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管理】網絡餐飲消費維權輿情數據報告:外賣食品安全存在七大問題

    來源 | 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

    整編 | 餐飲O2O(ID:coffeeO2O)


    近日,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法治研究會、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消費者網等機構在京聯合發布《網絡餐飲消費維權輿情數據報告(2018-2019)》。


    通過匯總2018年至2019年6月的網絡餐飲輿情信息,分析探討網絡餐飲消費的治理情況、主要存在問題及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以期提出網絡餐飲消費問題的解決思路和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01

    網絡餐飲消費概況


    2018年,我國網絡餐飲收入高達4712億元,占到全國餐飲業收入的10.6%,網絡餐飲用戶規模約3.6億人。


    2018年1月1日0時至2019年6月16日24時,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共監測到網絡餐飲(外賣)方面的輿情信息136561條,包括資訊55489條,占比40.63%;微博33098條,占比24.24%;客戶端28101條,占比20.58%;網絡媒體9299條,占比6.80%;論壇5015條,占比3.67%;數字報刊2193條,占比1.61%;微信1632條,占比1.20%;政府機構867條,占比0.63%;博客714條,占比0.52%;網絡視頻153條,占比0.11%。其中,正面消息32708條,占比23.95%;敏感(負面)消息52836條,占比38.69%。


    輿情數據顯示,網絡餐飲消費輿情信息主要通過資訊、微博、客戶端、網絡媒體等形式傳播。其中,反映網絡餐飲消費問題的敏感(負面)消息占到近四成


    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法治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雖然監管力度越來越大,但由于網絡餐飲平臺合規能力建設存在嚴重短板,沒有盡到對消費者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部分臟亂差的“黑餐館”混入平臺經營,“幽靈外賣”屢禁不止。


    針對網絡餐飲消費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明顯加大了監管和處罰力度。


    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4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在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中,共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89230份,共下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18.5萬家,取締無證經營9375家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立案查處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及其分支機構違法行為583件,立案查處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違法行為14153件,累計罰沒金額7929余萬元。


    推動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公示率持續提升,廣東目前已達到98%。上海定期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2018年以來共開展入網餐飲單位線上監測1.8萬余戶次,公布13輪線上監測問題單位名單。


    在線下檢查方面,北京要求平臺一次性報送存量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名錄信息,實行新增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名錄日報送制度,完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臺賬,全面逐一開展線上線下巡查。


    在抽檢方面,福建將網絡餐飲食品納入年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江蘇、山東、甘肅等地邀請社會公眾參與網絡餐飲食品“你點我檢”抽檢活動。上海抽檢網絡訂餐配送的高風險食品540件,合格率達95%。浙江抽檢餐飲食品6753件,合格率達97%;抽檢一次性餐盒965件,合格率達98%


    報告顯示,2018年1月至今,僅美團外賣(包括其分公司)就在全國共34個城市累計被行政處罰64次,沒收違法所得33次,沒收違法所得共計12萬余元;罰款58次,罰金共計650余萬元。


    處罰原因包括未盡審查義務、未公示相關證件或信息、未建立相關制度、未記錄保存交易信息、不正當競爭、發布違法廣告、隨意限定或縮小配送范圍等。


    02

    食品衛生安全等七方面問題突出


    網絡餐飲消費維權問題主要集中在食品衛生安全、不正當競爭、套證或假證經營、訂單配送問題、侵犯個人隱私、外賣員素質參差不齊、消費者維權舉證難這7個方面。


    其中,食品衛生安全、不正當競爭、套證或假證經營關注度較高,排在前3位。


    1、食品衛生安全

    輿情數據顯示,由于網絡餐飲具有非現場、不可視等特點,其食品衛生安全相對更加難以保證。平臺上公示的明明是干凈整潔的營業場所,實際上可能是不堪入目的家庭作坊,有的食材已經過期,有的操作間甚至設在廁所。而消費者對這些存在臟亂差、經營不規范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卻根本無從核實考證。

    有媒體報道,一位外賣小哥舉報了一家酸菜魚店,這家店的環境根本就不像網上那樣干凈,不僅環境臟亂差,做出的食物也特別惡心。外賣小哥多次為這家餐館送餐后,忍無可忍,終于以舉報的方式,通知了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平常去取餐嘛,他店里面衛生確實很糟糕,臟亂差已經看不下去那種,只能說采取這種方式去給他舉報”。

    輿情數據顯示,部分網絡餐飲銷售的是速食菜肴包,很久之前就做好,只是在售賣前加熱一道而已。這些復熱“速食包”盡管也引發了消費者的極大反感,但至少還是商家自制、自儲、自銷,品質上相對還算有點保障。

