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城市依然在沉睡,但蔬菜批發市場里已經燈火通明。本期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在批發市場里謀生的人:他們有的人靠勤勞積累,20年內為自己賺出10套房子;也有的人發起“疫情財”,三個月內賺了130萬;但更多的是被生鮮電商沖擊,逐步被淘汰出批發行業的人。公司裁員后,我在西安城里整天轉來轉去,想做點生意但找不到適合的項目。一次,陪開餐館的朋友到批發市場買菜,看著車來車往、熱鬧非凡的樣子,我動了心思,何不做蔬菜批發的生意?我在市場里蹲了一個多禮拜,虛心地向經營戶請教,搞明白了蔬菜批發的門道。干這一行,至少得有兩個人合作。如果是經常進出批發菜市場的人,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銷售和進貨的大多數都是直系親屬關系。原因在于銷售進貨這兩個環節很容易出“貓膩”。要進到優質且便宜的菜,就需要進貨人員去全國各地的村子里跑,找合適的貨源。尤其是蔬果的保鮮期很短,即使在冷庫里也不能長時間存放。采購人員就需要到處跑,防止貨源斷導致銷售鏈也跟著斷。兩方人員一個月可能都見不上一面,都是電話溝通。如果進貨人員在給銷售人員報進價的時候,往高報個二三分半角的,那么一車按四萬斤算,這一車就能凈掙一兩千塊,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同理,要是銷售人員報售價的時候,也能掙到這些“不義之財”。但這樣不出幾個月,這攤子遲早因為虧損過多而倒閉。所以采購人員和銷售人員都是家屬,或者夫妻,也能讓利益最大化。因此我動員了遠房親戚合伙,我們兩個人說干就干,立馬買火車票奔赴山東某大蔥基地。我們跟菜農商量好價錢,成本還有運輸費、人工費、進門費、攤位費等,最后折算下來還能留下兩角錢的利潤。一斤菜掙兩角錢,一車貨能掙一萬元,那么一個月如果拉上十車,就能到10萬元。倆人一分,一人怎么也能掙四五萬元,這可比上班強多了。跟車從山東回到西安,結果到西安以后大蔥價格就跌了,按照成本把這些大蔥賣出,一分錢不賺。蔬菜的庫存時間短,容易蔫,我們不敢拖太長時間,決定按照成本迅速拋售。剛開始對剛拉來的大蔥信心十足,覺得蔥白桿粗,買主一定會先看上我們家的,但事與愿違,一早上都沒幾個人光顧。第二天,我本想便宜五分錢每斤售出,卻發現市場價已經跌了一毛每斤,我只有跟風。降價依然沒有帶來太大的銷量,買菜的人都喜歡找熟人,大蔥依然賣不動。接連兩天都是類似情況,我們一路降價,終于在第四天把一車大蔥賣完,結果一算賬,居然還賠了1.8萬元。出師不利,但我倆還繼續堅持。結果第二車大蔥依然賠錢、第三車只做到了打平。而且在批發市場做商戶,其實往往不是你的貨好就銷量高,往往比拼的是你積累的人脈。批發市場的顧客大多都是菜販、菜店老板、他們每次進貨都是大量的,而且時間也急。他們如果認定了一家商戶之后,往往都會去找這家商戶,甚至是提前一天下訂單,讓商戶提前準備好,他們第二天直接拉走就行。所以商戶的銷量,取決于你的“老客戶”有多少,所以菜市場掙錢的商戶往往就是固定的那些,新入駐的在短期內很難掙到錢,可以說是能回本就算成功,只有等你時間長了,積累了人脈,情況會有好轉。就這樣我一直堅持咬牙做了半年蔬菜批發,但到了2020年初,實在扛不住,本計劃做完年前的旺季就轉行。沒想到,2020年初春節,疫情爆發,我的命運轉折了。大年初三,親戚打電話提醒我西安高速封路,沒事別出門。可是城里這么多人,就是不出門也得要吃菜的,這個時候要是反其道而行之,豈不是能大賺一把?可我老婆堅決反對,害怕我感染上新冠肺炎。可沒人能阻擋得了我,我聯系了合伙人,又聯系好菜農,義無反顧地開始實施自己的行動。果不其然,雖然全國各地高速封路了,可我拉的是蔬菜,依然能走綠色通道。把菜運到蔬菜批發市場后,這里果然空蕩蕩,沒有什么人做生意,可超市、小商販卻每天都來進貨,我開始在市場上“撿”鈔票。剛開始,我做大白菜,后來又增加了蘿卜、洋蔥、土豆之類耐儲存的品種。3個月來,我和我的合伙人瘋狂地掙了130萬。這錢是我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用汗水換來的。4月底,疫情基本結束,一切復蘇,其他菜農又回來了,我決定退出。對我來說,蔬菜批發風險實在太大,適合干一票就走。如果還不收手,說不定又要把冒死掙來的錢賠進去了。我的檔口農產品物流中心的西三廳。這里有四十個檔口,每個檔口可以放得下一輛13米的半掛車。市場建立初期,我作為經營戶和市場簽下承包合同,以每年給公司上交承包費的形式租下了七個檔口,合同簽了十年。現在這七個檔口每天都塞滿了汽車,可沒有一車菜歸我所有,我掙的是代理費和攤位費。批發市場有一些“潛規則”:由于買主穩定,每天進貨,所以他們大多和現存的商戶關系都很熟。除非你的蔬菜比市場價更便宜,不然沒人愿意光顧新人。但便宜就意味著虧本,新人又沒有那么大的實力提供更低的菜價,所以單槍匹馬的就別來了。此外,蔬菜的保質期很短,為了能夠保證一車菜在最短時間賣完,很多貨主也會委托我這樣的代理商幫他售賣。靠我自己是賣不了那么多貨的,所以我常年雇傭7-8個中年人給我賣貨,他們都是市場里的熟面孔,和買主關系好,能夠拿到單子。蔬菜的價格在一天內有很大的波動空間,為了讓貨主對貨款放心,我會讓貨主也待在檔口監督我的雇工。整車貨賣完,我把扣除代理費和攤位費的貨款交給貨主,我們之間的代理關系就結束了。我在蔬菜批發行業一共干了二十年。蔬菜批發市場二十四個小時連軸轉,我必須常年不分晝夜的待在市場,大部分時候只有5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是靠著這股拼勁兒,我才走到了今天,并在西安買了十套房,存折上的余額每天都在往上蹦,月收入十幾萬輕輕松松。但一個行業不會只有賺錢的人,像他們一樣在疫情期間賺錢的只是少數,還有大批在批發市場工作的人遭遇了考驗。尤其這幾年,生鮮電商進入市場后,靠掙價差的蔬菜生意就很難做了。
總的來說,批發菜市場的利潤很高,但只限于有客源的常駐商戶,以及管理方。在菜市場這塊蛋糕中,新加入的人很難分得利潤,其中有很多的細節都要注意,如果不是熟悉這塊市場的人,不建議貿然加入。如果真的是想從事這一行業,建議先花時間到當地批發菜市場了解狀況,再去投資,以免投資打了水漂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
僅次于新發地的大洋路市場關閉零售交易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美女專家訪問完美國Sysco后的一些思考
騰訊云與新希望成立合資公司 戰略布局農業互聯網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淺談新冠肺炎對餐飲供應鏈的影響
未來十年國內水產品市場趨勢如何?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請加微信18610542110探討餐飲和食品供應鏈。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