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大牌口碑店,為何干不過一個無名小粥鋪?

    一份讓你免于掉隊的餐飲數據報告。

    第 1394 期

    嘉和一品,在老北京人心中地位特殊:品質有保證!吃了幾十年了!

    可是,嘉和一品望京店、望京SOHO店、旺角店三家加起來,外賣做不過一家無名小粥鋪。

    是品牌在老化,還是外賣時代,這樣一家小粥鋪更符合顧客的要求?

    外賣第一課

    01

    故事的開始,是在一個饑腸轆轆的早上。

    8點多,外賣君走在上班的路上,恰逢北京大媽遛狗無聊,找人搭訕:“您這是去哪兒啊?”

    “我尋覓個吃的。”

    “找吃的啊,餓了嗨!”朝陽大媽非常熱情,把周圍所有吃的都介紹了一遍,最后還強調一句,“您啊別去那個地下美食城,去嘉和一品,品質肯定有保障,沒有地溝油,我吃了幾十年了!”

    外賣君心想:這老品牌就是有影響力,連朝陽大媽都是“自來水”。打開手機地圖,分店密度真是高,附近就有三家,選了最近的【旺角店】,從早餐開始美好的一天。

    02

    初次吃自取早餐還是有點懵:“請問……這個是要自己取嗎?怎么結賬?”

    前臺一臉冷漠,咕噥了幾個字,聲音小得聽不見,外賣君只好再問在取餐臺的服務員:“請問這個是怎么結賬?”

    “自己取了去前臺結!”“哦……”

    好吧,這也算是“賓至如歸”,自給自足,安心吃飯,老品牌的粥和小菜還是挺好吃的。

    服務員們也自在如在家中,彼此有說有笑、交頭接耳,唯獨對顧客的時候,十分吝嗇笑臉,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外賣君半個小時后離店。

    03

    就在這短短半個小時,還發生了兩個“小插曲”。

    有一桌家庭聚餐的大叔點完餐付完賬后,一個服務員走過去,懵懵地說:“這個小菜漲價了,需要加一塊錢。”語氣表現出“啊漲價這個事是什么鬼,剛剛那個誰才告訴我,這個跟我沒關系,我也很無辜啊”的意思。

    不過這位大叔還是很和藹的,并沒有生氣,微笑補了差價。可見是個熟客。

    然而,另一桌的年輕小伙卻暴走了……

    小伙:有油條沒?

    服務員a:沒有了。

    門口進來一個新顧客:有油條沒?

    服務員b:有!

    小伙顯然壓不住自己的怒火了:為什么油條不給我?!

    服務員b(怯生生):沒有不給你啊……她也不知道啊……

    What?!這種事發生在一個老品牌這里,加上北京大媽的洗腦,外賣君是不信的。但是這里好像沒有人因此慌張,服務員們都很悠閑,還有4個(差不多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在大堂愜意地吃飯。

    該吃飯吃飯,該打掃衛生的打掃衛生,拖把和水桶就放在離吃飯的客人不遠的地方。

    不不不,嘉和一品不是這樣的,北京有一百多家店,也許這只是個例外呢,于是外賣君決定換個時間換個地點,再去看看其他的分店。

    04

    晚餐高峰期(6點半左右),來到【順義店】,這時候門外已經有了幾輛等著取餐的配送車,嗯,這家外賣做得好,堂食估計也不錯。

    然而走進去能聽到敷衍的“歡迎光臨”,但畢竟聊勝于無。百平以上的店面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一個外賣小哥急火火地往外沖:“讓讓讓著急……!”一個服務員翻個白眼:“著急你妹啊!”

    旁邊的北京老大爺聽到呵呵笑了笑,但他轉眼打個電話的功夫,服務員又雙叒上錯了餐……

    老大爺脾氣真好,不僅沒生氣還打笑道:“嗨!您這是把別人桌上的菜給我了。”

    店里的大紅條幅上寫著“您的菜品超出15分鐘,贈送果盒一份”,看似十分講究效率,但粥店的小菜和粥無一是“現做現賣”,好像又顯得不那么有誠意。于是外賣君點了份鹵肉飯套餐,來考驗一下它的“15分鐘”承諾。

    點餐以后,服務員先上了一碟小菜。然后每過5分鐘就有一個高冷臉的服務員來查看單子,直到一個服務員看外賣君好像等很久了,自覺動身去催了催。那時候已經20分鐘過去了……

    在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往的外賣小哥有20人左右。走道不寬,兩個人迎頭走時得側身,再胖一點可能撞到桌子。所謂專門的“餐廳外賣處”,似乎沒什么作用。

    05

    這時候外賣君突然想起,嘉和一品的董事長劉京京最近在某媒體上說過,嘉和一品的外賣占比已達40%。

    如果堂食做成這般光景(這里是特指,畢竟一百多家店外賣君也沒探完),占40%的外賣又會怎樣?如果嘉和一品的整體業務蒸蒸日上,那么至少這兩家店給品牌拖后腿了。

    打開外賣APP,這個外賣數據比堂食還讓人驚訝:在望京商圈,在外賣APP排名前十的商家中,粥鋪占了兩席,分別月銷9999+和8000+;而嘉和一品不僅沒有一家店入列,甚至排名遠在50名開外(花家地店時常不在配送時間內,暫且不計)。

