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PLUS”越來越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現如今“餐飲PLUS”現象日趨明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該如何去看待?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王鹿鹿(微信號:canyindabaihua)授權發布;

    1

    為什么“餐飲PLUS”現象越來越多

    所有的市場反應和動作,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即:有果必有因。那么這個“因”到底是什么呢?尋根究底,主要有以下五點:

    01

    市場的倒逼

    就中國餐飲市場而言,每一年發展與升級的速度極快。

    如果說以前的餐飲行業,是由傳統餐飲人構成的行業;那么今天的餐飲行業,則是由全行業創業者介入,共同構成的層次更為復雜的行業。

    餐飲市場發生的每個“大變化”,倒逼著每個餐飲人要去面對和應對,進而衍生出難以計數的“小變化”,可以理解為市場倒逼的結果。

    02

    競爭的加劇

    “亂拳打死老師傅”、“你不知道你的對手到底是誰”……從這些描述可以感受到,對競爭這事的認知正在發生改變。

    而從各一線城市開、關店數量可以了解到,餐飲新舊交替猶如一次次洗牌,“活著”成為另一個高頻詞匯。

    餐飲競爭的加劇,改變了餐飲人的狀態和心態,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琢磨得更多,為了在競爭中勝出也是不易。

    03

    消費者的需求

    市場、競爭這些都有跡可尋,可越來越多的餐飲人覺得自己讀不懂消費者了。

    對于消費者,我認為他不再停留在一個概念,從60后到70后、80后、90后、00后,從以10年為代際特征變化,到以5年、甚至是3年為代際劃分,社會環境的高速發展帶來了迥然不同的幾代人,細分這事必須引起重視。

    所以,你做的餐飲到底服務于誰?背后代表的可能是差異巨大的代際需求。很多新鋭的餐飲,正在以傳統餐飲“看不懂”的方式,服務于新一代消費者,有時變化便由此產生。

    04

    自我的優勢

    今天的餐飲行業融合了全行業創業者,可能攜帶互聯網、金融、通訊、地產等各種“基因”而來。

    換個視角來看,資源還是其次,這種差異化,根本上是思維方式的差異化。這意味著面對同一種情況,創始人考慮的問題、看到的機會是不同的,隨之的戰略打法、資源側重也各有不同。

    新銳餐飲人的思維與長處,往往與其原有優勢相關。正因如此,他的創新動作可能層出不窮,讓人意想不到。

    05

    發展的目標

    一些在資本助力下高速成長的餐飲品牌,它們的開店計劃可能是一年上百家店;也有一些穩扎穩打的餐飲品牌,一年不設開店具體計劃,人到位了店就開,開一家還就能成一家。快了還是慢了并不能輕易下定論,回歸根本是大家的發展目標不同。

    很多“餐飲PLUS”現象,視角脫離當下,看看它的發展目標,就會豁然開朗,畢竟由目標倒推,當下的事情便順理成章。

    從五點思考來看,今日餐飲之精彩,正在于“百花齊放”且各有不同,很多事物的發生有其合理性以及不可比較性。看不懂的不要學,不擅長的不能做,干不干“餐飲PLUS”,可以回歸一個更理性的角度,去理解跟判斷。

    2

    “餐飲PLUS”現象下的產品延伸

    對于餐飲PLUS現象,所含信息量很大,相關的的提問還不少,其中大家發問最多的是產品延伸這件事。

    問題一:“最近很多品牌都說要做輕餐,包括瑞幸咖啡、gaga鮮語這些,看了后就是一些咖啡、茶飲、烘焙、沙拉等等的相加……你怎么看?”

    問題二:“遇見小面門店的產品延伸到了冒菜、酸辣粉、烤串,不再是一碗小面這么簡單,最近還開了C24門店……你怎么看?”

    關于產品延伸這個事兒,前面已經說了成因,以下針對這兩個提問,談3點自己的思考。

    01

    底層視角:為什么做產品延伸?產品延伸的背后是商業模式

    問題中所說的瑞幸咖啡、遇見小面,它們產品延伸的背后,都是商業模式驅動。

    比如說遇見小面,它的變化是從重慶小面館餐廳業態,向“餐飲食品一體化經營”、“川渝美味傳頌者”過渡,這意味著多用餐時段、多消費場景、餐飲與零售結合、從線下結合線上……不同品牌的創始基因不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碗小面只是遇見小面進入市場的切入點,卻不是全部,產品延伸隨著商業模式變化而發生。

    從這點來說,如果你想做產品延伸,就要考慮下自身商業模式+自我基因了,沒有理由地去延伸產品,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02

    自我視角:怎么看產品延伸這件事?不是光延伸,還要夠專業

    關于怎么看產品延伸這事,在我看來,專不專業很重要。為什么呢?

    有時企業不缺乏資金、不缺乏資源,但是在對產品的把握上,專業度卻是有限的。舉個例子,假設**咖啡是做得不錯,是不是它的烘焙產品、其他產品就會不錯?那不一定。

    這樣的例子很多:不一定善做茶飲的,就能做好烘焙;能做好面食的,不一定就能做好飲品……好的產品能力,往往需要積累型優勢的轉化,能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好又是一回事。

    當然除了專業的因素之外,不是單純增加品項就可以了,產品延伸的品類邏輯也需清晰。

    03

    消費視角:產品延伸后會怎么樣?要看消費價值能否能得到滿足

    承接上一點,如果說做產品延伸,但是延伸出的產品不行,會怎么樣?再聰明的商家,也難以抵抗精明的消費者。

    也就是說,產品延伸后會怎么樣,不在于自己,要看你的目標消費者認不認可、買不買單。

    那么,我們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拆解邏輯重點。

    1F
    做什么?

    考慮自身品類能力以及對消費心智的合理性。

    產品延伸與品牌主品類的關聯性如何,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宜做的,對這個要有清晰的判斷。先合理,再開展。

    2F
    為什么?

    考慮延伸產品對于消費時段、場景、需求的配合度。

    產品延伸,具體延伸出什么,它背后要解決的問題也應是清晰的,不做對消費者無用之功。

    3F
    好不好?

    產品延伸出來很簡單,關鍵是做得好不好。

    即使是勢能滿滿的品牌,售賣出質素非常普通的產品,如果還售價不菲,必將引發消費者的反感、排斥甚至差評。

    4F
    貴不貴?

    延伸產品的定價,不是光考慮產品本身就可以。

    延伸產品的定價要慎重,還需考慮品牌本身的定位、對整體客單價的影響、價格與價值的配比度等,總體考慮定價問題,而不是以單個產品去思考。

    小結

    “餐飲PLUS”這個現象,未來會成為一種餐飲常態存在,我們更需要去思考的是那些隱藏在背后的問題。

    相信只有思考得更通透,內心才不浮躁,更淡定地去審視、面對與應對一切。

    編輯 | 紅餐_萬馨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有驚喜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002.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25日 21:33
    下一篇 2018年8月25日 21: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