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大部分美好的東西,其實,都是可以被設計出來的。
這些都是基于對我們人類行為和心理的研究,回想過去,自己有在哪些場所,哪些情景中有過什么難忘的回憶嗎?
這些是如何策劃的呢?智慧的靈長類說:
不管你體驗什么項目,不管你體驗的時間多長,中間經歷了什么好的壞的,只要有一個點讓你足夠滿意和一個 happy ending,那么你最終對這個項目的體驗印象就是滿意的和happy的。
以上,就是服務界尊崇的一個管理概念和行為模式,叫峰終定律。
01
什么是峰終定律?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經過深入研究,發現我們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時與結束時的感覺,這就是峰終定律(Peak- End Rule)。
這條定律基于的是我們潛意識總結體驗的特點。
我們對一項事物的體驗之后,所能記住的就只是在峰與終時的體驗,而在過程中好與不好體驗的比重、好與不好體驗的時間長短,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
所以峰終定律強調,強化用戶“峰”與“終”節點時的正向體驗感受,才能讓用戶對整體體驗產生正向回憶,且記憶時間更長。
其由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 研究得出,專業術語就是說:
我們的體驗記憶是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和結束時的感覺,無論是好的不好的,我們感受最深的那刻,將會定性我們對這次體驗的印象,這里的“峰”與“終”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關鍵時刻MOT” 。
比如:你去一家餐廳吃飯,菜品不錯,服務員服務也很周到,但是結賬時,你想要老板優惠點,老板說:“不能優惠,我們這都是明碼標價的”。當你要開發票時,老板又說:“今天開不了,要到后天才能給你開”。此時你會不會覺得體驗很差?
餐飲行業最具代表性的海底撈,它給顧客創造的峰值體驗包括:等候時的小零食、免費美甲、免費擦鞋、千紙鶴抵現金、消毒熱毛巾、皮筋、手機防水袋……
如何制造峰終體驗呢?《行為設計學》給出了三種方法:
1、制造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總之,就是用特殊的方式給人們帶來特殊的記憶。通過設計儀式感,讓用戶感受到此時此刻的與眾不同,從而形成深刻的品牌記憶。
比如:上餐儀式(太二:好吃的酸菜魚來了)、海底撈各種無法拒絕的排隊服務、松哥的海鮮第一鏟…。
2、突出重要性:
把用戶的某一個體驗過程設計得特別重要,并讓其感受到。比如:星巴克一定要在紙杯上手寫出顧客姓氏,就是為了讓顧客覺得被尊重重要…。
3、制造驚喜:
你要給與客戶超預期的體驗,讓他記住非比尋常的瞬間。比如:亞朵酒店從客人第一次入住,到他再次入住的整個過程中間亞朵服務有十二個節點(下次專文介紹)。
昨天,我們也將餐飲18個服務流程的MOT體驗設計完整解析了一遍,詳見:提升回頭率,餐廳體驗的18個關鍵時刻!
02
峰值定律模型如何用呢?
現在,商界都認識到了峰值定律的關鍵時刻MOT的作用,但到底如何使用呢?
如圖所示:
橫軸為時間軸,縱軸為情感軸,正向是開心滿足的,負向是不開心反感的。
時間軸上的曲線是體驗某項事物時的情感變化曲線。
曲線是根據不同項目,不同群體的體驗描繪出來。最頂端的波峰值得注意,如果是負向的峰比正向的峰還高,那這個體驗最終是導向于負面印象的。
在設計服務體系的時候,要重點關注幾個峰值,可以將資源傾斜在頂端的正向波峰段,盡量降低負向的波峰段,最后的終值再導向正面峰值。
根據我最近去的一家餐廳,我畫了一個體驗圖。
在去餐廳之前,網上的評價讓我產生認同感,所謂的認同感,在消費者行為中,也叫共鳴;在營銷上叫種草。
產生共鳴(有共同價值觀)之后的的確認參與,就叫拔草,這就是簡單整個品牌的體驗過程。
說回那家餐廳的體驗。
有一道菜讓我印象深刻:創新在形式,味道也不輸。
記得那日服務員端上來一窩石頭,提醒我:“小心,特別燙。” 讓我萌生好奇之心,點了蛋的,蛋呢?
