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諾“決不漲價”的海倫司漲價背后:食材瘋漲“菜比肉貴”…

    「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10月27日下午,曾承諾“決不漲價”的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發布致歉信宣布漲價。
    近期,中國牛肉上漲,電價上漲,新一輪漲價潮來襲,餐飲業雪上加霜,面臨“漲價沒生意不漲沒利潤”的兩難選擇。
    供應鏈危機、原材料上漲,正在向下游的消費餐飲傳導。10月28日的最新消息,麥當勞表示,因成本快速上漲的壓力,將上調美國餐廳的菜單價格。
    美國漲價潮的關鍵點,仍然是供應鏈危機。中國菜價波動出現“菜比肉貴”現象,也是降溫下雨極端天氣下的蔬菜短缺和相同的供應鏈難題。
    01
    萬億餐飲巨頭也要漲價
    面對這一輪來勢洶洶的漲價潮,麥當勞也扛不住了。
    10月28日,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美國快餐巨頭麥當勞表示,將上調美國餐廳的菜單價格,以跟上成本快速上升的步伐,今年到目前為止,僅美國餐廳的員工工資就至少上漲了10%。
    麥當勞的成本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美國員工的工資水漲船高;另一個是原材料、紙張等其他用品價格上漲。
    據美國麥當勞內部高管透露,自第二季度以來,麥當勞的美國餐廳的平均工資一直在上漲, 平均漲幅已超過15%,且即使是提高了薪酬,麥當勞仍面臨招聘困難的問題。
    除了工資外,麥當勞的食品原材料、紙張和其他用品的價格也在上漲。據外媒援引麥當勞高管表示,預計麥當勞今年的商品成本將增長3.5%至4%。
    很顯然,人工工資、供應鏈價格的全面上漲已經給麥當勞帶來了較大的壓力,麥當勞預計,菜單上的價格相比2020年將上漲6%。
    相比成本上漲,韓國的麥當勞面臨的供應鏈危機更嚴峻。據當地媒體報道,韓國首爾的麥當勞餐廳的生菜都處于斷貨、短缺的狀態,消費者購買的漢堡中,都沒有生菜,一度登上韓國熱搜。
    下游消費巨頭開始被迫漲價,意味著,全球供應鏈危機仍在發酵,從全球配送、貨運到燃料、食品等領域的成本都在不斷增加。
    就在漲價消息傳出前夕,麥當勞披露了最新的業績數據,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收為62.01億美元,同比增長14.6%;第三季度的凈利潤為21.5億美元,同比增長5%,雙雙超出市場預期。
    財報公布后,麥當勞股價連續飆升,2個交易日漲超漲超3.8%,最新總市值回升至18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16億元)。
    除麥當勞外,其他餐飲消費巨頭也開始醞釀漲價,以抵消工資的上漲,以及肉類、包裝、植物油和其他商品成本的上漲。
    星巴克周三表示,將美國員工的平均時薪從14美元提高到17美元,但招聘仍然困難。百事可樂此前也表示,飲料瓶短缺、原材料漲價、卡車司機短缺……來自供應鏈的挑戰正在不斷增加,可能會在2022年年初再次提價。
    最近肯德基在美國市場無炸雞可賣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根據媒體報道,最近美國肯德基被爆出雞肉產品供應不足,缺雞肉成為了餐飲供應鏈的難題。
    墨西哥餐廳Chipotle Mexican Grill、Del Taco Restaurants和Chili在內的連鎖餐廳都公開表示,已經提價,以彌補成本上漲的損失。
    種種跡象表示,全球供應鏈危機和上游原材料的漲價,正在向下游消費行業傳導,或將加劇全球通貨膨脹。
    02
    海倫司也“不得不”漲價了
    不僅美國食材短缺漲價,國內也是漲聲一片,食材、電價、菜比肉貴…
    10月27日下午,海倫司在公眾號正式發布“致歉信”,表示近期各項成本的上漲,產品進行價格上調,預計本次漲價會給海帶們(海倫司對于顧客的昵稱)每人次的消費帶來1塊左右的負擔。
    以下為海倫司致歉信全文:

    親愛的海帶們: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我們要漲價了。

    預計本次漲價會給海帶們每人次的消費帶來1塊左右的負擔。

    Helens創業至今,正是因為所有海帶的熱愛與支持,我們才有了現在的規模。為此,我們一直心懷感恩,致力于把因為規模帶來的每一塊、每一毛錢的成本下降,回饋給海帶們。

