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周期”、“寒冬”幾乎成了今年餐飲業的關鍵詞。
2022年還有機會嗎?有哪些值得投資的項目?
通過觀察分析,餐見君篩選出6個最具潛力的細分品類,它們身上有一個共性:小。
第 1011 期
文 | 小耿
1
盤盤麻辣燙
五六十平的小店,街邊攤的場景,矮桌子低板凳,人均30~40元,屋內門前都坐滿顧客,煙火氣十足……
2021年盤盤麻辣燙的爆火,實現了創新破局。
如今的盤盤麻辣燙品牌多是近兩年新冒出的,有的半年開出400家店,還有的連續獲得3輪融資,只今年新成立的相關企業就超過500個品牌(企查查數據顯示),發展勢頭非常之猛。
▲ 各路品牌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
通過觀察發現,馬路邊邊、大龍燚、百味記等知名火鍋品牌,已紛紛入局,好比煮小簍由百味記小郡肝串串香創始人操盤,老街秤盤則是由馬路邊邊扶持,辣盤盤背后是黃三爺創始人黃飛。
近幾年,在楊國福、張亮這一麻辣燙雙雄做火后,有許多品牌也開始對這個品類進行嘗試,但卻鮮有水花。
而盤盤麻辣燙之所以能夠實現破局,除了以“南派麻辣燙”“麻辣燙升級版”的標簽制造差異化,其兼具快餐和正餐的屬性和多元化的產品結構,也更能滿足當下消費者的多樣性需求,且輕資產的小店,也符合疫后的投資潮。
前不久,餐見君在對百味記小郡肝串串香創始人溫志國采訪時,他提到:“預測明年,該品類會迎來全面崛起浪潮,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解決供應鏈穩定的問題,產品的品質才是最終競爭力。”
上榜關鍵詞:多元化;投資潮;創新破局
2
一人食酸菜魚
近兩年來,酸菜魚市場的熱度雖然與頂峰時的火爆有一定距離,但新入局選手并不少。
酸菜魚新注冊企業的高峰期是2017~2019年,即使是在疫情沖擊的2020年,也有3300家企業誕生(企查查數據顯示)。根據大眾點評所展示的數據,一線城市的酸菜魚門店數量同樣有增無減。
諸如董小姐一人一份酸菜魚、愛魚者酸菜魚飯、魚的錯等品牌,目前已開業的門店數量均在150家以上(數據來源:窄門餐眼)。今年十月,同為酸菜魚快餐品牌的把愚酸菜魚,獲得3000萬的天使輪融資,這無疑又一次給該賽道注入了“原力”。
如今,酸菜魚“變小”“變快”的趨勢已經成為主流,這不僅僅是商家對于翻臺率的要求,更是為了順應消費者的需求。“一人食”和“懶人經濟”的崛起,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都在推動著“中低價位”、“可堂食可外賣”的一人食酸菜魚的發展。
而在后疫情時代,一條成熟的品類賽道,或許更被創業者關注。酸菜魚快餐賽道也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未來可期。
上榜關鍵詞:趨勢;一人食;懶人經濟;成熟品類
3
蝦滑、酥肉單品店
火鍋食材出圈,開出專賣店,早已不是新鮮事,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蝦滑和油炸小酥肉。
通過觀察發現,如福前小酥肉、羅酥肉等主打油炸小酥肉的品牌,在近兩年開始大舉擴張,有的品牌甚至在2021年,一口氣開出87家門店。
而如蝦圓圓、好好丸、李喜歡等手打蝦滑品牌,門店數已超過100家。
以蝦圓圓為例,2020年開出39家門店,而到了2021年,則瘋狂開出77家,在全國遍地開花。(數據來源:窄門餐眼)
當許多餐飲品牌相繼大規模關店的同時,這些單品店卻迎來了擴張期,頗有大舉搶占市場之勢。
其背后原因其實也不難被發現。
當下,供應鏈企業都在追求“大單品”、“極致單品”,而這些蝦滑、酥肉專賣店品牌也都在詮釋這種理念。近幾年,如逮蝦記、美好等供應鏈企業的不斷做大做強,也為這些單品店的大舉擴張解決了后顧之憂。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發生轉變,精準消費的頻次開始增多。蝦滑、酥肉,作為在火鍋消費場景中,點單率較高的兩大食材,早已收獲了一大批“粉絲”,如今開出專賣店,必然會成為眾多消費者的精準消費對象。
在風口到來時,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
上榜關鍵詞:風口;大單品;精準消費
4
小火鍋
呷哺呷哺的股價暴跌,大規模關店,給小火鍋這一品類蒙上了一層陰霾。小火鍋這一品類真的不行了嗎?事實恰恰相反。