看著服務員在我眼前熟練地把蛋漿澆上,滋滋滋~~冒著熱氣的石塊頃刻間就把蛋給煮熟了,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
對于其他菜品,味道也是在線的,此處不一一列舉。
首要的吃感滿足了,其實其他的,都是錦上添花。
比如:配套的餐具,在這里感受到了他家的別出心裁,一個如意形狀的小碟子,放著一個白色薄荷糖模樣的圓塊,清水一沖,變成濕紙巾一枚,雅致趣味。
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間,經過一條小走廊,忽看一到白墻上投射的剪影,湖水波蕩,一瓢小船激起漣漪陣陣,如有似無的音樂,相當有意境,也是舒服。
這一趟的走心我是感受到了,離開的時候亭子處有幾個字,“何日君再來”,老相好般知心。
默念,何日?君也不知!只當記你在心上。
03
案例設計:很久以前的峰值體驗
最近一段時間,每當有朋友讓設計師Mantra推薦餐廳的時候,都會不假思索地建議去嘗一嘗“很久以前羊肉串”。
從味道本身來講,羊肉串的質量是不錯的,但其他燒烤產品的味道卻是一般般。
所以,他們家的產品是符合基礎預期的,但并沒有超越期待。
促使我形成長時間記憶并持續推薦的,不是他的產品,而是他詮釋峰終定律的流程。
1、峰值體驗
“很久以前羊肉串”是如何利用峰終定律的?
Mantra還繪制了個人用餐時的用戶體驗MOT地圖。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主題式服務。
餐飲業要想在服務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2種主流的做法。
第一,遠超行業標準的服務質量,好到無以復加。
海底撈就屬于這一種,洗手幫你擠洗手液;出門下雨幫你打傘;講笑話朋友不笑時候,服務員還會幫你一起笑。
第二,主題式服務。
利用貼合產品特征的道具、服飾、環境等,讓用餐過程有極強的代入感和參與感,你不是在簡單的吃飯,你和整個餐廳在一起演一場“用餐戲”。
那么“很久以前羊肉串”是怎么和你一起“演戲”的呢?
他并沒有像70后飯吧一樣,在道具和環境上下功夫,而是在服務過程中,通過服務員的話術和情緒,把你帶去開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什么樣的神奇話術有這樣的力量?其實就一個字:“哥”。
“哥,咱們家羊肉串是特色,您看想來多少?”
“哥,肉烤好了,我幫您把火調小點,免得烤的熱。”
我仿佛在草原上席地而坐,身邊是一群互不認識、但無所顧忌的朋友,大家圍著篝火,大家都是兄弟。
簡單的話術所營造出的氛圍,打破了環境的陌生感,人群的陌生感,同時連接了我對于草原的認知。
所以話語一出,情緒一到,我就被代入了。峰值就來臨了。
2、終時體驗
再來看看在體驗結束時,“很久以前羊肉串”是怎么做的。
這次,他們又為我創造了驚喜。
就在我要踏出門的一剎那,“哥,來根免費雪糕吧。”
我的天,如此悶熱的天氣,簡直必須吃一口雪糕。
我怎么沒想到此時此刻應該要獎勵自己吃一根雪糕?
而且這小小一支,吃一根毫不罪惡,仿佛突然從別處偷來了幸福。
意料之外+直擊痛點。
整個用餐體驗又被這結束時的驚喜,拉到了新的高度。
就這樣,很久以前羊肉串通過整個服務流程,搶占了我腦中關于美食的記憶。
如果你最近來問我,我依然會向你推薦“很久以前羊肉串”。
峰終體驗設計還有個經典案例:宜家。
在宜家購物有很多不愉快的體驗,比如只買一件家具也需要走完整個商場,比如店員很少,比如要自己在貨架上找貨物并且搬下來等等。但是,顧客的“ 峰-終體驗”是好的。
一位宜家的老顧客說:“對我來說,峰就是物有所值的產品,實用高效的展區,隨意試用的體驗,美味便捷的食品。什么是終呢?可能就是出口處那1元的冰淇淋!”
總結:
我們對一項事物的體驗之后,所能記住的就只是在峰與終時的體驗,而在過程中好與不好體驗的比重、好與不好體驗的時間長短,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
峰終定律是服務設計中被經常運用的原理。在體驗設計中,依然可以通過優化峰值體驗和終時體驗,來為用戶創造更加長期的愉悅記憶。
在評判自己的體驗時,我們并不會取每分鐘的平均值,而是容易記憶起意義重大的時刻:高峰、低谷,找出MOT關鍵時刻。
這種經驗對于每一位餐飲行業人員都是非常關鍵的,成功讓消費者復購與服務體驗的MOT設計息息相關。
學會并用好峰終定律,一定能為你的品牌帶來出乎意料的收益。
今日話題:#你的”峰終體驗“是如何設計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想了解學習更多“峰終定律”,運用”MOT關鍵時刻“來提升服務體驗,可以加微信:13392164760!
-END-
、設計真言 DesignMantra
延伸閱讀
這個品類5年后誕生200億的玩家,中國餐桌鹵味行業趨勢研究
如何在近3000種小吃中突圍崛起?中國小吃產業大數據分析報告
坐擁100億,周黑鴨夫婦做起投資了,押對寶了嗎?
2021兩會落幕,給餐飲人哪些啟示?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