著掙錢的機會一去不復返

    偉大的科學家告訴你,成功靠1%的天分和99%的努力,但那1%是最重要的。

    每個看到后半句話的人都忍不住想翻白眼,說好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開餐廳也一樣,品牌的形成并不神秘,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餐飲巨頭“海底撈”、“西貝”,發家問世靠的正是那1%的時運,如果當時開店的是你,只要你做的不是太爛,存活下來so easy,為什么?時代不同際遇不同而已!

    △躺著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

    哪怕有70家直營店的木屋燒烤老板隋政軍也曾坦言,走到今天根本不是我們做的有多好,純屬運氣好,天上掉個大餡餅!20年前,國外的快餐品牌在中國都屬于高端餐飲,市場上哪有什么品牌意識,開創餐飲品牌的成本太低,只要敢干就能把店陸續開起來。

    木屋第二家新店開業,客人多的把門檻快踏破的時候,創始團隊都傻眼了,只覺得自己走了狗屎運。你以為當時的木屋出品棒環境好有調性?只是那時候正經開燒烤店的少,而且大把比木屋做的差的,老百姓的消費者意識還沒有覺醒,無門檻0競爭,先機都占盡了有理由不活嗎?換到今天的市場環境下,能不能出現木屋這個品牌都兩說。

    躺著能掙錢的機會不在了,現在的餐飲就沒法做了嗎?不是,只是消費升級時代下,對新晉餐飲人的要求更高了。

    想想自己同期的競爭對手有多少,現在的消費者對產品、服務、環境的要求有多高,前期不斷試錯的摸索等待意味著短期內無法獲利,先不談梳理清楚盈利模式、運管系統、風險管控等背后的一系列理論需要花費的心血,單是做不出好吃的東西這一項,就直接面臨被洗牌。

    2

    急躁的餐飲人做不出好吃的東西

    從最近連點4次外賣都無比難吃說起,就怕其他雜牌味道不好吃,專門在”品牌連鎖”這欄選擇都無濟于事,一邊哀嘆土豪價格只能買到叫花子級別的菜,一邊驚嘆根本下不去口的飯也能躋身”品牌連鎖”之列!

    顧客只是想要一個家常式樣,味道別太奇怪的正常飯,為啥大部分市面上的餐飲品牌連最低標準都無法滿足?

    大家都知道東西好不好吃關乎餐廳的存亡,可為什么做頓好飯就那么難?

    1
    上班族有剛需

    大城市生活節奏較快,上班族工作壓力普遍大,能做到每天自己解決伙食問題的很少,外賣和就近的餐食成了上班族的剛需,這次不好吃取關換下一家,取關了一圈,但飯還是要吃,只能在一堆最差里面選最優,所以目前存活的餐廳不是東西有多好吃,這只是顧客無奈之下的被迫選擇,造成部分商家認為不用太在意口味,生意照樣成活。

    2
    打工的人不想做好吃

    如果出身、學歷、長相等條件可以選擇的話,哪個人愿意當伙夫?服務行業是迫于生計而選擇的,生活窘迫、處在社會底層、內心自卑,老板要么在吹他的大夢想,要么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壓迫員工做事,這頓做的好吃與否跟我的未來有什么直接關系?做好做壞也是那點工資,到哪里找動力精益求精把飯做好吃?不在統一戰線上,“匠心”在打工者心態里簡直就是笑話。

    △累得要死要活的后廚員工

    3
    美食有門檻也有血統

    不只美食,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好的人都有一個特點,懷有對這件事真誠的熱愛,潛心研究,長久堅持。但餐飲圈喜歡”坐收漁翁之利”的人占多,飽含對美食熱愛的人少之又少。美食必然是上乘的原材料、精致的手藝、優雅的環境、沁人心脾的服務聯合作用的結果,但與之相匹配的資金投入是多數人無法企及的,這是美食的門檻。

    3

    能當甩手掌柜的人不多

    說了這么多意思不是說這事大家都別干了,而是讓大家對自己做餐飲這件事有個正確的預判,不要病急亂投醫,找到自己的病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療效才是最佳。

    1
    首先,餐飲是個累活。

    帶領一群人每天做很多低級重復性勞動,耐不住寂寞的人不適合做餐飲。

    2
    其次,餐飲是個苦活。

    踏踏實實從餐廳經營的每一個細節摸索起太辛苦,但試圖走多少捷徑就意味著未來跌入多少成倍的坑。成功的過程是不斷碰壁,正確利用但不依賴他人的經驗和相關知識,作為對自身發展的引導和助推器,穿什么鞋好走路只有自己穿過了才知道。

    3
    再次,餐飲需要多面手。

    對經濟發展環境有機敏的觀察,對員工心理和消費者心理有深刻的洞察,對管理藝術有獨到的認識,對發展機遇有果斷的把握,對未來有合理的前瞻,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所做的”菜”有著最深沉的熱愛!

    4
    最后,做餐飲不能本末倒置。

    為顧客創造價值(用心做一頓好飯)、打通系統提升運營效率(學習單店運營管理)、建立調動全員積極性的機制(學習員工激勵的機制設計)是皮,學習營銷、菜單、互聯網跨界是毛,本末倒置,不可能贏。

    4

    小結

    雞湯雖毒,但不失為苦口良藥。盯著賺錢本身其實賺不到錢,舍得費力做一頓好飯,顧客才會來,口碑才會有,品牌才能積淀形成,賺到錢那只是做事帶來的自然附加,有舍才會有得。看完這些,重新定位自己,你適合做餐飲嗎?

    本文轉自木屋燒烤(ID:muwubbqgw)作者:蘇茗雪,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 紅餐網_李曉(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805.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2月9日 21:11
    下一篇 2016年12月9日 22: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