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這家上市公司90天市值暴漲600多億

    對于一家食品上市公司來講,90天時間市值暴漲604.5億是種什么體驗?

    是的,這就是調味品第一股海天味業!2018年3月9日,海天味業的市值是1593.2億元,到了6月6日,市值暴增至2197.7億元!

    換言之,這家公司在90天的時間里,每天市值增加6個億以上,而且還是傳統的調味品企業,小編只能給跪了……

    不要再小看醬油了。它做不了主菜,也不能當主食,但就是這一點點佐料,卻成就了千億級的大生意。

    2018年要賺40億

    6月6日,14點51分,海天味業報收81.30元,創下歷史新高。根據《中國證券報》報道,5月份以來,海天味業累計漲幅超25%。

    報道分析指出,該股近期走勢強勁,一方面受益大消費持續回暖,另一方面良好的業績為上漲提供支撐。

    梳理海天味業上市以來的業績報告,著實讓我們驚嘆于這家公司的“吸金”能力。公司凈利潤2014年為20.9億,2015年為25.1億,2016年為28.43億,到了2017年凈利潤35.31 億元,同比增長24.21%。

    利潤長紅的趨勢根本停不下來。據此前公司2017年年報公布的2018年發展目標顯示,2018年要實現收入169.18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凈利潤42.39億元,同比增長20%。海天味業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7.04%,凈利潤同比增長21.61%。與全年目標增速相匹配。

    根據公開的2017年年報,海天味業的33.84億元凈利潤,是靠著有4591人的員工隊伍貢獻的,相當于每個員工貢獻了73.70萬元的凈利潤;同為調味品行業的上市公司千禾味業, 2017年扣非凈利潤為1.3億元,在職員工數合計為 1835人,相當于每個員工貢獻的凈利潤為 7.08萬元。

    顯而易見,海天是最會賺錢的調味品生產企業。

    服不服!應收賬款連續七年為零

    作為快消品來說,賒銷一直是行業常用的方式之一,尤其是面對議價能力更強的下游客戶,比方說大型商超連鎖店,往往通過強勢的渠道管控,在貨款結算方面短則以月來計算,長則出現過季度甚至半年的情況。

    而海天年報稱,“采取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模式,最大化覆蓋市場終端和體現共贏;采用先款后貨的結算方式,有力保障公司充裕的現金流以及防止壞賬的發生。每一年銷售策略均發生有效變化,逐步建立了適合自身發展的銷售模式。”

    海天從2010年至2016年,居然做到應收賬款為零,這在所有快消品上市公司中簡直是“異類”,但也體現了海天對渠道和終端超強的掌控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連續幾年應收賬款為零,對快消品公司來說幾乎是個‘神話’。一方面說明它對渠道和終端的賬期管控很嚴,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企業發展非常穩健。”該人士,包括紅牛、加多寶這樣的一線品牌也無法做到應收賬款為零,這與他們的“大客戶”、“VIP客戶”的類團購銷售模式有關。

    事實上,海天味業采取先款后貨的訂貨模式,對經銷商的專業化程度要求比較高,同時也解放了海天的人力資源,富余的人力完全可用于市場拓展和巡查,市場調研與分析,這一點也直接提升了海天味業的人均貢獻效益值。從海天的員工結構可以看出,銷售人員占比超過四成,而生產人員只占30%左右,也證實了這家企業的經營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業對上游供應商提供黃豆、玉米等原材料,采取了“先貨后款”的制度,而對下游供應商則采用“先款后貨”的銷售方式,由此可見,出現上述應收款項為零的現象也不足為奇了。

    調味品的“茅臺”!遠超行業平均毛利率

    近年來,海天毛利率都保持在40%以上,遠高于整個食品行業的平均水平。

    海天怎么做到的?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分析:“目前來看,海天依托規模效應,利潤率非常高。因為其盈利模式跟運營的模式與其他企業不一樣,海天已經告別傳統運營模式,開始挖掘粉絲經濟效益,加上產品盈利及資本盈利雙核驅動,未來仍然比較樂觀。”

    除了依托規模帶來的原材料價格優勢之外,不少行業人士也表示,海天在原料的選擇上也降低了它的產品成本。有媒體透露,海天醬油產品每噸的成本與屬于同一區域的廚邦醬油差距達到驚人的800元。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表示,“廚邦系列醬油的配料主要為黃豆,而海天醬油的配料除了黃豆外,還多了一項脫脂大豆,就是通常所說的豆粕,或許是兩者成本之差的原因。”

    對此,海天味業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程雪公開對媒體表示,“豆粕和黃豆的價格差不了多少,依靠脫脂大豆節約成本來提高毛利的企業是根本沒有的。”

    同時,得益于龐大的市場產銷規模,海天在上游資源采購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海天原材料供應商劉先生就表示:“海天在采購的時候往往把價格壓得更低,但由于其體量巨大,我們一般也不太敢去叫板。”

    高市盈率引發行業爭議

    有的人認為,醬油是中國菜的必需品,所以龍頭企業一定會有市場,海天值這么多錢。

    《21世紀商業評論》報道稱,有業內觀點旗幟鮮明地反對,認為醬油的工藝非常傳統,不算什么炫酷的高科技。且市場上的醬油企業很多,就算海天是行業中的老牌傳統企業,但它的科技含量,無法與市場上很多高科技企業相比,超過40倍的市盈率實在是高估了。

    海天味業在年報中分析了自己的優勢所在——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銷售、管理、技術和品牌等四個方面。它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渠道。且不只是城市,全國絕大部分縣市都可以有海天的銷售網點。

    據其披露,覆蓋范圍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90%的省份銷售過億,銷售網絡已經滲透到全國絕大部分縣市,覆蓋范圍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并每年不斷優化,且海天味業2017年的公司研發支出總額4.02億元,同比增長20.68%,研發投入占年度營業收入比例2.75%。

    同時,年報顯示,2017年海天味業的三大核心產品,醬油、醬、蠔油均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其中醬油收入達到16.59%的增長,蠔油達到了21.65%的增長,醬達到12.45%的增長,各區域市場也保持較均衡發展。華南、華東、中部、北部、西北等區域均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另一方面,從產業層面看,近幾年醬油產業的產量與同比增長率均逐年攀升。2016年醬油產業總產量369萬噸,同比增長率7.19%。產量前三的企業依次為海天147.4萬噸(占比40%)、美味鮮75.5萬噸、李錦記29.8萬噸,海天產量遙遙領先。

    2017年,海天味業的整體調味品年生產能力超過200萬噸,始終領先一步的產能配套,這就構成了海天味業利好走勢的基本面。

    其次,A股調味料的公司一共9家。對比來看,海天味業是龍頭,營收和凈利潤等各方面表現較好,其他的幾家則與海天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媒體表示:“海天屬于白馬消費股,股價泡沫在白馬消費股行情帶動下,應該是存在的,但在目前的市場背景下,危險程度不高。”

    朱丹蓬也認為:“作為中國調味品的龍頭企業,海天業績快速增長也預示著中國調味品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本號所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62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6日 08:46
    下一篇 2018年6月6日 12: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