    面對近幾年原材料、包裝、物流等成本的數次上漲,我們咬緊牙關,堅守住了Helens現在超性價比的價格體系。

    2018年12月,Helens所有小啤酒從十幾元/瓶降價到10元/瓶。

    2019年6月,科羅娜、百威的價格從10元/瓶降價到9.8元/瓶,海倫司系列啤酒降至7.8元/瓶。

    2021年3月,1664從12.9元/瓶降價至9.8元/瓶。

    但隨著最近一輪各項成本的再次上漲,我們不得不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

    明日起Helens將提升部分產品售價。比如,喜力漲價9分;百威、科羅娜等漲價1毛9分。主要產品漲價明細見下表:

    我們再次誠懇地向所有海帶致歉,對不起。

    同時也請大家放心,Helens將永遠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為打造年輕人的線下社交平臺而不懈努力。

    Helens海倫司

    2021年10月27日

    從公眾號留言來看,消費者對于海倫司漲價并不抗拒,甚至紛紛留言調侃海倫司一分一毛的錙銖必較:


    “投訴你標題黨!以后人均漲5塊錢以下別通知我!漲1塊錢也能算漲價?”
    “好可愛的漲價呀!一如即往的支持helens!”
    “你這也叫漲價嘛,敢不敢漲一塊錢讓我看得起你?”
    ……
    當然,大張旗鼓的強調自己漲價“1毛錢”,這無疑是海倫司的一種營銷方式。利用自家粉絲群體的年輕化、接受程度高,把漲價轉換成對自己的“吹捧”。看似是漲價,其實是無形中宣傳自己的低價策略。
    假漲價,真營銷,海倫司只花了1毛錢,就能登上熱搜,引來話題無數。可見它的營銷實力也是小酒館賽道當之無愧的no.1。
    憑借著每瓶酒不到10元的“超高性價比”,海倫司逐漸出圈,并吸引了一批年輕消費群體。
    海倫司瓶裝啤酒的售價均在10元/瓶以內,遠低于同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同行對某款百威啤酒的售價為15元至30元/瓶,但海倫司的價格可以做到5折甚至更低。此外,海倫司不設開桌費和最低消費。
    此前,海倫司創始人徐炳忠曾表態:“決不漲價,還要不斷地降價!”海倫司也在《致歉信》中稱,即使近幾年原材料、包裝、物流等成本數次上漲,但海倫司每年都會進行一輪商品降價調整。
    例如,2018年12月,Helens所有小啤酒的價格從十幾元/瓶降到10元/瓶;2019年6月,科羅娜、百威的價格從10元/瓶降價到9.8元/瓶,海倫司系列啤酒降至7.8元/瓶;2021年3月,1664從12.9元/瓶降價至9.8元/瓶。
    這次海倫司違背“承諾”的背后,其實是原材料漲價潮效應不斷向下游產業蔓延,“極致性價比”敵不過成本上漲的困境。
    海倫司此次調價,并沒有在消費者群體中掀起太大波瀾,但資本市場的態度卻不同。
    致歉信發布當日,海倫司收報16.26港元/股,跌1.45%,市值約200億港元。相較19.77港元/股的發行價,海倫司上市一個多月,股價已經下跌17.75%。
    03
    菜比肉貴,食材漲價下的餐飲業應對法
    最近“菜價”話題沖上了熱搜。
    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至18日),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平均批發價每公斤4.87元,較9月底上漲8.7%,較近3年同期均價上漲16.8%。
    菠菜13元/斤、西藍花7.98元/斤,有些地區的西藍花甚至超過了10元,甚至有網友吐槽,他們那里的西藍花17元一斤,比豬肉還貴。
    蓬蒿菜12元/斤、茭白7.5元/斤、紅米莧6元/斤、青米莧8元/斤……放眼望去,各類蔬菜的價格都有點“辣手”,有的甚至快趕上豬肉了。
    菜價貴了,餐飲店會漲價嗎?
    1、“你敢漲價?隔壁海底撈就是教訓!
    一位火鍋店老板直言,食客們對價格最敏感,餐飲店不會隨意漲價。
    在一個小范圍調查中,10家餐飲店中只有2家表示會調整價格,但僅限非熱門菜品。
