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勺子課堂
創業九死一生,一個疏漏可能會導致滿盤皆屬。
所以經營者經常會不時的焦慮:那些可能導致終敗的致命錯誤,到底會出現在哪里?誰會給自己最終的致命一擊?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一下風險。
風險往往是不可預知的事物,風險的主要特征來自于:不可控。可控的事物本質都不算是真正的風險。
那么不可控的要素到底有哪些?想想看,不可控事物的構成實際有兩個方面:需要控制的風險本身,以及風險發生的時間。
世界最大基金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曾說:真正決定創業成敗的是“時機”。
小米創始人雷軍也曾有過類似表述,所以雷軍創辦的基金名為:順為資本,告誡創業者創業要順勢而為、看準機會,乘風而起。
既然成功如此,那么我們也可以反推,失敗的主要成因仍然與“時機”有很大關系。
當我們在考慮經營風險時,大部分經營者討論最多的是經營本身,而輕視背后的時機變量。所以由此推論,很多意想不到的錯誤往往是:正確的事情,發生在了錯誤的時間。
在理清時機這個風險變量后,我們來看看“事”本身,什么樣的“事”最容易成為風險?
在這里我的答案是:被證明過可以成功的“事”。而它存在的特征往往是企業上下共同篤定的某種共識。
你一定會說,都被證明可以成功了,怎么會是風險呢?沒錯,這種認知恰是99%的人都會犯的錯誤。
首先我們先反推一下:從邏輯上,如果一個事情被證明它會失敗,經營者就不會去做,也就不會成為風險。所以會出現問題的事反而往往是被證明可以成功的事。
因為,一旦被證明正確,經營者就會形成“經驗”,并持續堅持、篤信。而這種持續的篤信的堅持,加之“時機”的變量,就會變成經營中顯著的風險。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將結論規整為:經營中難以預知的風險往往是一開始證明是正確的事情,或在經營過程中某個時點下做對的事情。
這類“風險”往往在早期的表現為“能成功”、“干成了”。甚至最終成了企業的定位、戰略,成了創始團隊的使命、愿景。但隨著時機的變化,正確的篤信和信念,往往會變成“在錯誤的時間,做了曾經正確的事情”。
我們嘗試來用餐飲行業的例子來思考一下這個觀點:
巴奴毛肚火鍋被認為是行業翹楚,在垂直品類定位精準的推動下,乘風而起。不斷打造產品主義的背后,在社會形成了巨大的傳播,甚至對標海底撈向火鍋賽道冠軍沖擊。
它的風險會是什么?
是的:毛肚。
毛肚讓消費者快速認識了巴奴,快速打開了人們對于巴奴的心智認知,在這個賽道它成為無人可比的翹楚。開始的成功讓巴奴在各個場合將自己與毛肚這個概念深深捆綁,成為創始人的執念、成為企業的信仰。
但這也埋下了潛在的風險,這無法甩掉的定位,正逐漸變成巴奴的天花板,可能的風險來自于窄眾定位雖然讓用戶快速認識了巴奴,但非毛肚不可的定位也成為人們不選擇巴奴的原因。
當然,被預知到的往往便不算是風險,真正與核心定位相關的風險可能更來自于難以預知的“時機”對舊有定位的某種挑戰,這或許將由時間來證明…
我們還可以更明確找到的例子則是它的對手海底撈,海底撈在火鍋的定位上選擇了更寬的賽道,那么海底撈篤信的是什么?
是服務。服務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賴以生存的市場認知。
但是這種認知也正在變成消費者和經營者的苦惱,海底撈圍繞服務設置了一系列的組織機制,包括脫C沖A的團隊競爭機制、解決傳幫帶的師徒制、激發勞動熱情的計件工資制…
但這也導致了優點背后的巨大隱患:1、用戶開始覺得海底撈過度服務,對海底撈的過度服務的段子層出不窮。2、給經營埋下的隱患是海底撈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
服務成為了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但對核心競爭力的加碼,也出現了過度服務帶來的服務有效性、效率下降的問題。
雖然海底撈推出了“免打擾”牌這樣的補救措施,但作為上市公司報表中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卻絲毫未發生改變,行業人力成本最高的帽子是驕傲更是風險。
人的價值被海底撈發揮到了極致,但也成了最大系統性風險。
此刻的海底撈正值壯年,地產紛紛壓低房租甚至給出補貼邀請海底撈進駐,這使得海底撈房租成本占比令人羨慕,但紅利一旦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風險…你可以說這或許就是它的模式,但這種深以為然的認知,或許恰是危機難以被準確判定的原因。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從一些大品牌的定位改變中看出,如陳鵬鵬鵝肉飯店定位變為陳鵬鵬潮汕菜,樂凱撒榴蓮比薩更名樂凱撒披薩,背后的原因與巴奴十分類似。
風險從不會“一下子”出現,并且“瞬間”干掉你,你所認為的風險便不是風險。而你天天強調的、篤信的,卻可能是最需要自己長期警惕的,這似乎違背人性,但卻真實存在……
最新一期
《科學開店必修課》
火熱報名中
8月9日開課
添加班主任微信報名
立即0元學!
線上課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