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報道和辟謠了“肉松竟是棉花做的”這么一條造謠的網絡新聞。據了解,目前傳謠者已被拘留,其實這樣的新聞不是個案,像“紫菜是塑料袋做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等傳聞,經過多方證實,都是謠言,網絡謠言肆意傳播,危害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
5月24日,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亮劍網絡食品謠言”倡議書,倡議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食品謠言治理工作中,進一步完善食品謠言“社會共治”模式,建立透明公正的市場消費環境。
據介紹,各種網絡謠言中,食品類虛假信息具有有意編造、偷換概念、舊聞翻炒、刻意抹黑等特征。今年以來,“塑料紫菜”、“燃燒的粉絲”等新老食品謠言在社交媒體進行傳播,顯示治理謠言形勢的嚴峻性。網絡謠言已經成為影響中國食品行業正常發展、損害中國食品國際聲譽的一大禍害,打擊制謠傳謠黑手、還消費者一個正常穩定的消費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為反擊網絡謠言的巨大危害,益海嘉里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宣布了金龍魚 “亮劍網絡謠言”行動計劃:向發布謠言的微信公眾賬號提起訴訟;懸賞1000萬追查近年來屢次散播“金龍魚地溝油事件”的制謠傳謠者,同時率先出資3000萬元成立反擊網絡黑公關專項基金,與行內企業聯手打響網絡自衛反擊戰。
益海嘉里的高調反擊,撕開了網絡謠言的冰山一角。相關調查顯示,網絡黑公關已成為一條利益鏈,長期活躍在各大社交網絡及電商銷售平臺,其以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的價格,向購買者提供發帖、頂貼、轉發點贊、甚至“網絡水軍”等服務。由于這些水軍團隊分布全國各地,且都是個人真實賬戶刷單,平臺和官方打擊起來難度很大。即便追查到肇事者,謠言已經嚴重損害了企業長久經營的商業信譽和品牌聲譽,造成的傷害幾乎無法估算。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會長王瑞元表示,糧油企業在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的輿情處置還缺乏經驗,對一些不良意圖和陰暗手段沒做到有效抵制甚至有些姑息。這次“亮劍網絡謠言”行動可以看做是食品行業互相聲援積極應對的開始,這對維護整個中國食品行業的整體形象和有序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為謠言的受害者,益海嘉里負責人表示,一個行業就是一個利益關聯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此次聯合同行出手回擊,不僅僅是為自己證個清白。作為全球食品行業最受贊賞的公司、中國最大的食品品牌,益海嘉里不僅在生產研發、產品品質上走在前面,在樹立中國食品形象,打響“國家品牌”在世界的美譽度上也有所作為。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也認為,當下我國食品工業正值轉型的關鍵時期,食品工業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除了需要科技創新和產業革新之外,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作保障,所以積極行動、為行業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非常重要。
近年來,食藥監總局積極作為、及時行動,打擊食品謠言已取得初步成果。不僅對監管信息執行“五公開”,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做到抽檢信息“周周抽檢、周周公開”,還加大對食品謠言制造者、傳播者的懲處。
“治理網絡食品謠言,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顏江瑛認為,要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形成全鏈條、立體式的治理模式。希望有更多有責任的企業加入進來,為完善食品謠言“社會共治”模式貢獻力量。
新華網副總裁楊慶兵表示,下一步,希望包括廣大食品企業在內的更多組織、機構、團體加入到辟謠陣營中來,共同抵制網絡食品謠言,捍衛食品行業的清朗空間。
注|文章來源:食品工業科技 新民網
天府食事
成都市食品商會、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的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關注“成都食品商會”官方微博,旨在整合行業新聞中的精粹,用最直觀精煉的語言,為大家提供行業內優質資訊。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