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現金流可以撐兩個月、外賣又能讓我們撐多幾個月,貸款批下來,我們撐過今年沒問題……”在深圳華強北附近的一棟寫字樓里,八合里海記董事長林海平一邊沖功夫茶一邊說。
這位已經入行近三十年的潮汕人,從切肉師傅做起,一步步做到全國知名牛肉火鍋店的老板,全國13個城市開出132家分店。八合里深圳首店位于南園路,離寫字樓不遠。
疫情差點讓八合里“歸零”,林海平曾擔憂,在完全不營業的情況下,店里的現金流只能撐兩個月,一番“賣物業發工資”的言論,曾讓網友唏噓不已,“八合里挺住啊!”
而今,靠著外賣維持店里的運轉、堂食逐漸恢復,林海平拍著胸脯說,“(八合里)活下去肯定是沒問題的!”
1
最壞打算是“賣房發工資”
林海平說,今年是他創業以來,在老家呆得最久的一次。因為疫情,企業暫時停擺,他人在老家閑不住,有時候就開著車出去轉,看家鄉的變化、思考企業該怎么辦。
很多人會把這次疫情跟2003年的非典聯系起來。那時的他是汕頭一家牛肉店里的切肉師傅。當時老板很信任他,店里基本由他說了算。非典期間家禽禁售,牛肉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林海平記得,當時他一直在切肉,切到最后,只剩下些“邊角料”,他站太長時間,累了,借了一塊板,坐著處理這些“邊角料”收尾。切著切著不小心睡著了,刀還砍傷了自己的大腿。
“那時候哪有時間想太多,只覺得生意太好,要一直做一直做。”而今,他是帶領著近5000名員工的老板,身上擔子重了,他必須思考該怎么辦。
12月底時,他就看到網上關于疫情的消息,當時,他只覺得可能是像流感一樣的疾病。一直到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八合里在武漢的5家分店全部關停,“員工的安全最重要。”
影響在迅速擴大,波及武漢外的所有城市。大年初一,汕頭八合里總店,人丁稀少,客流只有往年同期的不到10%。要是在往年,這里必然是人聲鼎沸、客似云來,還要排位。林海平決定,初二開始,關閉全國所有門店,靜觀其變。
他算了一筆賬,倘若停業一個月,每天仍需支出大約200萬元,其中包括132家門店的租金、原材料損耗、5000名員工的工資等,一個月損失就高達6000萬元。停業意味著現金流這條“生命線”被扼殺了。所以當有記者問起他接下來的計劃時,他說“最壞的打算是賣房來緩解資金的壓力”。
2
開通無接觸外賣
“原來火鍋送到家里,太有優勢了”
“老板我們需不需要做什么?”“你們不用,安全第一!”待在家里的林海平,接到了很多電話,有員工的詢問、也有朋友的關心。跟許多在疫情期間開通外賣業務“自救”的餐飲企業一樣,林海平決定部分店恢復營業,只開通無接觸外賣業務。
在此之前,以牛肉火鍋為招牌的八合里,外賣只做炒牛河。“我原來覺得,火鍋送到家里,是沒有優勢的。”林海平坦言,因為店里生意已經太好了,很多時候忙不過來,也無暇顧及外賣。
最早,八合里6家店在美團外賣上開始營業,并逐步擴大范圍。員工輪流上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外賣訂單一直呈上漲趨勢。
林海平喜出望外,“太有優勢了!”他發現,有的顧客連點三四天牛肉火鍋套餐。除了炒牛河,店里新推出了牛肉火鍋套餐外賣,以及一些米飯套餐。其中,4人份套餐,售價288元,6人份套餐,售價388元。
“我們堅持春節不漲價、疫情也不漲價。”八合里在全國有多個合作的養殖場,養著六七千頭牛,牛直供店里,少了牛販子、屠宰場等“中間商”賺差價,八合里外賣的牛肉,比菜市場的還便宜。
疫情期間,八合里的外賣營業額,比原來翻一番。在林海平看來,在這個特殊時期,開通外賣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收入、盤活店鋪。
“我想用這個來測試下團隊運營和危機處理的能力,等疫情過后,我們的營業能無縫對接。不然完全歇業一段時間,重新啟動會更麻煩。”測試結果,林海平挺滿意,我給我的員工打“101分”。
