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鎖運營跳過四大“坑”,井格才能連得起鎖得住

    市場導向為主導的今天,餐飲企業連鎖化成為主流趨勢。但在連鎖化運營中,會遇到種種問題,該如何化解?

    以井格重慶火鍋實踐為例子,重現連鎖運營路上的四大“坑”,給計劃連鎖的企業,提供解決方案、思路,化解入坑難題。

    1

    意識坑

    沒有品牌如何連鎖?

    品牌意識薄弱,是現階段許多餐飲企業都會存在的問題。

    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的報告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35萬家火鍋商戶,市場還在不斷增長中。然而真正讓消費者記住的火鍋品牌少之又少,多數餐飲企業都會存在“口碑相傳”占市場,把品牌意識拋至一邊,其實發展到最后你會發現很難“變大”。

    ▲美團點評研究院提供

    井格在開到6家門店的時候,才出現品牌意識,為了更好的集中擴大品牌勢能,實行標準化運營,需要用到統一的商標。

    然而,注冊過程中,卻因為中間公司的專業度和“高仿”門店的提前搶注而失去了對品牌的所有權。最終忍痛對已有26家門店更名。(延伸閱讀:)

    事件的背后不難看出,品牌成了井格連鎖運營上第一塊絆腳石。

    解決方案:實施標準化統一的管理

    井格在更名后,細致落實標準化管理。各個部門遵循相應的標準化手冊執行。

    從logo、門店整體風格到餐廳服務人員的話術等,都按照既定標準執行,統一的運營管理,即使顧客在不同的門店,都能尋味到熟悉的感覺。

    2

    平臺坑

    自建供應鏈可以盈利?

    餐飲連鎖運營里,最離不開的就是后端支持,但井格創始人王貽達卻說:“自建供應鏈體系其實是個大坑。”

    井格從單店到連鎖供應鏈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最初的一個師傅炒制5家門店的底料到中央工廠的建立。

    隨著規模越做越大,供應鏈的弊端也接踵而來。

    中央工廠的建立需要大規模的人力、財力的支持。雖然物質的供給短時間內不會發現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投入量增大,使得門店管理應接不暇。

    最終以“跳坑”為結果。

    許多餐飲連鎖企業建立之初都想過要自給自足,企業全程把控可以降低成本。其實不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企業也是如此。

    解決方案:細分供應鏈體系平臺合作

    餐飲連鎖企業盈利的核心,還是應該以顧客為導向。井格為保障顧客體驗,從技術化轉變為管理化,將品牌發展重心,逐步轉移到餐飲管理體系及經營思維理念的轉變之上。

    ▲井格重慶火鍋【麻辣鍋】

    這兩年,輔助餐企的專業第三方服務性企業越來越多,這也意味著餐飲業的社會化分工正在加劇。

    比如從C端轉做B端供應鏈平臺的信良記團隊,10年的供應鏈體系建設,為金百萬、小豆面館等眾多連鎖餐飲企業解決了其交易環節多、效率低下等問題,迅速幫助這些企業提升盈利。

    3

    標準化坑

    標準化運營只是為了規范?

    連鎖餐飲企業發展一段時期后,許多企業都會建立自己的標準化體系。但現在餐飲連鎖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標準化的理論性過強,企業在制定標準化中忽視了兩個重要問題。

    1.什么才是真正的標準?

    井格在建設標準化初期只是為了“規范”。從員工禮儀、著裝、店面布局、餐臺擺設到出品制訂了一套標準。但是施行過程中發現:“這套標準對井格的品牌價值真的有幫助嗎?”

    ▲井格重慶火鍋【小酥肉】

    這就類似于,餐廳前期裝修學習星巴克的文藝范兒,可是賣的產品卻是麻辣燙。這兩者之間的不協調,不言自明。

    2.制定標準化能否落地?

    部分餐飲企業選擇照搬餐飲500強標準化內容,過多地注重引進“門店管理”、“量化考核”等具體做法,東施效顰。

    舉個例子:在實體連鎖運營中,名創優品用三年時間,全球開店1400余家。眾多企業紛紛效仿它的管理制度,擴店標準,然而效果不佳。

    企業沒有充分考慮自己項目的背景,沒有在自己品牌資源的可執行性、核心技術的可復制性上下功夫,盲目的效仿,最終難以落地。

    正因為這兩個問題沒有解決,根本上不能達到標準統一,不具備可復制性。使得許多企業出現了“連得起,鎖不住”的現狀。

    解決方案:標準化體系不斷優化

    井格在標準化運營中施行中,不斷產生質疑,提出矛盾點。從標準化手冊1.0版本到部分2.0,大部分3.0優化。探索發現了制約標準化運營落地的解決方法。

    首先,標準化運營的前提,是需要適應自己的品牌調性,遵循客戶體驗為導向。其次,制定的標準化手冊,要圍繞門店盈利模式而打造,可以進行可復制的盈利標準。最后,標準化不能忽略人性化。

    ▲井格3.0門店

    餐飲企業主要面向C端顧客的,標準化過于死板,缺少靈活性會降低顧客體驗。賦予人性化的前提,絕對不能是閉門造車。井格在完善標準化手冊時,需要與門店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制定完成后,在部分門店先進行試點推行,店長執行,督導追蹤,總部優化。

    4

    培訓坑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連鎖餐企擴張過程中的其中一個策略,就是引進人才,但是大部分企業往往忽略了人才培養。

    企業過分的重視“外來人口”,忽略現有員工,直接會導致人員流動性大,更深層的問題是影響企業文化與盈利。

    井格在人才引進的同時也發現了類似的弊端。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量發現,“請”進來的員工,行業屬性強,過于理論化,缺少貼合自身品牌的實戰經驗,與門店訴求相差較大。這就需要在后期加大培訓,增加磨合時長。

    解決方案:人才引進轉為人才培育

    餐飲管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與開設餐飲管理專業相關的學校教育有關,而且與管理人才所服務的餐飲企業也密切相關。

    國際連鎖餐飲品牌肯德基在自身的人才培養上,有自己的一套“手段”。針對在職的應屆畢業生,肯德基用MT(即管理培訓生)計劃打動他們留下。

    一方面兼職伙伴利于企業培養,另一方面管培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個人職業規劃。

    ▲井格重慶火鍋門店員工培訓

    井格在這方面,也主張推行“自主人才團隊培養”。在新員工入職后,他們實行“以老帶新,以熟帶生,新店新老配比制”的方式,通過系統的培訓引導,掌握現有運營管理模塊,進行內部會議分享,發掘員工潛能。

    將三流員工一流化,就會降低人才復制的難度。內部員工晉升不但可以帶動其他員工的積極性,更增加了其對門店盈利模式的深層次認知,增強了其品牌意識,可以更好的為連鎖運營工作增加助力。

    撰稿 | 紅餐網記者_源遠

    往期內容回顧

    從單一門店到連鎖經營,井格都經歷了什么?

    回頭客高達83%,井格火鍋目標直指百城千店!

    一夜之間更名26家火鍋店,他們的核心優勢你看懂了嗎?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973.html

    (0)
    上一篇 2017年6月29日 21:31
    下一篇 2017年6月29日 21: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