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已至,回顧這一年,餐飲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劇烈的動蕩也倒逼餐飲行業加速洗牌,讓強者愈強,弱者遭遇淘汰。
部分餐飲創業者在疫情期間熬不下去,黯然退場;很多看起來很火的餐廳,疫情過后再去,已經寫著轉讓;還有一些老板欠款,入不敷出,迫于壓力舉手投降;成功的理由千千萬萬,但他們開店失敗的理由,不僅僅是因為疫情。
“餐廳開業時定位不準確,店鋪主打川菜,但僅依靠廚師手藝,產品很難標準化,又沒有什么鮮明的特色,客人寥寥無幾。

北京二次疫情過后的5月份,簋街附近的一家小龍蝦店。 有幾位戴著白色廚師帽的人在攤位上忙碌著,旁邊的海報上面寫著“便民早餐”。 其中包括豆腐腦、油條,此外還有素包子、豆漿、八寶粥等早點。 但店內大廳餐位上的燈并未開著。 安徽蕪湖的馬瑋是這家小龍蝦店的負責人,他笑著說沒什么客人,所以就節約用電。 馬瑋這家店,在2019年5月份開業,裝修花費了近300萬元。 但門店運營狀況并不好。 “賺四個月,虧四個月,平四個月,是小龍蝦行業的普遍情況。尤其隨著小龍蝦走紅,線上的電商也沒閑著,各種鎖鮮包裝速食小龍蝦爭相上市。這兩年的盈利周期從4個月驟減到70天,龍蝦館7月份就門可羅雀,利潤斷崖式下跌。” 本來裝修費就還沒有回本,又遇到了疫情,原本餐廳的預定全部被取消。 “春節前一周,我們準備了近10萬元的食材。 包括小龍蝦、蔬菜、水果等,這些食材全部付諸一炬,這還不包括高額的水電。” 即便在3月末,門店所有人員隔離期滿14天后,馬瑋的店重新運營開張。 但和周圍附近其他的小龍蝦店一樣,食客流量遠不如以前。 “我們在外賣平臺上面充了1萬元做推廣,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流,自己也嘗試過推出一些低價營銷活動。 例如:設立了“賠本套餐”,小龍蝦買一送一,一個月下來還要倒貼錢。” 這樣賠本賺吆喝的行為確實讓店鋪得到了一大波客流。 而一味的低價營銷,生意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做越差。 無奈的馬瑋只能抬高價格,但顧客卻不滿意了,生意直線下滑。 3個月后,再次經過馬瑋的店時,門上已經貼著轉讓。 結語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無奈之下,張蕾也開始上崗,進行監督。
”
過去那些靠運氣、無法適應市場需求,缺乏競爭力的個體餐飲商家會逐漸黯然離場。
需要靠商業模式、品牌力、產品力、組織力…多能力驅動發展。
洗牌后的餐飲行業,市場需求依舊存在,空余的市場有無數機遇在等人來填補。
對于餐飲創業者而言,仍然機遇無限。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