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1”,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作者:麻澤陽
編輯:Mote Chan
在6月15號,雀巢公布了他們新的戰略轉型計劃,計劃全盤出售他們在美國的糖果業務。然而,分析員強烈建議雀巢進一步出售其全球的糖果業務。
欲出售美國的糖果業務
雀巢官方發布聲明稱,預計在今年年底,出售在美國的糖果業務,包括17個本土巧克力和糖果品牌。
根據雀巢最新公布的年報顯示,它旗下在美國的糖果品牌Butterfinger,Baby Ruth 以及Crunch巧克力去年的銷售額只有9億瑞士法郎,約合9.23億美元, 而這家瑞士食品巨頭去年的糖果業務的收入是88億瑞士法郎[1]。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位雀巢的發言人說:“雀巢與其投入更多資金爭取在美國糖果市場的頭把交椅,更愿意在這個合適的時機出售這些業務。”美國的糖果市場競爭相當激烈,面對老對手瑪氏(Masrs),好時(Hershey)和億滋(Mondelez),雀巢只能在美國市場占據第四的位置(雀巢的知名巧克力品牌KitKat以及Rolo薄荷糖在美國是由好時代理生產銷售)[2]。
圖1 美國巧克力市場品牌分布 圖片來源:Bloomberg,數據來源:歐睿
Kepler Cheuvreux的分析員Jon Cox預測,雀巢的美國糖果部門出售的估值在20億美元左右[2]。好時會是這筆交易的最有可能買家。企業通告顯示,現階段雀巢計劃出售的巧克力品牌有Butterfinger, Baby Ruth, 100 Grand, Skinny Cow, Raisinets, Chunky, Oh Henry! 和 Sno-Caps還有糖果品牌Swee Tarts, Laffy Taffy, Nerds, Fun Dip, Pixy Stix, Gobstopper, Bottle Caps, Spree 和 Runts。
被催促賣掉全球糖果業務
然而,SIC的高級分析師Pablo Zuanic認為,僅收購雀巢在美國的糖果業務并不會給好時帶來豐厚的回報。更麻煩的是,收購了雀巢美國糖果業務后,好時將會面對反壟斷法案的糾纏。目前好時擁有美國36%的巧克力市場,而雀巢旗下的巧克力業務大約占據3.3%的市場份額。因此,Zuanic認為好時可以考慮以1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雀巢旗下全球的糖果部門以尋求更大的利益。對于雀巢公司,即使單獨出售了其美國的糖果業務給其他公司,好時依舊能享有Kitkat以及Rolo的許可證,這兩個品牌在去年有4.8億美元的銷量,相當于美國巧克力市場的4.4%的份額[3]。
除了好時,億滋和瑞士蓮(Lindt)都有接手這部分資產的欲望。瑞士蓮在2014年花費13億美元收購了Russell Stover,同時億滋在尋求收購好時失敗之后花費了230億美元并入了奧利奧[2]。
Mintel的首席洞察員表示,好時最近也在調整自己的戰略,向更健康的產品發展,所以可能對雀巢的美國糖果業務的收購興趣不大。另一個競價對手億滋在完成一系列并購以及CEO繼任者不明確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大手筆的并購持謹慎態度[3]。
但是,雀巢的美國糖果業務依舊不缺少買家,除去瑞士蓮外,費列羅集團打算加大對美國市場的投資,并把旗下兒童主打巧克力健達巧克力蛋也打入美國市場,如果其對美國市場有興趣,雀巢的品牌將會是他們很好的選擇。沃爾瑪也有興趣將這些待收購品牌整合進入集團[3]。
放棄低增長品類對雀巢更有益
然而,出售全球糖果業務,放棄低增長品類或更有益于雀巢的長期增長。
今年1月,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上任成為雀巢新的CEO。由于卡夫亨氏集團發起的1430億美元收購荷蘭零售業巨頭聯合利華的案例宣告失敗,使得業內的企業都緊張了起來,即使是領頭羊也有可能成為收購的目標,食品企業開始尋求更低的成本花費以及更高的利潤來抵御外部收購[4]。馬克在這時候臨危受命,面對著巨大的利潤需求壓力。雖然企業的通告透露目前的評估只針對美國市場,并且會在今年完成。雀巢早在去年7月份就有脫離全球低端糖果業務重新布局的跡象, 瑞士巨頭將其在意大利的6個低端巧克力品牌Ressana、Fluxes等售賣給意大利Fida公司[5]。
圖2 雀巢CEO馬克·施耐德,圖片來源:Bloomberg
Vontobel 銀行的分析師Jean-Phillippe Bertschy認為這將會是雀巢的新紀元,從公司剔除那些表現不佳的糖果品牌。同時他還認為雀巢還會對其他領域的業績不佳的公司進行評估以及改造,如Herta,雀巢在美國的冰淇淋以及冷凍披薩品牌[4]。
面對全球巧克力需求的減緩,以及消費者越來越趨向于健康食品,去年雀巢布局的高端巧克力的戰略并不如預期一般成功。在美國,雀巢已經越來越難以讓消費者重新接受高糖含量的零食。因此,剝離日行疲軟的巧克力和糖果業務也許對這個食品巨頭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6, 7]。
營養健康,高端產品更值得期待
雀巢的新CEO馬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透露,在放棄糖果業務的同時,雀巢會布局高利潤或者高增長的部門,比如咖啡和健康食品部門。施耐德同時表示,剝離糖果業務只是雀巢轉型的一小步,但是這能成為成就新雀巢的一大步[4]。