林海平對顧客有感情,他覺得,對于品牌來說,通過外賣保持在特殊時期的營業,也是在維護與顧客的關系。“大家想吃八合里的時候,發現外賣還能吃得到,對品牌會更有印象和信心。”
3
近半門店恢復堂食
“我來了我來了,八合里不能關門!八合里的未來由我來拯救!”在八合里的微信公眾號上,網友留言可謂“群情洶涌”。
“賣房發工資”的消息傳出后,不少網友自發轉發和留言,希望八合里“挺住”;外賣開通后,網友更是“普大喜奔”,踴躍支持,未在配送范圍的人,更是點名希望家附近的門店也能開通外賣服務。
近日,八合里調整了產品線,研發了新的產品,迎合消費者,上線了四款米飯類快餐:牛肉炒飯、黑椒草菇牛肉飯、紅燒牛肉飯、鮮菇牛肉飯,就是主要針對工作餐來設計的。
林海平說網友留言他都看,心里很感動,他也收到了很多關心,“甚至有人打電話給我老婆,讓她要多關心我。大家放心,我抗壓能力很強。”目前,林海平抵押了物業,獲得了銀行授信。
他說,有外賣、有貸款,挺過今年沒問題,“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保障員工安全,生命健康第一;第二階段是節省開支,結構性調整,比如關停了2家原本經營不好的店鋪;第三階段是增加收入,讓企業活下去。我現在可以說,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了。”
“星巴克、海底撈怎么做的,你們都去學!”緊跟政府政策、門店決定恢復堂食前,林海平跟員工這么說,所有能保障衛生和安全的措施,都要學到、做到。并且,他還跟員工說,如果覺得自己的安全沒有保障,可以拒絕上班。“我以前覺得我是‘做技術’的,火鍋行業做到最好的那套服務,我還趕不上。
現在我們店里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做到了,比如全部增加公筷,以后也會一直做下去。外賣的衛生上,我們也是層層把關。” 截至3月4日,八合里在全國累計有60多家門店恢復堂食,占門店總數近一半。
4
未來將發展“多渠道銷售”
經此一役,林海平思考良多、也收獲良多。這讓他對未來餐飲業的形勢、企業風險的管控、團隊的運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疫情培養了新的消費習慣,比如外賣,以前上了年紀的人可能不太認可。但是經過這次疫情,他們會發現外賣也是一種很好的消費方式。”他覺得,這對八合里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
林海平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沓白底紅蓋的外賣餐盒,他拿在手里反復掂量,若有所思。疫情期間打通了外賣這條銷售渠道,目前已經初顯成效,接下來會更大力推廣。據介紹,疫情過后,八合里預計要將90%的產品搬到線上。此外還將對外賣的整套打包、?外賣包裝VI做設計。?
3月9日,“我們一個外賣餐盒的成本是9毛多,打包成本很高。平臺在這個時候給我們返還傭金,是非常及時的。”林海平表示。
林海平認為,外賣是重要的對外窗口,是服務的附加值,可以更好地服務顧客,讓顧客有更多選擇、不出門也能吃到。“對于一位顧客來說,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可以在外賣平臺上了解我們的產品、了解別人用餐后的評價。
外賣平臺就變成了一個信息傳遞窗口。如果顧客在門店用餐,出現什么問題了,我們會馬上解決。但如果是外賣平臺上,顧客對我們有什么不滿意,給了差評,那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八合里剛恢復的堂食生意并不好。但林海平對前景卻很樂觀,“看得到光的”。他給八合里定下接下來要走的路:多渠道銷售,堂食、外賣、電商都要做。
來源:金融界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