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蛋黃、香菜、黃皮、油柑、榴蓮、人參、桂皮、八角,當茶飲研發們絞盡腦汁開發新品時發現,即使將所有食材都進行“拼接”,似乎也很難滿足消費者們的獵奇心。
惆悵、焦慮,讓他們“被迫”將目光轉向了產品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包材。
當2017年,“瓶子茶”打開了茶飲包裝的腦洞后,他們驚奇的發現,奶茶原來不只可以是紙杯與塑料的形態,還可以有這么多創意。
雖然上海的熱紅酒大賣,讓今年圣誕飲品找到了“節日亮點”。但八角、桂皮、橙子的味道還是有人適應不了。
如何簡單操作,又能烘托節日氣氛?這個任務落在了瓶子上。一顆圣誕樹造型的瓶子完美解決。
沒有酒精的啤酒奶茶已經有吸引眼球的點了,再加個蓋碗,就像在茶館喝奶茶一樣享受愜意時光,這種體驗也令人期待。
這種方式做出來的產品叫炭烤奶茶,出現在一家餐廳中。
用餐前,在陶壺中加入奶、糖、茶,然后以炭火慢煨,你可以說它是奶茶,也可以說它是“湯”,總之儀式感滿滿。
拿捏就是這個腔調。
買杯奶茶送口鍋。
將小料放在砂鍋內,吃的時候再將奶茶或椰漿倒入。你說它是甜品,它就是甜品。你說它是奶茶,它就是奶茶。
總之,要的就是與眾不同的感覺。
最近上海火得不要不要的“TONIC BAR”。
嚴格來說,這是一個外帶形的雞尾酒店。為了讓雞尾酒的優雅、個性體驗感與外帶隨走隨喝的便利性相結合,人家做了一個小創新。
杯子單獨裝,當然不是常見的塑料杯或紙杯,而是類似雪克壺金屬感的杯子,當然也有竹節杯。喝的時候再倒進去,即可。
金屬質感的杯子不只是TONIC在用,喜茶的聯名店上也在用。足見這種杯子,多受“潮人”喜愛。
為了啥?
一切不都是為了你們拍照方便,甚至是帶到辦公室或聚會中“顯擺”嗎!
雞尾酒吧創意爆棚,傳統奶茶也新意十足。
你看這家,用帶有米香的茶葉做奶茶。但這個賣點還不夠,所以在杯子外再加一個竹筒,你說這和雞尾酒有多大差別。
它不被拍,誰被拍?
前面我們說到了用蓋碗做奶茶,在成都,蓋碗是個標識。
所以本土品牌結合當地小吃做了一個“三大炮蓋碗奶茶”。本土文化與潮流飲品的結合,就等同于具有共鳴感的創意飲品。
本土文化有只是體現在包裝上。當然也可以用地標性建筑進行模擬。
比如,北京的茶太良品就將天壇做成三種不同顏色、風味的“茶凍”,放入了奶茶杯中。
到北京,總要留點紀念。為了證明去過,最簡單的方法,喝杯“天壇奶茶”就夠了。
甜品杯裝化、甜品飲品化是趨勢。
但消費者有時既想要甜品的甜蜜,又想要飲品的清爽。這事兒還得交給杯子。
分體式設計又渾然一體,上面是甜品碗,下層是飲品,甜品碗上有吸管孔。用勺子、用吸管,邊走邊吃的體驗,完全可以辦到。
放玩偶、放麻將,將自己“偽裝”成香水、酒、包或者一塊蛋糕。
有時飲品杯的設計也不完全具備功能性。目的純粹到就是為了那回眸一眼。
就是這回眸一眼,讓多少研發、廠家們挖空心思,徹夜難眠。
向這屆飲品人們的用心與創意,致敬!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見水印)
·
ARTICLE
文章
小W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