    與之相較,被媒體披露的“速食料理包”就惡劣許多了,它們由上游廠家集中制作而直接為餐飲商家拿來所用,其生產過程衛生狀況惡劣、食品原材料疑點重重。

    曾有暗訪視頻,爆出合肥一家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劣質料理包,該公司生產條件臟亂差,食品原料也不合格,卻實現日銷40萬份,主要用于外賣。視頻顯示,有員工撿起地上的肉片直接腌制,醬汁用手攪拌。

    2、不正當競爭

    輿情數據顯示,經歷高補貼和燒錢大戰之后,網絡餐飲平臺逐漸從規模快速擴張階段轉向資源掌控階段,與此同時,不規范競爭行為集中顯現。部分外賣平臺利用強行下架、提高傭金費率、縮小配送范圍等手段要求商戶“二選一”,與平臺簽訂“獨家協議”,導致不少中小餐飲企業外賣訂單銳減,經營狀況堪憂。

    網絡餐飲平臺提供的“銷售量排行榜”,是消費者選擇商家的重要依據。但平臺卻以競價的方式將排名賣給商家,誰出錢多誰就排在前面,導致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銷售量與實際銷售量嚴重不符。

    更有平臺營銷人員為了增加點擊率,在明知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無任何資質的情況下,主動向該商家提供方便,幫助其偽造信息、購買排名,甚至幫助商家逃避市場常態化管理。

    3、套證或假證經營

    輿情數據顯示,盡管監管和處罰力度不斷加強,但網絡餐飲平臺上的套證或假證經營行為并未得到徹底遏制,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陰陽地址”、“多店一證”、“僵尸復活”等問題時有發生。

    有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自己沒有任何證照資質,靠套用別人的餐飲證照違規經營;有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以連鎖經營總店或美食城為依托,一張總店餐飲服務許可證被多個分店共同使用;還有的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利用飲品店的證照辦理入網登記,實際卻從事網絡餐飲經營活動。

    輿情數據顯示,有的網絡餐飲入網代辦業務,根本不用飯店提供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更不需要有實體店,只要花錢就能接入網絡餐飲平臺。

    曾有消費者反映,通過網絡餐飲吃到了不新鮮的食材,上門投訴時竟找不到實體店。后經執法部門展開調查,經過幾番輾轉,才找到藏身民房的“幽靈”外賣。

    2018年5月,餓了么平臺自查線下違規經營商家時發現,有46個地址被重復注冊10次以上,涉及商戶近800家。

    4、訂單配送問題

    輿情數據顯示,消費者對網絡餐飲配送服務的總體滿意度較低,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配送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二是配送速度慢,三是配送流程難以追蹤。網絡餐飲非常注重時效。當下有部分餐飲外賣市場不注重物流,導致其商品配送速度不穩定的問題,因為配送人員不足、配送速度慢,平臺提供外賣配送服務少,大大影響了消費者消費體驗,網絡餐飲市場的擴張也受到了約束。

    例如,有消費者在微博上吐槽滴滴外賣送餐慢的問題,“十點半就點了外賣,卻提示我預計送達時間12點半”。足足2個小時的等待時間,讓消費者對這頓“午飯”完全失去了興趣。消費者周先生在餓了么平臺訂購真功夫餐點,11∶08短信提示外賣已送出,11∶38卻短信告知訂單因配送問題被取消。

    輿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廣泛普及的背景下,選擇網絡餐飲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而作為網絡餐飲服務平臺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無疑應及時配送消費者所選購的餐飲,不得無故拖延,更不得隨意取消訂單。

    5、侵犯個人隱私信息

    輿情數據顯示,消費者在網絡餐飲平臺注冊賬號時,經常會遇到“登陸即同意”的默認勾選方式,被要求授權共享位置信息、讀取手機短信、撥打電話等多項敏感信息。而平臺推出有利于用戶隱私保護的權限時,卻又開始“征求用戶意見”,用戶必須手動選擇,其背后邏輯讓人難以理解。

    有消費者表示,自己在網絡餐飲平臺下單時,為了防止個人信息泄露,故意使用了“化名”下單,但隨后便收到各種賣房、放貸、銷售理財產品等銷售電話,更主要的是,對方在電話中直接稱呼消費者下單時所用的“化名”。

    輿論認為,侵犯個人隱私信息是一個普遍性問題,網絡餐飲行業也不例外。“偷聽門”事件不同于普通泄露用戶信息,平臺監聽用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用戶信息。當下網絡餐飲平臺已經到了爭奪流量的關鍵期,精準推薦、精準畫像無疑將成為這場流量大戰的重頭戲。

