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大洗牌:前浪一出手,后浪抖三抖!

    有味財經第64


    這兩天大家都在熱議前浪、后浪,很難說哪一浪更浪、更強。但在外賣界,我看到了輾壓級的場景:前浪一出手,后浪抖三抖。

    前段時間廣東餐飲行業一紙的交涉函,把美團外賣送上風口浪尖。一時間甚囂塵上,美團成了趴在商家身上吸血的“螞蟥”,不少品牌直呼被高額抽傭壓得喘不過氣來,逃離平臺的情緒復燃。

    然而,作為觀察者,我看到卻是另外一番火熱的景象:

    鄭州一家本土河南菜連鎖品牌-解家河南菜,僅僅上線外賣平臺40天,賣了14萬單;

    另外一家叫做曼玉融合菜的餐廳,人均客單價26-28元,月銷高達6600單;

    “本店酸菜魚不做外賣”的太二酸菜,外賣上線短短半個月,不少門店,外賣業績已經超過堂食業績;

    140歲拒絕外賣的陶陶居,上線外賣平臺,做到了線下客單價與線上客單價持平……

    列舉下來,相信你也會發現:這些品牌均是連鎖品牌,外賣于他們而言,不做則已,一做驚人。有人就要抱怨,他們都是連鎖品牌,有議價能力、有流量扶持、供應鏈又強大,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呢?

    別抱怨,那樣做沒有任何用,平庸的商家在哪個行業都沒有理由過得很好。在烏鴉的世界,潔白的羽毛都是有罪的,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真正審視別人有哪些策略可以為己所有。

    跟著解家學習菜單調整

    —— ——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秒鐘把自己催眠成顧客是商業致勝的原理級法則。作為外賣的潛在經營者,首先要問自己4個問題:誰(who)、在哪(where)、what(吃什么)、最后是怎么吃(how)。

    如何能把自己代入進目標顧客角色,再結合就餐環境,進而為他們提供適宜又適合的飯菜,是橫亙在經營者面前的第一道坎。洪七公外賣課堂創始人安神表示,線下菜單和線上是完全兩套模型,照本宣科地將線下的餐食搬運到線上售賣,不僅沒有業績,反而會損傷品牌。

    筆者所在區域3公里以內,有一家跟解家經營性質相同的門店,以下是他們的菜單設計:第一觀感,沒有低于45元以下的菜品,給顧客造成了消費的壓迫感;第二,菜品份量過大,就連標注都是4人份、8人份,與線下不同是,外賣就餐環境以2-3人為主;第三,沒有顯著的熱銷品和折扣品,站在顧客的角度,沒有參考項。

    某河南菜品牌

    再來看看解家的菜單,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優化:

    解家外賣平臺首頁

    1、產品:保留特色菜、爆款菜品、形象菜品,設置了低價引流菜品;

    2、份量:對菜品的份量和呈現形式進行了重新的加工,例如招牌大燴菜保留了原有份量的1/2;

    3、就餐人數:根據就餐環境設置了單人餐和多人餐,例如“番茄雞蛋+麻婆豆腐+小吊梨湯”,干濕搭配,符合年輕人的就餐習慣;

    4、運營設置:熱銷菜品、引流產品置頂,且標注了餐品的受歡迎程度,方便顧客下單。

    跟著曼玉、太二學習做價值感

    —— ——

    曼玉25-28元的客單價,放在鄭州這個外賣平均客單在18-22元的城市,在我看來是有些偏高的。

    我采訪了兩位同事,問他們是否會為曼玉們買單,他們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其中一位同事表示,“其實,隨便一單餐食跟品牌差不了幾個錢,如果品牌能給我不一樣的體驗,我是愿意買單的,比如曼玉的檸檬茶,使用圓柱型罐裝,瓶蓋是鋁制的,還可以重復利用”

    另外一位同事則反問我,能選擇高客單價的人群都是什么人?

    自然是有追求且對價格算不上特別敏感的人群,你的產品要能讓他們感受到品質和與眾不同,買單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安神給出同樣的觀點:越是高客單的外賣,越是要重視餐盒和外包裝,提升品牌的價值感,讓利潤空間更大。

    在我的觀察里,曼玉從以下三方面構建消費價值體驗感:

    包裝盒:放棄傳統的塑料盒包裝,改用保溫效果更好的鋁箔盒。鋁箔盒材質的包裝盒,一方面保溫效果更好,另一方面相比于塑料盒,在高溫的情況不易揮發出有害物質,也有利于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從消費的反饋中,包裝的價值感也得到驗證:“包裝好”、“好吃,口感不錯,包裝很好”、“包裝好,口味贊贊,好吃好吃”等評價,均成為好評的重要構成部分。

