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9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有沒有注意到?餐飲業正在刪繁就簡,刮起一股“性冷淡”風,吉野家、桃園眷村等引人注目的新設計,都有著日式小清新、極簡主義的痕跡。
我們對設計的印象是什么樣的?
▼
據說很少有人不被這組廣告震撼?
△
無印良品“地平線”海報
這組海報中的地平線,就像體量驚人的空容器,不代表任何具體東西,卻能容納一切。
內參君第一次看到這組作品時,直接被這樣的高冷范兒hold住了。
第一張海報里那最有震撼力的完美地平線,拍攝于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鎮。
據說,為了拍這張照片,原研哉和攝影師先從東京飛到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再到邊境省份胡胡伊,又坐著四驅車到安第斯山區,這才到了烏尤尼鹽湖附近。
你可能會問:不遠萬里,就為一張完美地平線的照片,至于么?
可是原研哉說,這樣巨大的地平線,能幫助人們理解自然天道的普遍性,以及地球與人類之善的前提。那一個孤寂的背影,簡單,卻是地球與人類的終極組合。
是不是有點空靈玄奧?
△
日本設計師、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
不過,原研哉的作品也不都是無印式的“性冷淡”,有的還很“暖男”。
比如,我們印象中的醫院標識是這樣的?
可要讓原研哉設計,畫風就完全變了?
還有這樣的?
這樣的?
這些是日本梅田醫院的視覺指示系統,而標識的材質居然是白色棉布!
原研哉說?
那為什么用白色的棉布呢,太不耐臟了吧!
實際上這是故意的!大家可以想想,那些一流餐館的桌布一般也是白色的。
比如這樣的?
白色桌布,展現的是一流的潔凈。
同樣的,原研哉在醫院視覺指示上采用白色棉布材質,傳達了一種暗示:醫院讓易臟的東西都能保持干凈,可見衛生標準的嚴格。
到底什么是設計?激發人們的新鮮感?
▼
有了一點對設計作品的感性印象,我們可以來說說這個問題了:
什么是設計?
比如,說到“杯子”,你也許知道“杯子”是什么,但要讓你設計一個杯子呢?你可能要考慮這個杯子的材質、高度、直徑、顏色及紋飾、重量,還有杯身的線條等等。
這時你會發現,其實你并不真的了解“杯子”,即使你見過了幾十種具體的杯子,你依然很難說清它們彼此之間的具體區別。
感受到了嗎?設計就在那些我們視而不見、習焉不察,可又恰恰離不開的地方。
2000年,原研哉策劃了“再設計: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展覽,邀請32位日本頂尖創作者重新設計日常用品。
怎么重新設計呢?
比如
▽
『衛生紙還可以怎么設計?』
建筑師坂茂的作品
▽
常見的圓筒形紙卷芯變成了方的。這樣的改變有兩個效果:
★ 從紙架上拉出來用時,會有“咔噠咔噠”的阻力,而不像圓筒芯那樣順暢,也就不會拉出超出需要的紙。傳遞了節約資源的信息。
★ 方紙卷會緊靠在一起,節省了運輸和儲存空間。
設計思維和認知從一開始就是批判的。從日常生活角度,設計會傳遞對文明的批判。
設計師對人類發展和資源浪費的憂思,往往就是通過改變紙卷芯形狀這樣的細節來表達的。
再舉個栗子
▽
『火柴還可以怎么設計?』
照明設計師面出薰的作品
▽
頂部涂上可燃物的天然小樹枝,被稱為“紀念日”的火柴,它傳達了怎樣的設計思考?
★ 如今,火柴已經不常見了,人們更常用的是打火機。并且隨著電烹飪設備的流行,我們真正與火打交道的時候也越來越少了。而火是與家有很強關聯性的。
★ 火焰中珍藏著兩種可能性:它既是引發災難的毀滅力量,又是創造的精髓。
小樹枝的形狀在審美上十分悅人,用它點起紀念日蛋糕時的效果非常好。
它引導我們考慮人類與火的關系,當火苗在小樹枝上燃起的剎那,你的想象會穿越萬年時空。
做設計的實質,就是將我們無限多樣的思考和感知方式,有意識地運用在普通物體、現象和傳播上。
把一個已知的東西拿過來,讓它變得未知,會激起我們對真實性的新鮮感,從而深化我們的理解。
把已知變成未知,也是一種創造。
好的設計喚醒人的感官
▼
除了與形狀、顏色、質地、材料打交道,設計還有另一個重要方面。原研哉稱之為“感覺的設計”。
這種設計的目的不是創造,而是喚醒人的感官。
2004年,原研哉策劃了HAPTIC“觸覺展”,要求各位創作者設計一個不是基于形式或顏色,而主要是受“觸覺”激發的物體。
比如
▽
『建筑師伊東豐雄設計的門把手』
是不是感覺很可愛,完全沒有印象中門把手那種冰冷堅硬的感覺?
