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No.914
1
前兩天和一位老板又聊到員工的問題。
年底又到缺人高峰期了,尤其是今年,很多員工早早就打算回家,怕走得晚了回不去。臨時招人也不容易。
更為重要的是,按說今年工作不好找,人應該不難招,可現實情況是,優秀的員工,依舊不那么容易招到,真不容易。
聽完他的抱怨之后,我又問了一個問題,我說你們對招來的員工,有職業規劃嗎?
他遲疑了一下,然后說,算有,也算沒有吧。
2
啥叫算有,又算沒有呢。
他說,他們有比較清晰的提成制度,大方向上是鼓勵多勞多得。有能力的人,就能多獲得收入。不知道這個算不算。
其實,這個也不能說不算,但僅僅一個提成制度,還不夠。
企業的收益,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員工的成長。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員工,在職期間,能力翻倍,這個時候,是不是公司和員工都受益?而且,增加的這部分收益,完全是來源于員工成長的。
因此,公司如果有幫助員工做比較清晰的成長規劃,也就意味著能夠收獲員工成長的紅利。
3
舉個例子,說一個我們都知道的大企業,華為。
華為每年從全國高校招聘大概1萬名應屆畢業生。為了用好這批人才,他們專門為新員工制定了一個180天共8個階段的詳細培養成長計劃。
第1階段是新人入職,也就是前7天,要讓新員工知道是來干什么的;
第2階段是新人過渡,也就是第8~30天,要讓新員工知道如何能夠做得更好;
第3階段是第31~60天,要讓新員工接受有挑戰性的任務;
第4階段是第61~90天,也就是第三個月,要表揚與鼓勵新員工,建立互信關系;
第5階段是第四個月,第91~120天,要讓新員工融入團隊,主動完成工作;
第6階段是第121~179天,要賦予新員工使命,適度的授權給新員工;
第7階段是第180天,要進行總結,要制定個人未來的發展計劃;
第8階段就是6個月結束之后的每一天,上級要全方位關注下屬的成長,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
4
看到這里,可能你會琢磨,我一個做餐飲的,做中小企業的,怎么能和人家大企業比呢,而且大企業有資源,有錢,能夠承擔的起這些成本,要我等半年,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的確,體量不同,能夠采取的方式不同。
但是,不能因為體量不同,就忽略這么重要的一塊工作。
沒有他們體量大,那么能不能把六個月縮短到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呢?
如果通過這一兩個月的培養,能夠確保他們往后一年能夠少犯錯誤,能夠把工作做到更好,不也是很值得的嘛。
5
給與員工充分的培訓,以及幫助員工制定清晰的成長路徑,是與員工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
因為這個動作,向員工傳遞了“我重視你”的第一印象,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能做到更好,能有更好的未來”,能遇到這樣的企業和老板,也是員工的幸運。當雙方都往同一個目標使勁的時候,必然會有更好的結果。
年底了,有時間,多琢磨琢磨,明年的人才從哪招,怎么用。
去年和今年,餐飲企業不好過,很多都撐不下去了,而這時候,也是“搶人”的最佳時期,有能人,多招攬。并為他們做好“成長規劃”
人才是第一競爭力。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