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老板說想開個采耳店。問她為什么想開?她覺得還是個藍海市場,競爭不激烈。事實顯然不是這樣。
我先說說我觀察到的現象:
去年加入社群的采耳店老板明顯變多了,關于采耳店的問題也變多了,以往很少看到,我也是這一兩年才聽說的還有這么個生意。
我是在省會城市,從去年起就可以看到很多采耳店如雨后春筍起來了,一個小區同時有兩三家。
但是很遺憾,我看到的大多數采耳店關門了,也就幾個月時間。
個人覺得這個有點像一陣風的生意,背后就是加盟商的炒作。一般來說,如果有個品類出現了一兩個比較強勢的加盟商,就可能會刮起一陣風。這些年每年都會出現這樣的品類,過兩年又銷聲匿跡。能夠留下來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很少很少。
去年,和采耳店類似的有火鍋調料超市,也就是去年才遍地開會,感覺平均每個小區都有兩三家了。供過于求,必然會倒下一大批。
這種一陣風的生意要不要做呢?我覺得可以考慮,但是做法一定穩健。
就比如采耳這個事情,需求是有,但需求的挖掘需要時間,市場需要培育,攤子不可鋪得太大。我小區外面從去年開始一共有四家采耳店,有一家早關了,有一家過完年關了,還有兩家開著,都裝修得很好,還挺大,很少見到有生意,老板估計也進退兩難。
有那么兩三次路過,我還想進去體驗一下,但最后還是放棄了。我想,我某天肯定會進去的。我暫時無需求主要是時間問題,感覺休閑的時間長,太罪過了。每次理發,我都是催著洗頭的小哥趕緊洗完,頭部按摩更是免了。
怎么從降低風險的角度做起呢?有一次,一位老板問:
老陳,我想在老家河南的一個縣城開個采耳店,店的面積50平方,可目前就我一個人,想招兩個采耳師,一時半會也招不到。如果招不會的,學采耳也要收個一兩千費用,這樣更不好招人。做我們這行,學采耳都是要收費的。
我本人初次創業,創業資金也就十多萬,開不了太高的工資,現在正在為招不到人發愁,有沒有好的辦法?
我當時就建議老板先不要開店,看能否提供上門服務,就是誰有采耳需求,預約好時間后再上門。這樣模式的重心就在如何宣傳如何積累顧客。為了接觸到首批顧客,我建議老板可以在他們縣城投幾個公眾號廣告,或者其他形式的廣告,比如當地抖音網紅推一推,借此加上一部分人微信,就可以起步了。
我最擔心的是采耳的需求能否撐得起一個門店的運營,所以采取先獲得客人做出口碑,后開門店的方式起步,成功率也許會更高。
我想到了需求密度這個詞,每種生意的需求密度是不一樣的。大眾產品需求密度高,比如快餐,便利店,走幾步就一個店都沒問題,有些生意需求密度低,比如右撇子店,糖尿病餐廳店。開店時,能不能撐起一個店的生意就需要考慮的。
當然,解決辦法還有其他,比如,店里除了采耳服務外,還提供一些更加大眾的服務,甚至通過大眾服務引流,從而讓大眾認識到采耳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做個調研: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點擊鏈接: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點擊: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