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職業餐飲網 焦逸夢
“我做火鍋外賣,最高一天營收6萬多,情人節火到關店!”
目前,多地餐飲業開始復工,但是大多數還是不允許堂食,只能做外賣或者外帶。
在大家都在抱怨平臺扣點高、外賣難做的時候,有一批餐企外賣卻爆單了:
“我做火鍋外賣,最高一天營收6萬多,情人節火到關店!”
“我在三四城市賣包子,一個大肉包6元,一天能外賣出1000多個!”
“我在社區做烤鴨外賣,線上拉了一個小區購物團,一小時有8戶居民搶著下單!”
……
樂凱撒陳寧說:“未來三個月堂食機會不大,機會主要在線上!”
我們職業餐飲網這就采訪了一批早早就開始做外賣的餐飲老板,它們真實的生存狀態怎樣?從那些外賣爆單的餐企中,我們又能看到哪些外賣新機遇?
機遇和不幸在一個路口,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火鍋外賣以前一直不溫不火,但這次疫情火鍋外賣爆單的捷報卻頻頻傳來!
蘇州老天橋蛙爐火鍋初四開始推外賣,幾天后就做到日均2萬營業額,現在400平的單店已經破四萬的營業額了,情人節直接干到關閉外賣,當天營業額6萬多!
大龍燚從大年初三開始推外賣,做到第14天時“爆單了”!從1月27日的300單、28日的400單,到2月3日的破千單!成都站點也從一開始的3個恢復到6個!
成都一家火鍋店,只有60平方,七張桌子,屬于社區店,春節前每天正常只能有2000左右的流水,這次武漢事件,導致他們堂食無法接待,這次被迫轉型外賣,結果短短幾天,光外賣一天賣40~50單,營業額最高做到了接近一萬元,遠遠超過這家店四年來的最高業績!
火鍋外賣以前不溫不火,如今逆勢反超,但其實火鍋頭部品牌也都布局火鍋外賣業務了。
早在2018年海底撈的火鍋外賣年營收就已超3億,而最近湊湊也首度推出了火鍋業務,在北京的6家門店正式試點上線,湊湊負責人直言:“確實是疫情催促了我們快點把這個事完成,原先有在思考怎么做火鍋外賣,但沒想到會這么快。”
火鍋目前是餐飲細分品類中市占率第一,在全民宅在家的日子,火鍋外賣給顧客解了饞!所以火鍋外賣空前紅火!那么,疫情結束后,客單價較高、強調氛圍與體驗感的火鍋,做外賣又該怎樣提供給顧客不亞于堂食的感受?
而當下,被疫情“推了一把”的火鍋外賣能否把市場給培養出來?市場究竟又有多大?我們拭目以待。
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很多人還在自己的家鄉辦公,部分餐飲老板發現,三四線城市等下沉市場,好像恢復得更快。
“在單店模型上,我們更注重下沉市場!”四有青年米粉創始人趙剛說。
而書亦燒仙草創始人王斌前段時間也說,“書亦燒仙草復工的700家門店 3天時間恢復到了正常的65%,這些門店主要集中在四川、廣東、湖南的四五線城市,甚至是更低線的縣城,整體超越預期。”
浙江蕭山的西苑跨湖樓,在疫情期間推出了6元大肉包,5公里范圍內20個起送,每天能賣出1000多個;還有另一個品牌湘湖小隱一天最多能賣出2000多個包子,集團旗下8家店一天最多能賣出5000多個包子。
湖南株洲的老熊家包子鋪復蘇得也很快,創始人熊曙光說:“我的幾個店都已創歷史新高,30平的店,其中兩個單店日營收都破了八千!”
“我們現在都盯上了社區區民!”
疫情之下,人人宅在家里,社區居民成了一個待挖的金礦。
上海浦東的羲和雅苑烤鴨店,就瞄準社區做起來烤鴨外賣,“原價268元/套的烤鴨,現價188元/套,一個小區團購滿5只,免費送到小區門口。”
2月18日,顧客張女士看到這則廣告,在小區拉了個購物團,一小時8戶居民下單。
當日,烤鴨就被送上門。烤鴨的不同部位切片,分三個外賣盒打包,配料有切絲的黃瓜、大蒜、洋蔥和山楂,蘸醬有辣的、甜的和酸的,面皮單獨包裝。
更受小區媽媽歡迎的,是小區附近的一家日料店。店主就住在小區,有一天在小區群里發公告稱,可以送烤好的牛排,以及加工好的三文魚至小區,每天都有十來份訂單。
一邊是烤鴨、牛排、三文魚,送貨到小區門口,團購滿5只就免配送費,一邊是在人人都在圍在廚房做飯的當下,人們也對烤鴨等硬菜垂涎已久,因此一拍即合。
在過去,提到社區,人們想到的是做剛需外賣才有機會,但疫情催生了新機遇,或許這種高品質的高客單外賣也有機會!
以一個家庭為考察對象,相比于下館子,可能在家吃飯得頻次還是高一些,那么,當不想耗時做大菜又想吃好的怎么辦?這時就可以點一個大菜的外賣!或者是家庭聚餐,已經做了一大桌菜了,但還想來個硬菜,這時也可以通過點外賣加菜!
所以,根據社區居民的客群特性、需求,相應地推出社區外賣,也未必沒有機會!