    消費者給曼玉包裝打出好評

    飲品采用罐裝:曼玉的檸檬茶使用了可以重復利用的罐裝,突破傳統飲品使用塑料杯的做法,制造驚喜感,提升消費體驗。

    飲品-罐裝

    隨機贈送小食:顧客群中不乏大批女性,隨機附贈甜食,小小的一塊兒餅干,同樣可以提升他們對品牌的好感度。

    曼玉隨機贈送曲奇餅

    再來看看太二酸菜魚。眾所周知,太二除了口感過硬,巧妙而又奇葩的消費規定,成為它品牌價值構成的重要部分。如果來到太二,你會面臨著以下情況:

    只有一種味道可選擇;

    只能吃一種魚;

    只有一種辣度可選,不加辣也不減辣;

    一張桌子最多只允許坐四人;

    魚每天到店,固定魚量,賣完就提前結束營業!

    堅持不做外賣的太二,在疫情期間開通了外賣服務,同時將這座隱形的橋梁從線下搬到線上。從太二的包裝,再到餐食封簽,都延續太二玩味的風格。附贈的小卡片,寫著:快樂都會回來的!也成為顧客拍照打卡的高頻消費行為。

    太二酸菜魚包裝

    太二酸菜魚封簽

    太二酸菜魚小卡片

    曼玉和太二的經驗告訴經營者,消費者在乎的不是花出去的錢,在乎的是花出去的錢得到了什么,是心情的愉悅,還是熱氣騰騰的口腹滿足。

    雕爺說,每一種消費品,在當下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在我看來,“消費者旅程”的每個環節,也都值得再做一遍。

    跟著陶陶居、解家學習團隊建設

    —— ——

    疫情之前,陶陶居董事長尹江波定的發展策略是:只做堂食。外賣并不在陶陶居發展規劃之中。

    疫情發生之后的2月5日,已經140歲的陶陶居,和一群平均壽命僅有508天的餐飲企業,一起擠上了外賣賽道,你爭我奪。

    會吃的廣州人對美食品質極為講究,粵菜又講究“不時不食”,尤其是鮮味。陶陶居行政總廚生哥鉆研粵菜40多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粵菜要熱著吃好,一端上桌菜肴上方飄滿guo氣,才叫正!”有人吃飯晚了些,他都要搖頭嘆氣說菜涼不好吃,惋惜食客錯過了最好的賞味期。

    遲遲不做外賣,是擔心虧待了消費者。疫情之下,既要保命,又要保護消費者體驗,陶陶居便新成立了外賣業務部,專門負責外賣業務的開拓、設計。

    力求最大限度保證還原堂食風味,陶陶居團隊對外賣餐品、包材等均進行反復測試。他們還設立了專人負責售后維護,對消費者的每一條評價都認真回復。贊揚的給予感謝,收到批評,也會在表達歉意之后,虛心接受。

    不要小看這個細節,你打開外賣平臺看看,有多少商家能真正做到每一條評價都回復?

    陶陶居對顧客評價的回復

    在尹江波的設想中,未來陶陶居在外賣平臺上的每一道菜后面都會添加備注,如該道菜在外送50分鐘后溫度多少、口感下降多少等,用消費者的滿意度來倒逼服務的提升。

    再結合解家團隊建設,安神就所有連鎖品牌的外賣團隊打造給出了以下可行性建議:

    1、專人專崗:連鎖品牌的外賣要專人負責,專人負責更有利于提升外賣運營的業績和品牌曝光度;

    2、設置薪資考核制度:針對外賣專員制定薪資考核制定,可以考慮底薪+運營階梯提成的方式;

    3、運營、門店、品牌三方合力:不僅考核營業收入,還要考慮營業利潤,讓運營、門店和品牌三方形成合力。針對店長要有外賣績效考核,針對差評、漏餐等問題,考慮5-10元/單的獎懲,激勵店員,同時約束店員。

    希望本文就連鎖品牌的外賣建設解析,對你有用。

    借用陶陶居尹江波董事長的一句話,“與其糾結平臺能降低多少傭金,不如把更多精力花在做強品牌。品牌跟用戶的連接更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就越強。企業的核心資產是品牌本身,品牌的強弱決定了議價能力的強弱。”

    況且,你見過哪些賺了錢的老板整天嚷嚷的?那些整天哭窮的,大多是活得不夠好的。

    ·end·

    統籌丨劉曉紅主編丨李珊 編輯丨雅媚

    有味熱門

    (點擊圖片即享)

    損失超5000億!餐飲回血召喚“零售化”

    海底撈掌門宣布退休計劃 創業三元老無接班資格

    華與華老板吐槽喜茶 90后創始人反唇相譏

    轉 載 聯 系

    15617579106有味小秘書(微信號)

    聯 系 我 們

    17752509517有味編輯部(微信同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4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6日 01:18
    下一篇 2020年5月6日 07: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