就在幾個小時前,雀巢宣布收購天然即食公司Freshly來應對亞馬遜(Amazon)對全食超市的收購,這筆交易將達到7700萬美元,并且計劃在IPO之后公司價值到達5.1億美元。跟雀巢旗下的高端膠囊咖啡品牌Nespresso已經成為了雀巢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網購品牌,通過線上線下以及第三方膠囊的直接控制,雀巢能夠更加精確地把控成本以及消費者的口味選擇。Nespresso通過銷售特殊的膠囊咖啡機,并且不斷嘗試新的膠囊比如熱巧克力,茶以及嬰兒配方來增加消費者黏性[8]。
在雀巢發布其企業通告以后,雀巢的瑞士股價大漲2%,從每股80.8CHF到每股82.4CHF。在收購了Freshly之后,雀巢的股價收盤于每股84CHF (約合86美元)而雀巢的最大競爭者億滋國際的股價下跌了0.14%,收于每股45.34美元。
根據最新的彭博社數據顯示,Butterfinger和Crunch巧克力只有同期的0.8%的增長,而2015年同比出現了3%的下跌[7]。
圖3 Butterfinger 和Crunch巧克力銷售收入增長率,圖片來源:Bloomberg
雀巢巧克力的銷售疲軟也導致了當雀巢宣布準備拋售旗下美國糖果業務時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圖4 全球巧克力糖果市場分布, 圖片來源:Bloomberg,數據來源:歐睿
根據歐睿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糖果市場占據了世界市場的19.9%,其次是中國市場(9.0%)。 當雀巢準備退出美國糖果市場時候,已經放棄了世界市場的五分之一[7]。根據歐睿的數據以及雀巢的年報顯示,未來雀巢增長最快的四個領域將會是營養健康,新興市場及普遍消費者接受度高的產品,高端食品以及戶外食品。同時奶制零食是全球市場中增長率最高的品類[9]。所以,即使雀巢放棄了糖果市場,也不會特別影響其最后的利潤。
參考來源:
[1] N.P. releases,Nestlé to explore strategic options for its US confectionery business, 2016. http://www.nestle.com/media/pressreleases/allpressreleases/us-confectionery-business.
[2] R.A.a.S. Daneshkhu, Nestlé topull out of US confectionery market, 2017. https://www.ft.com/content/2c39b82a-51eb-11e7-bfb8-997009366969?mhq5j=e3.
[3] O. Nieburg, Not only America:Nestle urged to consider $17bn sale of global confectionery arm, 2017. http://www.foodnavigator.com/Business/Nestle-urged-to-consider-17bn-sale-of-global-confectionery-arm.
[4] B.C.G.a.T. Mulier, Nestle’s‘Quiet Man’ Shows Hand in Move to Sell U.S. Sweets, 2017.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16/nestle-s-quiet-man-shows-hand-with-move-to-sell-u-s-sweets.
[5] 環球食品博覽, 雀巢出售6個糖果品牌給意大利Fida布局高端市場, 2016. http://www.sohu.com/a/106916426_428689.
[6] C.G.a.T. Mulier, NestleConsiders Selling U.S. Chocolate Business, 2017.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20/it-s-too-hot-for-some-planes-to-fly-in-phoenix.
[7] G.T. Tara Lachapelle, NestleIs Better Off Losing the Candy Weight, 2017. https://www.bloomberg.com/gadfly/articles/2017-06-15/nestle-is-better-off-without-its-u-s-candy-business.
[8] T. Mulier, Nestle Invests inOnline Meals as Amazon Transforms Grocery, 2017.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6-20/nestle-invests-in-online-meal-maker-as-amazon-transforms-grocery.
[9] euromonitor, NESTLé SA INPACKAGED FOOD: BUSINESS PRIORITIES (WORLD), 2017.
提示:
*本文FBIF首發,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 編輯Mote Chan
*聯系Mote(微信:motechenfbif)推薦好文。
/ 更多文章 /
重磅 | 亞馬遜宣布137億美元收購天然有機食品零售商全食超市!
費列羅在亞洲開設全球創新中心,繼收購Fannie May之后又出重拳
中國巧克力市場"難啃“,高端巧克力逆勢前行
/微信群/
長按二維碼關注“FBIF食品飲料創新”,回復數字“1”申請加入CEO、營銷、餐飲、研發、啤酒、包裝、功能性食品、乳品、飲料、休閑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