    美團上沒有【望京店】

    【望京店】、【望京SOHO】、【旺角店】三店銷量總和不到8000單,而在相同的配送范圍之內,一個沒聽過名字的小粥鋪(粥餅屋)的外賣銷量也是約8000。

    三個嘉和一品店干不過一個無名小粥鋪?這個小粥鋪是何方神圣,外賣君又忍不住去探了探。

    這家粥餅屋就在嘉和一品旺角店的幾百米外的地下美食城,它的生存之道十分簡單:占地小房租低,三名工作人員身兼廚師、前臺、服務員等多職,比嘉和一品店面簡陋許多,卻很契合外賣的需求——出餐快、送餐范圍遠。

    06

    看完之后才明白,這樣看似力量懸殊的競爭,嘉和一品輸的倒是有理有據:

    1、客群對比:

    正在老化的客群VS上班族

    ? 嘉和一品

    嘉和一品擁有一批鐵粉兒——老北京人。

    晚高峰的順義店上座率約30%——50%,其中八成是北京的土著居民。

    老北京人信任這個品牌,甚至愿意為品牌做傳播;老北京人寵愛這個品牌,甚至服務員出錯也不會介意;但問題在于,老北京人正在老去……

    更深刻地感受著消費升級的年輕顧客,卻不能容忍服務的懈怠,嘉和一品對他們來說,一旦“失誤”就真的只是“品一次”。而這些“失誤”又總是發生。

    ? 粥餅屋

    粥餅屋自開業始,客群就十分明確,針對附近的上班族。

    每到中午用餐高峰期,立辰美食城就會人滿為患。與嘉和一品恰好相反,在美食城用餐的人群多非北京本地人,而是在附近上班,或者在附近租房的外來務工人員。至少在旺角附近,外來人員遠多于北京本地人。

    每天下班的時間,是一天中銷量最好的時候,多數人會選擇外帶,“有時候生意太好忙不過來,就會關門”。

    2、外賣系統對比:

    外賣的非獨立運營VS純外賣

    ? 嘉和一品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說“外賣不是堂食的補充,而是成本重構”,這句話,或許應該成為每個嘗試做外賣的商家的警示箴言。

    嘉和一品對外號稱的“餐廳外賣處”設置在門店的最里面:動線設計不合理導致外賣小哥偶有擁堵在走道的現象。

    外賣出品效率不穩定:平均2分鐘/單,粥餅等無需現做的品類可以做到隨取隨走,蓋飯炒菜類取餐時間在3分鐘左右。

    而相比于背負著“時間壓力”的外賣小哥,服務員們顯得格外風輕云淡。

    ? 粥餅屋

    從選址、到選品、到定價、到配送方案,到人力配備全是按照外賣的要求打造的。

    選址:粥餅屋所在的立辰美食城,是上班族用餐的聚集地,且只有它一家粥鋪;

    選品:僅選用了粥品和餅類可以快速出餐的餐品,皆不需要現做現賣;

    定價:性價比是它的一個制勝點,在產品種類一致時,它的客單價僅相當于嘉和一品的一半;

    配送方式:為了進一步擴大客群,粥餅屋擴大了配送半徑,在配送方式上選擇了眾包,基本覆蓋整個望京商圈,而同樣的配送范圍,嘉和一品需要3家店方能覆蓋。

    3、組織力對比:

    失控的基層組織VS沒有組織的力

    ? 嘉和一品

    在外賣君看過的這兩家嘉和一品店存在著相似的問題:

    工作人員不了解后廚的情況,不知道“有沒有油條”;不了解訂單的情況,上菜也有出錯;不了解菜單的情況,所以連菜品漲價也會鬧烏龍……

    看似是門店服務人員的慌亂,其實是企業組織力對于底層員工的失控。

    服務人員在聊天

    作為一個老牌餐飲品牌,嘉和一品必然有培訓體系,但很遺憾,似乎并未滲透到“前線人員”。

    然而,“餐飲最終競爭的是組織力。”

    ? 粥餅屋

    因為只有3個工作人員,粥餅屋甚至算不上“組織”,最多算個“小團伙”,所以也無所謂組織力。

    沒有組織力,卻有創業的沖勁兒和干勁兒。比如,三人中有一人竟然來自西貝,表現出很高的服務素質和出餐速度。

    或許是生意太好忙不過來,粥餅屋的檔口前貼上了“招聘服務員”的啟示。

    最后放一個小插曲

    粥餅屋認為,自己的外賣銷量之所以這么高,還有一個原因是“附近只有這一家粥店”。

    為什么說只有一家,因為“嘉和一品跟我們不一樣”。而詢問嘉和一品的工作人員時,也少有人知道附近還有個粥餅屋。

    他們都未把彼此當成競爭對手,但這輪比賽已分輸贏。

    然而,打敗了嘉和一品的粥餅屋也將面臨新的挑戰:旺角住宅區的整改使得承受不了高價房租的外來務工人員數量年度遞減,雖然現在“屌絲經濟”如火如荼,但誰也抵擋不住“一紙政令”。

    畢竟正規化、品牌化是未來餐飲行業的唯一出路。

    更多外賣干貨

    請關注《餐飲老板內參》旗下專業外賣自媒體

    《外賣第一課》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茜妮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培養“挑大梁”員工肯德基子品牌品牌起名

    餐企年中報商場房租報告商場“潛規則”

    網紅火鍋性冷淡風煎餅攤月入3萬

    供應商揭秘牛肉新風口素面與西貝10萬+

    黃燜雞PK麥當勞“酷團隊”法則京城第一拉面

    跟星巴克學開店上海網紅餐廳棗糕王不再排隊

    超強營銷寶典餐飲意外死餐廳升級陷阱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18519700748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24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9月4日 07:27
    下一篇 2017年9月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