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No. 921
1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先祝你小年快樂!
2
小年嘛,那就聊點輕松的話題。
前兩天有一條視頻在抖音上火了。
事情其實特別特別的簡單,一位開貨車的師傅,拉著一車蘋果,過收費站。
結果沒想,因為篷布,被收取了3570元的過路費。
多大篷布,要收這么多錢?
看,就這么大,大約三箱蘋果大小吧。
司機師傅拉了17噸蘋果,總共是1025件,而這個篷布,也只有40斤。
但,在告訴工作人員檢查之后,表示:篷布不是農產品,這是混裝貨,不符合綠通車輛判斷標準。因此不能享受農產品免過路費的政策。
司機質問:“篷布是車上必須帶的備用品。”
工作人員稱:“不能和非鮮活農產品混裝。”
司機師傅無奈,最終還是交了過路費。
幸好,司機師傅在溝通的過程中錄了像,隨后這段視頻在抖音上火了。
最終,高速方面做出了回應。
此事系現場收費人員在處理綠通車過程中,對綠通政策的具體內容上把控不夠恰當,事發后,已及時全額退款給當事司機,也已征得司機對此次事件的理解。
翻譯一下啊,“政策沒有問題,只是迫于壓力”。
3
關于政策,咱看一下
《關于進一步優化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于裝載規范也有詳細的要求:“整車合法裝載運輸” 是指車貨總重和外廓尺寸均未超過國家規定的最大限值。且所載鮮活農產品應占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者車廂容積的80% 以上、沒有與非鮮活農產品混裝等行為。
對,就是這個,我相信上面這些字,你我每一個都認識,但拼到一起,卻怎么也沒法判斷出,上面那一車蘋果不符合要求啊。
司機費解,咱們迷糊,但一線人員還挺委屈。
為啥呢?
因為 “一線人員也很怕搞錯,一錯就要扣工資”。
哦,那這句話背后,是不是意味著“寧可錯殺一萬,也不能犯錯,否則就吃不上飯了”?
當然,這只是我小人的猜測而已,公職人員咋能干這種事情呢,對吧。
總之,腦子是個好東西。
4
說起腦子,讓我想起了亨利福特的那句名言 “我明明雇傭了一雙手,怎么卻來了個人”,這句話背后的意思,就是 “沒有腦子該多好啊”。
而在這種事情的處理上,到底該不該有腦子,或者該不該動腦子,又該如何動腦子呢?
腦子必須要動,否則就不需要人了,對吧。
那么真正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動腦子。
動腦子的依據,以及標準是什么?
是為了不扣工資,不犯錯?
還是切實的服務人民,讓人民得實惠?
“司機交錢,和人民得實惠有啥關系?”
親,關系可大了去了,鮮活農產品,最終是誰來買單?是不是人民群眾?
運費最終一定是會轉嫁到民眾身上的,所以國家才有了這樣的政策,針對鮮活農產品免過路費,以降低終端價格。
如果某些掌握權力的人,為了避免動腦子,為了避免犯錯,就采取“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負我”的政策,會是啥結局呢?
菜市場,生鮮超市,大大小小的飯店漲價,這是必然的,連帶的,還有需要吃這些鮮活農產品的人,也要跟著漲工資。
5
都看到這里了,我建議你再往深里想一層,這也是通過這件事能學到東西的地方。
這輛拉蘋果的車,到底符不符合政策,最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啥?
或者說,當遇到“標準模棱兩可”的時候,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別急著回答,我想再問你一個問題。
當你的員工,在工作中,遇到了規章制度上沒有明確規定如何處理的時候,怎么辦?
比如說,有顧客提出你家的鴨血是假的,且被媒體報道了。這個時候,如何回應,我猜這個預案,大概率你是沒有的。事發緊急,店長直接面對的就是媒體,沒有機會請示你了,他應該怎么做,依據是什么?
你看,這都是“手冊”上沒有寫清楚的問題,都是政策上沒有表述的足夠細的問題。
怎么處理?依靠什么標準?
我給你的參考答案,只有三個字,那就是 “價值觀”。
是的,沒錯,就是價值觀。
比如,價值觀是“為人民服務”,那么這輛車是必然屬于符合綠通條件無疑的。除此之外,一切拿著政策試圖解釋到不符合要求的方法,都是耍流氓。
如果,價值觀是“不做假,不說謊”,那么店長面對媒體,只會說,我們封存了樣品,以及庫存,同時也告知了食安監的相關負責人,我們將在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下,將樣品送往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同時我們的進貨是有完整的檢驗檢測手續的,歡迎大家一起來監督,確保食品安全。
你覺得,這對“腦子”要求很高嗎?
并不算太高吧。
只要全員的價值觀統一了,方向正確了,即便是手冊上面,政策上面沒有寫的很細致的情況,一樣可以很好的解決。
所以,真正出問題的,不是腦子,你說是吧。
那么,你企業的價值觀,統一了嗎?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