    去年海底撈就因為漲價鬧出一場風波。
    疫情下海底撈恢復營業后,消費者發現多份菜品漲價:一份米飯曾漲至7元、小酥肉50塊錢一盤等等,結果在網上引起“公憤”,即便海底撈解釋漲價是受疫情影響,企業面臨生存壓力,但架不住網友們不買賬,后續海底撈以調回價格、道歉來平息了這場風波。
    2、
    菜價漲,對餐飲店的影響大過老百姓!
    為什么這么說呢?
    仟福粥點一位負責人說,比如菠菜比肉貴,我大不了不吃了,但餐廳不能隨便改菜單啊。
    菜價一直有波動,但餐廳不可能經常改菜單。
    一餐飲老板發來的10月份兩種蔬菜進貨價
    “實際上,每年肉蛋蔬菜價格都有一個周期性的波動,只是最近波動的幅度較大”。
    東莞市連鎖餐飲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徐波介紹,農產品種養殖過程中,受天氣的影響較大,因此價格也會隨之上下浮動。例如今年入秋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遭遇了連續降雨,導致蔬菜產量降低;持續降雨也增加了工人采收勞務費用;基于天氣影響,大部分蔬菜運輸成本也會增高;再加上蔬菜難以長時間保存,即便有些蔬菜屬于存量蔬菜,也無法補足當季欠收所產生的窟窿。
    疫情發生后,蔬菜價格一直未有明顯降低,只不過今年秋季,由于特殊天氣等原因,使得蔬菜價格變得更高而已。
    3、面對挑戰,除了死扛菜單不漲價還能做什么?
    首先,這時候就是檢驗企業日常功力的一個契機了。
    “舉一個例子,我們有一個做粵菜的企業,因為以往給原料供應商結款及時,基本不拖欠,雙方合作良好多年,供應商最近主動提出先供貨,貨款不急,這給餐飲店緩解了很大的壓力。”徐波說,重視供應鏈的企業,就相對有優勢,依托企業良好的采購能力,能抵御部分風險。
    傳統餐飲企業往往不重視供應鏈環節,采購渠道、方式傳統,自認為是甲方,拖欠貨款成為業界一個普遍現象。
    徐波表示,近幾年,尤其是疫情之后,餐飲行業快速迭代升級,連鎖餐飲規模壯大,包括食材采購的整個供應鏈得到重視及快速發展。因而連鎖餐飲品牌比傳統餐飲店更能抵御菜價波動帶來的負影響。
    其次,短期替換大幅漲價的菜品也是部分餐飲店的應對措施之一。繼續尋找品質、產量、行情常年穩定的可替代蔬菜原料用于研發新產品。
    對于如何應對市場上食材普遍漲價的現象,三十六味·匠豬蹄的林俊環也給出了他的答案:
    一是研發新產品,找可替代或常年價格波動不大的材料;
    二是是如果用量大的 去打通上游渠道;或者通過類似期貨的方發 鎖定未來一段時間的價格;
    三是組合套餐,平衡毛利。但實際操作還要和自身定位、品牌、目的等去結合。

    很多人擔心這輪蔬菜漲價對餐飲業長期影響很大,這個問題在市場方來看,已經給出了應對的措施。
    據了解,為了平抑價格,有的市場方已放松了包裝要求,允許蔬菜在產地初加工后就運往市場,避免因為服務原因造成價格上漲。
    而南北的供應鏈也逐漸趨于穩定,據悉,大白菜批發價已經開始下降,業內預計后期菜價還是會出現季節性下滑。而且,隨著各地天氣轉好,生產恢復,菜價有望穩中有跌。
    未來一段時日,菜價升至頂點之后應該會出現回落現象,這對餐飲企業來說,或許算是一個好消息,餐飲人也不用太過擔心,及時做好這段時間的應對措施,才是關鍵。
    -END-
    來源 | 南方都市報、餐飲O2O
    整編 | 小貝

    延伸閱讀

    • 一座城一個店!Live house為啥突然火爆了?

    • 疫情過后,新餐飲時代拼的到底是什么?

    • 6000字干貨:打造品牌的56條真經!

    • 蘭桂坊“進軍”前海,千億級“酒館”賽道分一杯羹?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18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04:06
    下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1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