    6、外賣員素質參差不齊

    輿情數據顯示,近年來,“偷吃客戶飯菜”、“匿名辱罵客戶”、“送外賣超速出車禍”等外賣員問題時有發生。有的外賣員偷吃外賣,不注意外賣衛生,甚至辱罵、毆打消費者。

    此前曾有過多次女性消費者,遭遇外賣人員猥褻或強奸的報道。今年5月15日下午4時許,家住湖北十堰的王女士用手機在網上點了一份外賣。王女士接過外賣后,外賣員曹某竟趁其不備竄進屋內,企圖對王女士進行猥褻,伸出右手朝著王女士胸口摸去。王女士嚇得直往后退,結果又被對方一把抓住了小臂。

    除了猥褻或強奸,外賣員還多次發生超速、闖紅燈及傷人事件。今年5月7日,外賣員劉某駕駛電動車欲進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送外賣時,因未隨身攜帶身份證,與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執勤保安就持證進出登記問題發生爭執,爭執中劉某從外賣箱中拿出一把餐刀刺傷保安余某。

    輿論認為,隨著網絡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外賣員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但網絡餐飲平臺對外賣人員的審核非常簡單,基本上有個電動車就可以加入外賣隊伍。有的網絡餐飲平臺為了壓縮成本,甚至故意降低招聘的要求,很少對外賣員進行專門的職業道德等職前培訓,導致外賣員的素質參差不齊。

    7、消費者維權舉證難

    輿情數據顯示,網絡餐飲行業缺乏有效的規范治理,再加上行業發展過快,也帶來諸多問題,導致消費者投訴不斷。

    由于維權很難舉證且成本較高,大多消費者對外賣質量安全問題表現出“寬容”的態度:大部分消費者會換一家繼續吃,還有一些的消費者給予差評,只有很少一部分會通過不同方式進行維權,但由于證據準備不充分或者難以取證,維權結果往往不了了之。

    輿論認為,部分網絡餐飲服務平臺把關不嚴,準入門檻較低,一些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過期、單位名稱與平臺上商家名稱不一致仍在營業,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

    同時提醒消費者,盡可能選擇信譽好的大平臺和供餐商家訂餐等;收到外賣后,要注意檢查餐食包裝是否完好、干凈,一旦發現餐食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立即拒收,并聯系平臺;警惕“滿贈返券”、“好評返現”、“超低折扣”等促銷行為,不要落入商家低價低質陷阱。記得索取消費票據,留存交易憑證。

    03

    加強監管力度,共筑行業未來



    有關網絡餐飲的部門法規規章也在日益完善中。


    目前已有《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多個部門規章。而且各地還根據《食品安全法》,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性法規與制度,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等。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處罰的部分網絡餐飲案件來看,每次平均處罰的金額才10多萬元。這在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音江看來,“這與網絡餐飲平臺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額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很難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


    陳音江認為,網絡餐飲經營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和跨地域性等特點,目前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發現難、調查取證難、有效查處難等問題。


    因此對待網絡餐飲這樣的新興業態,需要監管部門保持嚴懲重處的高壓態勢,對涉嫌偽造食品經營許可證等違法行為“一案雙查”,既查處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又查處網絡餐飲服務平臺。


    只有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監管,合力構建社會共治體系,才能保證消費者“吃得放心”。


    對待網絡餐飲這樣的新興業態,不僅需要監管部門保持嚴懲重處的高壓態勢,還需要凝聚各種社會力量,共同把網絡餐飲推上健康發展的正軌。


    – END –


    閱讀更多:


    1:【外賣管理】如何借助外賣紅包為門店盈利?會營銷的商家是這么做的!

    2:【外賣管理】快餐遭遇碾壓式打擊?帝都6000家便利店跨界賣蓋飯!

    3:【外賣管理】三四線城市消費力低,價格敏感,訂單靠補貼?就能“躺”贏嗎?


    入駐“吃耶小程序餐廳”外賣永久0抽成


    目前兩大外賣平臺,傭金抽成越來越高?商家賺錢變得越來越難。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商家自然要考量更多自身的利益,努力尋找新的出路。


    吃耶小程序餐廳是一個聚集大批優質餐廳和活躍用戶的平臺,可幫助餐飲商家把自己的線下業務擴展到線上,實現O2O連接。其中,商家入駐吃耶小程序餐廳可享受“外賣永久0抽成”的福利,這樣的福利可讓更多餐飲商家擺脫兩大外賣平臺高抽成的困境。



    了解更多,請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96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24日 16:41
    下一篇 2019年6月24日 20: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