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宣來源 | 勺子課堂
看過標題或許你有個疑問,為什么數據化前面要加上“連鎖”?
因為數據化的前提是大量數據的累計。單位時間內,數據“量”積累速度取決于“規模”,而數據量越大往往數據化發揮作用也越大。
如今,如果你想邁入連鎖擴張階段,那么數據化是你躲不開的課題。因為數據化已經成為了餐飲行業的“基礎設施”,和每個老板的“必修課”。
聽到這兒或許你會說,這又是saas平臺拿來忽悠人的一套話術,那么,從一個第三方角度,我來給你講幾個生動的觀點。
束從軒的下意識與德克士的指揮中心
在2021年舉辦的CCFA長沙大會上,我向已經擁有1000+門店的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拋了這樣一個問題:老鄉雞已經擁有1000家門店,那么第1001家門店會是什么樣子?
束從軒想了一會兒回答:“不知道!”當時我有些詫異,他緊接著說“消費者在各地所展現的需求都不太一樣,很難說未來的1000家、2000家門店老鄉雞會怎么開,我們也需要向消費者學習。”
我緊接著追問:在連鎖化的道路上,無論開到多少家門店,背后不變的是什么。
束從軒快速而斬釘截鐵的回答道:數據化!
5年前,當時我有幸參觀頂新集團,四董魏應行帶我們走遍了頂新集團的每個角落,其中令我震撼的頂新集團的“戰情室”。與之最類似的場景大概是火箭發射中心的樣子,數個超大屏幕,前面坐著時刻關注數據的工作人員。我隨便指了一個屏幕問道,這代表什么數據。
魏總答道:是門店溫度與門店營業額之間的關系。
張勇與雷軍的碰撞
在一次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和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對話即將結束時,雷軍隨口說了一句:頂級的企業其實都是相似的。張勇隨即問道為何相似。雷軍回答:頂級的企業都是在規模的解決個性化的問題。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如何才能規模解決個性化的問題?
海底撈的做法是使用會員制,記錄用戶數據,努力從數據中尋找顧客的個性,并在每次服務中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這便是為何海底撈曾擲下千金用iPad點餐,在智能機還不普及的時代,iPad成為了海底撈用戶數據化的原始載體。
喜茶數據化背后的華為主義
任正非有一句經典名言:要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做決策。
喜茶一夜爆紅后,門店數瘋狂增加,到2021年喜茶的小程序用戶已經超過3500萬人。喜茶的數據官透露了這樣一個邏輯:比起很多連鎖企業做數據是為了總部更好的決策,喜茶的一線門店數據BI系統并不是為了讓總部決策更優,而是讓“一線”聽到更加清晰的炮火聲,把決策的閉環封死在一線,而數據的作用是加成一線覺得準確性。
這三個例子都指明了數據化的重要性,數據如今已經成為了連鎖餐飲企業的基礎設施,而數據累計背后的邏輯都指向了一件事:更好的了解和服務用戶。
無論是一線決策還是總部決策,數據化將“用戶需求”更加具體的展示在了品牌經營者的面前。
在以上觀點中,我更加認同那句:頂級的企業都是規模化的解決個性化的問題。而數據的價值則是讓個性化需求得以被記錄,數據化的歸宿是服務人的行為,最終讓人的行為更加精準有效。
最新一期
《科學開店必修課》
火熱報名中
8月9日開課
添加班主任微信報名
立即0元學!
線上課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