“不想被平臺‘吸血’
我在朋友圈做外賣,生意和平時一樣火!”
湖南衡陽市的三菜一湯以前都沒做過外賣,但正式上線外賣10來天了,現在生意已經和平時一樣火了!而且還是在沒有上外賣平臺,只通過朋友圈做外賣的情況下。
當然在正式開放外賣之前,三菜一湯已經堅持醫院送了十幾天的免費餐;
真正做起外賣以后,三菜一湯創始人周松柏的每天的朋友圈是這樣的:
“外賣送上門,溫暖一座城!愿世界和平,眾人溫柔以待!”店員防護到位,口罩、手套齊全,店員把新鮮水果裝到一個個盒子里,免費送給顧客,拿著一片片愛心卡手寫溫暖寄語,在疫情導致的普遍恐慌、不安的當下,老顧客看到了,心中一暖,也就自然而然就下單了。
下單以后,怎么配送呢?周松柏說:“我們衡陽有一個配送平臺,很劃算的,按一單計算,昨天配送費3%。”
疫情突襲,餐飲人只能求助于外賣自救,但外賣平臺抽成太高,沒什么錢賺!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像三菜一湯這種不依托外賣平臺的餐企越來越多了。
主打貴州小吃的貴鳳凰,也提供小程序點外賣業務,商家配送,針對每個做外賣的門店都建立了社群,名為”外賣福利群”。
有燒烤品牌,已啟動做燒烤外賣了,將肉切配好,烤爐25元,可反復使用,可在公眾號下單,通過閃送配送,也可以在外賣平臺下單。
如果說早幾年外賣是餐飲的掘金場,那后來外賣成了“火葬場”!扣點提高,越做越虧,很多餐企紛紛離場。但這次疫情突襲,很多餐飲人這才意識到外賣的重要性。
其實,外賣是一種商業模式,外賣平臺也是服務于外賣的,如果認為平臺是吸血鬼,可以開辟新的路子,比如自有渠道+第三方配送平臺!
餐飲的本質的就是做3-5公里以內的生意,窮盡一切方式把外賣客群牢牢抓住自己手里!即便流量有限,也終將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在外賣平臺之外,開辟自己的渠道分散風險,減少平臺對自己的綁架,何樂而不為?
以前人們覺得外賣不好做,一個20-30元的單子,還得搭上騎手的配送,外賣平臺的扣點,怎么算都不劃算。
可如果是一下子送幾十單幾百單外賣呢?是不是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我們會推出瞄準中高端寫字樓的定食,10份起訂,價格58元起。”上海黃龍飯店相關負責人表示。
“復工后,我們推出白領套餐,以及家庭套餐外賣,最大需求是團餐的預訂。”上海新雅粵菜館副總鄭玨介紹。
他們的白領團餐外賣,也是一人一份,分38元、68元、78元、98元不同定位。所有訂單,可以自取,也可以通過無接觸配送到指定地點,離店3公里范圍內的團餐,酒店可以免費配送。每天,新雅粵菜館賣出的團餐不超過200份。(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規定,一家餐飲單位向同一服務對象一次供餐不得超過200人份。)
大飯店大酒樓卻淪落為送外賣,乍一聽很心酸,但真的沒有機會嗎?外賣團餐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確實,一次送一單不劃算,那我一次就送10單成本不就攤銷了,利潤不就上來了。
在日本,就有這么一家外賣餐企,每天只賣一種套餐,只賣給公司,少于10份不賣,公司創始至今50多年屹立不倒,一天賣出13萬份外賣,一年銷售額達到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它就是玉子屋!
雖然每天只賣一種套餐便當,但周一到周五不重樣,這種單一的菜單,不僅能降低顧客決策成本,而且標準化程度極高,還能獲取規模議價優勢,也以遠低于同行的價格售賣!
而在去年底,肯德基也開始做外賣團餐了,先試水了早餐,無需配送費,針對規模在200人以上的企業做,走預定模式!
都說外賣不好做,那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思維框住了你!有時候改變固定思維跳脫出來,一個嶄新的市場可能就出來了。
嫌訂單少,被外賣平臺綁架,可以試試外賣團餐,自己去跟企業談,多拿幾個外賣團餐客戶在手里,滿足需求,慢慢地,外賣這條路可能走通了!
小結:
外婆家吳國平說:“即使疫情結束之后,餐飲行業反彈也需要時間,外賣肯定將成為餐飲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方向!”
的確,人們的對于疫情的恐慌心理還沒有解除,市場還未恢復正常,短時間內甚至未來幾個月,外賣都是餐飲的“命脈”!
而毫無疑問,外賣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不管是疫情當下,還是疫情結束以后!我們餐飲企業如何擺脫外賣平臺的高扣點,自己去發掘一些新的機遇,這是當下每個要做外賣的餐企都要冷靜考慮的!
▌ 餐謀軍師推薦餐廳入駐吃耶小程序,外賣/堂食/引流三不誤
1. 外賣功能:商家獨立運轉外賣業務,減少外賣平臺的額外支出(其中外賣永久0抽成、有完善的配送方式)
2. 堂食掃碼點餐功能:節約人工;降本提效。
3. 營銷推廣功能:紅包雨活動引流;自動生成二維碼海報宣傳;多樣的會員營銷玩法。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