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差評就算了,關鍵補了一句和XX奶茶比,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不久前,一位茶飲老板在業內群講述自己遇到的奇葩顧客。
顧客在外賣平臺給了個差評,不僅評價奶茶難喝,還將他的店與一家知名茶飲品牌進行比較。但問題是,人家類似產品賣29元,自己家的才賣9元,比較的意義在哪里?
老板一肚子委屈,群友也炸了鍋,聊起了差評的那些事。
差評分三類 有一類是非難辨
老板們把差評分成3類:
第一類:門店的錯,必須回復道歉
這一類差評非常容易分辨誰是誰非,比如沒給吸管、產品做錯了、杯中有異物等等。
當遇到這類差評時,奶茶店店主一致認為逃避無用,道歉是必須的。同時需給出相應解決方案,如下次補一杯,退款等。
xuan門店沒錯,但要輕言細語說明
這一類差評主要源于配送過程,或者消費者的主觀感受。
比如,門店在將產品給到外賣小哥時是完整無損的,但到消費者手中時卻漏了。又或者產品本就應該配細吸管,消費者卻認為應該給粗吸管,最后給了差評。
而一個奶茶店主表示,自己曾遇到一個女生給的差評,大意思是:自己“好朋友”來了,竟然送來的飲品是冰的。老板無語萬分,點的明明是冰飲,這能怪誰?
這些錯誤,嚴格而言與奶茶店無關,但間接造成了不好的消費體驗。能做的,先陪笑臉,再對事情進行說明。必要時可贈送折扣券等,做精神撫慰。
第三類 :主觀感受 是非難辨
這類主觀感受,難以分辨誰對誰錯。
消費者往往以產品難喝,不好喝、最差的店沒有之一,這樣沒有明確指向的語句對店家進行評論。
相比奶蓋融化了,太甜了,或者奶茶寡淡,這類給出具體描述的評論,一句難喝不僅讓店家無從對癥下藥,更擔心其他消費者看見后對門店產生不良印象。于是想盡辦法想知道為何難喝,有時甚至寢食難安。
追問下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多是溫度、糖度不滿意,或是覺得量少、性價比不高。像文章開頭那位位老板的情況,自己產品賣9元,消費者卻拿著29元的奶茶比較,大呼:不是一個檔次,這樣的顧客,花了點錢就以為自己是大爺,難伺候。也屬于主觀感受。

眾口難調,遇到這樣的差評,店家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對自己的產品產生質疑,力求達到消費者口中那個優質品牌的產品標準。二是責怪消費者不識貨,雞蛋里挑石頭,甚至在評論區來一場唇槍舌戰。
遇見此類差評,店家應以何種態度應對?第一步,或許應該先明白究竟什么是“好喝”。

好喝是送給顧客的禮物 需要精心設計
好喝,絕不僅僅是口感、風味上的體驗,它就如一個禮物,從外包裝到禮物本身,想要讓消費者感到驚喜,必須要精心設計。
+
好喝前先要好看、好聞、好聽。
在美食街,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歷。當不知道吃什么時,燒烤、火鍋、小龍蝦常常會讓你產生沖動。吸引你的并不一定是它們的裝修或者口碑,而是從店內飄向你的炊煙,以及彌漫在空氣中食材被加工后的特殊香氣。

與燒烤等美食不一樣,奶茶店最容易產生氣味的是煮茶時的香氣,但這種香氣并不如香料被燃燒那樣濃郁與持久。于是,奶茶人有了自己獨特招攬顧客的方法。
當微信公眾號這樣的數字工具產生后,消費者習慣在這個包羅萬象的空間中去探尋美食的真諦。
茶飲連鎖品牌們在各個公眾號中,將產品的特點通過視頻、圖片放大,比如宣傳自己的牛乳來自新西蘭、荷蘭,或者對自己產品一杯用了半斤鮮果而進行宣傳。目的只有一個,讓那些還沒有嘗試過的消費者,產生這家品質有保證的印象。

也有連鎖品牌并不熱衷對產品原料進行介紹,更多的是以產品外觀沖擊力去吸引消費者,如:一個比別的杯子高一倍的紙杯;不用杯子用瓶子裝飲品;或者一個比別的杯子大一倍的水桶杯。
這些特立獨行的包裝,相比一個只有logo的塑料杯或紙杯,在品牌相當的情況下,誰更具吸引力。相信你已有自己的判斷。
+
好喝有時是對比 決定好壞的是標的物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想象中的好喝。”

消費者在做出一杯飲品是否好喝的評價前,一般都會有比較。這種比較可以是某個品牌的同款產品,也可能是他想象中的風味與口感。
不少奶茶店在推某款市場流行產品時,常常是只求達到原創者相近的水平,甚至因為成本只求其形不求其里。讓產品大打折扣,最終變得平庸。
而有的品牌會力求在產品上突破,不斷去發現原創產品的缺點,如奶蓋是否太膩、茶底茶香不足,通過對這些缺點的修補,然后再經過對比,如果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再推出類似的新品。

這樣的產品更易達到消費者心中“好喝”的標準,因為超越了其原有認知。
+
好喝的誘因與持續性
在許多茶飲店老板眼中,一些大牌并不好喝,但阻擋不住別人生意好。在他們看來是消費者不識貨,但真是這樣嗎?
舉個例子,一個消費者請人喝奶茶,明知某奶茶店口味一般,但因為價格便宜,而且其店數多,也算是大牌,請客喝也不算丟面子。喝這個品牌的飲品時,雖然感覺算不上好喝,但在同價位的品牌中性價比更高,以至于此類消費能力的人群成為其粉絲,持續購買。
這也就是對我們常說的“在這個價位上還算好喝”的具體解釋。

當一個茶飲品牌明確自己的消費人群、定價、競爭對手,并通過VI等系統將自身特點說明白,引來與自身定位相符合的消費群,其產品就更易讓消費者接受,有好喝的感覺。
以上都能做到,當顧客想只用10元喝出20元品質時,并指責你不好喝時,對這種差評,真的可以不必太過在意,因為最終你們也無法牽手。
反之,店家想產品售價不變,用不斷提升成本的方法提升品質,最終可能會因無利潤導致門店無法繼續生存。
找準定位、認清目標消費群,超越目標對手,你的奶茶才會更好喝。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三月 制圖|單純 審核|木果果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