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看到這樣一副畫面:下午2點鐘左右,一個奶茶店門前,一位員工坐在地上的紙板上,而面前則是放著盒飯的凳子,員工享用著自己的午餐。 很可惜,當時沒有拍下這張照片。 這樣的場景引起了我的好奇:其實不遠處就有一個美食城,為何店員不用完餐再過來,而是選擇坐在店門口用餐? 我上前與他聊了聊。 店員在店門前用餐 事出有因 /// 當我走到這位店員面前,他此時正揚著頭喝著水,看見我后微微一笑,我也向他用微笑表示友好,并詢問:“為何不在店內或者餐廳里吃完再過來呢?” 他有些吃驚,隨后回答:“店里面空間不夠,而且公司規定不能將有氣味的食物帶入店內,避免食品污染。” 我繼續追問,前面就是美食城,完全可以吃完飯再過來。小伙子依然一笑,說店內最近缺人手,現在幾乎都是新人,生意高峰期剛過,怕再有什么事他們應付不來,所以點了外賣,自己在店門口吃飯,心里踏實一些。 當我感慨這位“中國式好店員”盡職盡責的同時,一個更大的問號產生—— 相比有固定休息時間的寫字樓、工廠里的員工,或者類比分時段經營且提供工作餐的餐飲店店員,大部分奶茶店面積較小、工作時間彈性,這些店員又是如何解決吃飯問題的呢? 奶茶店員工用餐——輪流制 /// 奶茶店的上班方式多采用“輪崗制”,而他們解決工作餐的方式則是“輪流制”。 一位店員透露,自己所在的門店,一般中午、晚間會有30分鐘的吃飯時間。這個時間段是除了上洗手間以外,最寶貴的休息時間。但有時候生意太好,這一時間常常被壓縮到十幾分鐘,冬天生意過忙時,送來的外賣常常變冷了,也還沒有時間吃上。 在接受采訪的店員中,有不少人表示,其實在哪里吃或者吃什么,他們并沒有太大要求。生意好,那種忙碌感會讓自己很充實,但最受不了兩件事: 1、店內領導或老板不關心自己是否需要用餐,生意好時只是一味的要求再頂一會兒。 2、由于是輪流吃飯,往往吃飯是一個人,難免會產生孤單感。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是從其他行業轉過來的人,對于這種節奏容易產生不習慣。他們會感覺交流的內容,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缺少了生活的樂趣。 店員用餐問題 考驗門店管理藝術 /// 輪流用餐制下,店員何時用餐,誰先用餐,考驗的其實是店內領導或老板的管理與領導藝術。 一位連鎖品牌區域經理告訴我們,奶茶店員工的流失一直是困擾他們甚至是更多品牌的“小麻煩”。員工的離職與幾個因素有關: 1、薪資待遇 2、晉升空間 3、幸福感 薪資待遇、晉升空間可以通過制度來調整,但是員工的幸福感,一方面與前兩個原因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店內管理,以及門店氛圍脫不了干系。 僅以工作時間吃飯來說,到了飯點:店內主管是否有主動提醒、安排人員吃飯?生意忙時,是協商安排誰先吃,誰后吃,才不會影響店內正常運營?員工如果點外賣,但因沒有時間吃,飯變涼了,能否為其想辦法加熱?…… 這些問題的背后,需要店內主管對于員工的“戰斗水平”、店內繁忙度、工作的先后緊急進行了解與判斷,才能做出較為合適的安排。 一個優秀的店長或門店經營者,不僅應該是制度與標準的執行者、管控者,也應該是“門店情緒”的主導者。 生意忙時,如何解決員工的疲勞感? 生意差時,如何讓員工產生斗志? 員工出色地完成任務,如何讓其獲得榮譽感? 店員之間或與領導之間產生誤會沖突,如何盡快化解矛盾? 店員與消費者產生爭議,如何在不影響員工的情緒下,做出讓顧客獲得滿意的解決方案? …… 而在門店內,一些優秀的老員工講述了另一件事,也讓我深有感觸。 他們盡心盡力為門店打拼,人手不夠的情況下常常加班。但老板對于這些老員工的付出逐漸習以為常,甚至認為加班是本分,對于其辛苦視而不見,有時會令其寒心。 這些,雖然并不能直接影響到營業額的提升,但對于門店的基礎建設,甚至是在面臨競爭時店內能否上下一心去共同面對,都是潛在的因素。 茶飲化競爭正在進入專業化階段,標準、制度、研發、營銷之外的“精細化運營”也才剛剛開始。 /// 7月15號,由中國飲品快報舉辦的『飲力向上』年度教育課程第二堂課,將由服務于業內多個茶飲連鎖品牌的特約講師——運雷軒主講。 在他與上百家連鎖的服務過程中發現,茶飲連鎖的品牌升級基礎是人才升級。連鎖品牌需要建立人才的選用、預留、培養、考核等相應機制,才能有效打通人才供應鏈。 在此次課程中,運雷軒將與成長型茶飲連鎖品牌老板們共同探討并揭秘“茶飲連鎖人才復制”密碼。 7月15日 武漢 我們不見不散! ARTICLE 文章 運雷軒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單純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