從今年四月份開始,吉野家、和府撈面、老鄉雞等跨界品牌,開始相繼推出小火鍋。如和府撈面一口氣推出六款小火鍋,吉野家甚至開出了火鍋店……
而以小火鍋為主的自助火鍋店發展同樣亮眼。
根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近兩年,如農小鍋、仟味一鼎、七掌柜等自助火鍋品牌,門店數增長態勢并無放緩趨勢。其中仟味一鼎在今年一舉開出55家門店,實現了總門店數破百的成就。
餐見君認為,小火鍋的優勢其實就在于一個“小”字。店小,輕資產、輕運營、人效坪效高;鍋小,順應了一人食消費趨勢,且本身具有快餐屬性;消費小,主打性價比,客單價維持在30~55元,瞄準低端消費人群。
眾多餐飲大牌之所以選擇小火鍋這一品類,進行產品擴充,也正是因為小火鍋本身所具有的這些特性,能夠在當下得到很好的發揮。
作為餐飲行業香餑餑的小火鍋,在未來也將會吸引更多企業布局。
上榜關鍵詞:跨界;產品擴充;逆勢增長
5
地攤火鍋
地攤火鍋,是貴州省最有特色的民間火鍋之一。如今,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這個原本低調的市井火鍋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顧客知曉并接受。
今年七七地攤火鍋的爆火,更是將這一品類推向了風口。一間15張桌子的火鍋店,最高峰時每天能接待160多桌,客單價50元,日營業額卻能達到兩萬多……
根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如今的七七地攤火鍋總門店數已達到69家,勢頭十分強勁。
地攤火鍋的異軍突起,短視頻或許是其必殺技,但在這背后,差異化場景創新;小面積、低投資的模型;正餐快餐化的打法,才是一套完整的組合拳。
通過仔細觀察地攤火鍋這一品類,你會發現,如今這一火鍋細分賽道還未誕生第二位知名品牌,市場空白較大,與社交平臺龐大的關注度和曝光量對比,顯得有些矛盾。
但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對這一品類的認知已經被打開,而對于即將入局的新選手來說,也將有著更大的發揮空間。
上榜關鍵詞:市場空白;火鍋細分;快速崛起
6
串串香
串串香自2017年迅速躥紅后,僅兩三年的時間,熱度便開始迅速下降,甚至亂象叢生。
然而2020年,一場疫情的到來,給串串香打了一劑“強心針”。憑借著低客單、煙火氣兩大特點,再次迎來了紅利期。
2020年,串串香門店數在整個火鍋行業中占比達到23.21%,與2019年的13.6%相比,比重顯著提升(數據來源:章魚小數據)。
餐見君通過收集資料發現,2021年,門店數前十的串串香品牌中,60元左右客單價的品牌有五家,占據半數席位。其中,袁記串串香以60元人均位列門店數第三名。
前十名中甚至出現了兩家人均20+的品牌,陳鋼串串香、圍辣串串香。由此可見,這一品類已經逐漸開始回歸初心,實實在在比火鍋便宜的同時,也在進一步精確化目標人群。
而隨著火鍋產業化日趨成熟,越貼近消費者生活的餐飲消費,越能搶奪更多流量。這對于煙火氣息濃厚、社交屬性較強的串串香來說,無疑又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期。
上榜關鍵詞:洗牌;復蘇;機遇
寫在最后
疫情的反復,讓經濟社會充滿著不確定。時常有讀者在文章下方給餐見君留言說:“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先活下來。”
是的,并且這種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對于已在“城中”的餐飲人來說,穩中求勝是關鍵;而對于想要入局的選手,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前提下,選擇一種抗風險能力較強、投入成本較小、回報周期較短的小店,更為合適。
切勿在資本大規模涌入某一行業時,而盲目跟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最后,你最看好哪種小店的前景,歡迎投票。
丨盅盅火鍋還中不中丨
閱讀最多、留言最多或
分享最多的前3名(共9名),就有機會獲得
火鍋食材盲盒禮包。我們將在2周后推送開獎,記得關注餐見君小雪(vx:hgcj88888)的朋友圈~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