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店鋪裝修半年以上仍未開業。
三店延期開業
前期布點過密?
“商場要求我們12月25號一起開業,就海底撈沒開。”在北京大興大悅春風里,一家連鎖餐飲品牌工作人員略帶憤憤不平的說。
據悉,這家去年年底開業的新綜合體有7層,囊括了西貝、賢和莊、火爐火眾多餐飲品牌。但在7樓頂樓占地面積近乎最大的01/11區,海底撈店鋪依然用廣告布遮蓋。
而與大悅春風里步行不過5分鐘的星城商廈,曾經擁有一家店齡超過15年的海底撈。上述春風里的店鋪就是從此處搬去的。
圖片來源:財經網產經攝于星城商廈和大悅春風里
春風里海底撈店鋪旁的公共通道,發現了待安裝的火鍋后廚用具。一位在店裝修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可能6-7月開業。”
“他們之前在大興集中開了4家。” 星城商廈的招商人員向記者暗示了春風里店鋪延期開業的原因。
據調查,海底撈天宮院店、綠地店、鴻坤店、水晶港店的開業時間集中在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左右。而若加上春風里待開業店鋪,5家店之間的車程都在10-15分鐘左右。
一段時間集中的開店是否造成了分流,既而導致后續新店開業的延遲?一位曾從事過火鍋餐飲業務的人士稱,“如果能夠預期到開業后人流量不行,不如延長裝修時間來推遲開業時間。”
記者注意到,上周一中午12點20分,大悅春風里的餐飲店鋪,每家大多只有3桌客人。服裝店鋪也基本無人進店,整個商場人流量明顯不振。
除卻春風里,兩次延期的海底撈悠唐店,以及裝修半年未見明確開業日期的合生匯店,也都存有疑點。
記者在海底撈悠唐點的裝修告示上發現,其開工許可證上最早的施工期限是3月1日到3月31日。隨后第一次延期到4月底,第二次延期到6月30日。記者咨詢公示上的兩位負責人,獲得的延期理由是,中途裝修方案有變化,包括把電梯間囊括進去再裝修。
有意思的是,在離悠唐店不到500米,海底撈的日壇店和華普大廈店也多開業不久。其中,后者剛開業一年,其店員卻在近期走向離店鋪500米開外的大街上散發“贈菜卡”。
圖片來源:財經網產經攝于悠唐和合生匯
是綜合體自身吸引客流不夠嗎?記者上周日中午前往合生匯,這家地下兩層的餐飲專區人潮涌動。12點半左右時,絕大多數店鋪的上座率在8成,個別店鋪還需排隊。該地一家餐飲門店工作人員透露,海底撈在這里裝修已半年。
海底撈官方回復財經網產經,“合生匯店正在籌備中,具體開業時間尚未確定。”記者發現,該店鋪外部張貼的今日已消毒告示停止在1月23日。
多店臨時歇業或開啟超長裝修期
個別商場等不起開始找下家
店鋪裝修時間長之所以顯得反常,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源于裝修時間越久,合約內經營時間越短。正常商家都不會這么選擇,除非裝修是經營策略調整的一個借口。
記者撥打美團上海底撈北京多家顯示暫停營業的店鋪發現,
天通苑華聯店從去年10月開始后廚升級,至今未確定重新開業時間。
順義華聯店稱自3月起裝修,最早9月能裝好。
上地華聯店4月8號開始裝修,承諾8月底恢復營業。
老店新開的望京港旅店去年8月裝修,歷時9個月,本月17日才重新營業。
橫跨冬季火鍋旺季,少則半年多則9個月的耗時,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也不是正常現象。“要么是裝修重大紕漏,一些審核沒通過。但大品牌一般不會出現這種錯誤。畢竟租金還是要交的。”
但對于突然歇業的海底撈,不是每個綜合體都等得起,有部分商場已經開始找下家。
一位北京密云區朗福兒童廣場的招商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的海底撈店鋪從4月15日開始突然歇業。“給海底撈的優惠租金是每個月每平米2.2元。剛開業兩年,現在1200平米的店不開了,給我們商場造成了影響。所以我們正在找下家。”
