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吃點心。開一家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客人的港式點心店,一直是我的夢想。” ——蔡瀾
食神蔡瀾是香港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他將吃吃喝喝,快樂有趣視為生命中之要事,與金庸、黃沾、倪匡并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但他最喜歡的卻是一個有人味的人。
77歲的掌柜蔡瀾懷著傳承正宗點心文化的匠心,想要
開一家年輕人真正喜歡的點心店。
“嘆一盅兩件”(享受一盅香茶、兩件點心之意)的口頭禪,這也是老廣們飲茶時的習慣搭配。
倡導大店純手工。這一來就不太符合餐飲業近些年提及的降本提效,以西貝、莆田、避風塘、海底撈等為例,我們別看這些品牌有著大大的明檔廚房,但它們基本是用中央廚房配送的標準品。
200萬元,翻桌率一天最高達
15輪,月平均達
12輪(以深圳萬象天地誠品生活店為例)。
北京西直門的蔡瀾港式點心專門店為例,該門店面積約420平方米,后廚占了150平方米,門店廚師更是高達40多位,品牌方表示,由于門店的產品都是手工操作,門店早上10點開業,廚師們6點多就得到崗。
點心的制作過程在每家店幾乎做到了全流程的明檔,廚房的朝向是顧客的用餐區,這樣,整個廚房都在顧客眼皮子底下工作,“手工現做、眼見為實”,給了顧客天然的信任感。而這在一定程度上,
讓消費者在產品的價值感與體驗感中感受到品牌價值。
“什么叫港式點心呢?
香港的做法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靈活應變,但保存傳統,保留傳統點心的原汁原味精神,絕不投機取巧。
”
遵守正宗手工制法的前提下,再通過新鮮食材搭配,讓口味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及物有所值。目前,在“蔡瀾港式點心專門店”的一眾產品中,其中有12款產品是
原創產品,原創占比達28%。
遵循正宗制法,大膽創新,絕不為了創新而創新,本末倒置,丟了傳統的味道。
通過這個現制與現做的過程,讓產品的價值感與體驗感都能夠增強(這點和上海蘇小柳是相似的)。
一間以蔡瀾先生命名的餐廳,加入了蔡瀾先生的文化印記,它可以做的精,但不可以做的不好,背后的堅持就和品牌基因有關了。
秉持傳統文化,而又不讓文化過于沉重的做法。讓許多文化的印記,存在于品牌表達之中,增加了品牌的獨特性,也能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感。
需要有對都市人生活方式的理解。
總結
合理取舍,懂得
在傳統與創新中取得平衡……或許,這是“蔡瀾港式點心專門店”能跑贏餐飲市場的關鍵!
《新餐飲營銷力》
一書中結合案例和方法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注《餐飲界》視頻號
獲取每天最新餐飲資訊
并可獲取價值999元線上課程+行業數據報告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子然媒體部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