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山至眉山沿線一帶,蹺腳牛肉是群眾認知最高的一道菜了。每當想不出吃什么,蹺腳牛肉一定是最合適的選擇。在眉山,一條街上,不到100米的距離,能出現2-4家翹腳牛肉。店面多而雜、品牌的小而亂,大概是蹺腳牛肉至今沒有出現頭部品牌的原因了。
作為一個西南地區的小品類,翹腳牛肉的優勢比較突出。
01
出餐快,群眾接受度高
蹺腳牛肉上菜極快,坐下點菜到上菜,不超過5分鐘。幾口大鍋,湯汁沸騰,牛肉、牛雜與菜能很快燙熟。2分鐘出菜,半小時能翻臺3次。極高的翻臺率吸引眾多餐飲人入局這個品類。
這么高的翻臺率,蹺腳牛肉憑的是什么?
一方面是因為它出餐迅速,另一方面是因為翹腳牛肉的群眾接受度比較高,脂肪含量低,蛋白質較高,有湯有菜、有葷有素,喜歡清淡的,可以直接吃,喜歡重口味的,也有專門的蘸料,自主選擇,老少皆宜。
02
消費場景全覆蓋,客單價低
翹腳牛肉還有一個優勢,它對消費場景的覆蓋率比較高。人少可以吃小碗菜,人多可以吃火鍋。從1人食到4人食,甚至10人食,都可以輕松搞定,人越多,廚師越輕松,湯鍋往桌子中間一擺,各式菜品端上來,顧客自己燙食就好。
客單價低也是蹺腳牛肉的核心競爭點,這樣酣暢淋漓地吃一頓牛肉,客單價竟然只在15-30元之間。
03
葷素搭配,SKU少
在西南人民的心中,吃翹腳牛肉必配一碗麻辣血旺和一份燙蔬菜。除了鮮嫩麻辣的拌血旺,粉蒸牛肉也是蹺腳牛肉餐廳中常見的菜品。但是細數下來,一家翹腳牛肉店的SKU卻很少,加上小吃不會超過40個,大大減輕了后廚的備餐壓力。同時,菜品直接燙食,味道完全取決于一鍋湯,不需要廚師也可以出餐,菜品非常容易標準化。
對比其他品類來說,蹺腳牛肉優勢明顯,但是,為什么蹺腳牛肉至今沒有頭部品牌的出現呢?
蹺腳牛肉的一些優點,反過來也是它的缺點,正是這些缺點,限制了蹺腳牛肉的發展。
01
客單價低,營業額天花板明顯
蹺腳牛肉客單價低對于顧客是好事,對于門店來說卻不是。門店SKU不豐富,種類單一,顧客選擇少,客單價難以提高。過低的客單價,導致門店的營業額增長困難,完全依賴于翻臺率,翻臺率低就非常容易導致門店入不敷出。
02
入行門檻低,競爭激烈
翹腳牛肉制作簡單,店內絕大多數菜品都靠一鍋熱湯燙食。所以,核心技術就在那一鍋熱湯里,只要牛肉湯味道好就行,入行門檻非常低。在西南地區,蹺腳牛肉店數量龐大,以中小餐廳為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從整體來看,翹腳牛肉依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那么,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入局蹺腳牛肉,到底該怎么做呢?
01
擴充SKU,提高客單價
入局蹺腳牛肉,最主要的就是擴充餐廳的SKU,可以是小吃,也可以是菜品。顧客選擇多了,才能提高客單價。以知名品牌福牛客為例,福牛客的門店引入了缽缽雞、爽口涼菜、四川涼粉、老北京燒餅等多種搭配小吃,以自助形式提供,顧客需要就自取,減少了人工成本,蹺腳牛肉搭配小吃也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飲食需求,促進客單價的提升。
02
改變固有印象,提升消費層次
蹺腳牛肉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消費層次上,甚至有人將它定義為小吃,而不是菜品。蹺腳牛肉作為西南地區比較知名的品類,低客單價的已然是一個刻板印象。從食用方式上看,蹺腳牛肉也是火鍋,但與潮汕牛肉火鍋相比,雖然都是火鍋,價格卻相去甚遠。入局蹺腳牛肉,如果猛然把蹺腳牛肉上提到中高消費層次,群眾接受度就會降低。只能通過服務、裝修和其它菜品的加持,緩慢提升。
小結:
標準化是規模化的基礎,菜品易于標準化使蹺腳牛肉規模化經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由于蹺腳牛肉的技術門檻低,按照目前的態勢來看,容易有品類無品牌,成為第二個楊銘宇黃燜雞。
餐飲人要入局蹺腳牛肉,需要就如何提升蹺腳牛肉的消費層次、打破客單價低的慣有印象等問題,多方考量,審慎決定。

推薦閱讀 外賣實操秘籍(五)| 突破顧客心理防線的尖刀產品 1-11 特稿 外賣實操秘籍(四)| 讓外賣利潤提高30%的產品結構法 1-4 特稿 外賣實操秘籍(三)| 內功修煉法:讓顧客留存率達到90%的店鋪內容 12-30特稿 外賣實操秘籍(二)| 利潤率不足5%,不賺錢的外賣,餐廳為什么還要做? 12-28 特稿 外賣實操秘籍(一)| 外賣為什么不賺錢?兩個成本在作祟 12-24 特稿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