門把手的材料是硅凝膠,它的形狀可以變化,又可以復原。當你握住它時,能感覺到它在用一種深層的溫柔歡迎你回家。
再比如
▽
『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設計的果汁盒』
香蕉汁包裝的軟角顯露出與握著一根香蕉相同的感覺,而且開口處還做成了梗的樣子。
草莓汁盒則還原了草莓表皮的顆粒。
還有更萌更誘人的獼猴桃汁盒,采用了植絨技術,取材自真正的獼猴桃皮毛。
不用觸摸,光是看看就已經太誘人了!
還有
▽
這塊有點狀凹陷和凸起的板子是什么東西?
隔音板?茶杯墊?
答案是:加濕器!
這是原研哉自己的作品,材質是超級防水紙。
把水倒在紙上,大部分水都成型成水珠,再抖一抖,水珠就散開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排列整齊的水珠來回搖擺是種什么樣的觸覺感受)。
因為水都變成了球形,表面積增大,所以蒸發得更快。這個加濕器不僅很有趣,而且,不消耗任何能源。
為什么無印良品被貼上“性冷淡”的標簽
▼
長期以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是靠技術驅動的,而人們的感覺正在退化——
因為有電子郵件而不再手寫信,因有計算器而不再心算或筆算,也失去了快速思考的能力。
“觸覺展”上的每個設計方案都暗示著發現的可能性。它提醒,我們的感覺認知中還潛伏著“新大陸”,這也是設計的新可能。
理解原研哉,就要理解“白”。
從梅田醫院的視覺標識,到不耗能源的加濕器,你也許注意到,怎么原研哉這么喜歡使用白色呢?
因為“白”,實在太特殊了——
☆“白”是一種令所有顏色都從其中逃走的顏色,但其蘊含的多樣性又是無限的。
☆將光的所有顏色混到一起,它們就成了白的;將墨水中的所有顏色去掉,它們也成了白的。“白”是所有顏色的合成,同時又是所有顏色的缺失——無色。
☆白色易臟,難保潔凈。短暫之物總是會引起人們的同情感受,因此我們覺得“白”越發的美。
☆“白”與生命有關:蛋殼常常是白的,乳汁是白的,甚至動物的尸骨也是白的。
……
這些思考,使得“白”對于原研哉已經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設計理念。
中國讀者感受原研哉設計風格的直觀對象,就是由他擔任藝術總監的“無印良品”。
不僅“地平線”廣告,“無印良品”的產品都是簡潔樸素、不作修飾的,體現著品牌理念“無,亦所有”。這種風格甚至被嘲笑為“性冷淡”。
雖然白色不是“無印良品”產品的唯一用色,但內參君分明從那些簡淡素雅的設計中,看到了“白”。
因為“白”不是白的,“白”孕育著時間和空間,讓“白”得以誕生的是一種感受白的容納性,它含有“無”、“空”、“絕對零”的概念。
而如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太多的選擇刺激著我們的欲望,有太多五顏六色的設計吸引著我們的注意。
原研哉懷疑,如果人類這樣一路隨著欲望狂奔的話,最后可能進入一個死胡同。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價值觀念應該倡導節制、讓步以及超然的理性。
所以,原研哉給無印良品的廣告建議的理念就是“空”,從效果上給觀眾提供一個空的容器。
沒有花式的欲望刺激,“無,亦所有”,不是“這個好”,而是“這樣就好”。
原研哉說,我們的理想是創造一個容積很大的容器,把它們都裝進去。
設計,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對生活的發言。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翻臺率19次的包子鋪|老板為啥累成狗|砍掉店長
馬云百變造型|潮汕火鍋瘋了|王石賣笨笨紅燒肉
餐飲混搭這么玩|激活員工的絕招|嘲笑麥肯
大佬透出的風向|凈雅被討薪|“神奇”的粥
來源:書單(ID:BookSelection)
統籌:劉曉紅|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