另一家開業兩年便歇業的還有海底撈馬家堡新蕓城店。綜合體內里90%的店鋪已經全部撤離。海底撈是四樓占地面積最大的餐飲品牌。進入這片已沒有燈光的樓層,海底撈內里桌椅未搬離,調料區、等位區的裝飾猶在。門口的消毒日期停留在4月4日。
圖片來源:財經網產經攝于馬家堡新蕓城
樓下一家知情者說,海底撈開了兩年。另據媒體公開報道,馬家堡新薈城整體可能會被國內某知名地產商接收,甚至更名。
撇開專業開發團隊
“師徒制”一線選址過密疑超速
“如果是我,我壓根就不會去新薈城開店。”一位知情人士直言,“它四周的凱德、銀泰、華聯運營效率更高,新薈城從一開始就處于劣勢。”
該知情人士認為,目前三里屯附近海底撈店面過密,也造成內部分流。“三里屯SOHO店,因為停車不方便,每月業績在400萬元左右。”
“三里屯到悠唐也就4.4公里,這個范圍內,有SOHO店、3.3店、華普商廈店、日壇店,以及裝修中的悠唐店等近6個店鋪。對于走正餐的餐飲品牌而言,一般三公里內都不傾向開兩家店。”
如此密集的布點,在其看來,主要是內外部兩個原因。一是對外競爭上通過高密度鋪店震懾擠壓其他火鍋品牌空間。
“過去海底撈作為自帶客流的頭部品牌,投資成本并不高。海底撈可以獲得商場的各種優惠條件,包括裝修補貼。此外,商場自己的坪效指標,可能不是靠海底撈這樣的大牌實現,給海底撈2元租金,給別家可以叫價到5元。”
而內部加速開店,且在布點上出現不夠合理的傾向,在其看來,源于海底撈解散了自己的專業開發團隊,將開發權限下放至一線門店人員后啟動的“師徒制”所致。
“海底撈最早的開發團隊是聯合創始人陳勇帶的,他現在去海外做開發了。國內的開發思路從2016-2017年開始轉變,到2018年下半年開發團隊解散,只留下一些資產人員負責商鋪續約和店長培訓。而部分離開的開發人員去了樂樂茶、漢拿山、探魚這些品牌。”
該知情人士介紹到,“海底撈的師徒制表現在開店方面就是,一個商圈里,師傅可以讓徒弟去負責新店;也可以讓徒弟負責老店,自己負責新店。而徒弟甚至徒孫店鋪的獲益,師傅都可以獲利。”
從報批制度上而言,“店長向上提議,華東、華北、華南、西北的區域老大,也是‘家族長’來審批。審批依據表格評分制,包括租金、免租期、周邊人群質量和商場銷售情況都在考慮范圍。”其透露。
“高峰時期,如果一個師傅手上有3-5家店,每家店的單月業績在500萬元以上,作為師傅自己每年的收益可達到六七百萬元。”
小結
高收益和曾經的高翻臺率刺激下,海底撈開店“大躍進”。根據海底撈2020年年報顯示,海底撈目前總共才1298家店鋪。這意味著去年新開店的數量接近總店數的40%。但值得玩味的是,海底撈餐廳收入去年的增速只有7.2%。
收入增速趕不上開店擴張速度,直接導致單店運營產出數據下滑。其一線城市單店創造年收入2325.72萬元,相較于2019年的3411.38萬元,縮水了32%。
疫情和新店分流因素影響下,海底撈翻臺率也走低。其中,一線城市翻臺率由4.7下滑到3.4,新開餐廳翻臺率由4.1下滑到2.8。
“其實海底撈去年的店鋪簽約了600多家,實際只開了300多家。”該知情人士透露,“海底撈放低了開店標準,但現在已經發現了‘失速’,最近對部分不樂觀的店面叫停。”
另有商場招商人員記者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其認為,海底撈去年一年開544家新店的擴張速度是虛胖,尤其是集中在某一個區域密集開業。
對此,財經網產經向海底撈方面求證上述閉店情況,但截至發稿,未獲得明確回應。
也許,年凈利驟降86.8%的數據壓力,以及單店平均產出的下滑,暗示著曾經備受用戶和商場追捧的海底撈,如今已不再是火鍋消費和招商的最佳選擇。
大開眼界!
這20個火鍋“新物種”絕對能引燃一整夏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語嫣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15093193565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