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繼鄉村基、老鄉雞、七欣天等餐飲品牌傳出上市消息之后,作為連鎖面食品牌之一的和府撈面亦證實,擬實施境外(預計香港)上市計劃。
事實上,此前有傳聞和府撈面計劃赴境外上市,但均未獲證實。直到周五晚間的的一則公告,證實這一傳聞的真實性。值得注意的是,和府撈面在2021年11月獲得來自騰訊的融資。
根據在A股上市的絕味食品公告,該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參股公司江蘇和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擬實施境外上市計劃,并與和府撈面相關股東方于1月27日簽署了《江蘇和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之重組框架協議》。
絕味食品公告中還提及,和府撈面本次擬進行境外上市的事項,不會對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對其持股比率產生影響。
若成功實現境外上市,將拓展更多融資渠道并推動其業務的長遠發展,同時也會對公司帶來積極的正向影響。
01
屢次受資本青睞, 上半年扭虧為盈
和府撈面是一家中式面食直營連鎖餐飲品牌,成立于2012年,擁有中央廚房供應鏈的面食品牌,被視為國內新興餐飲賽道的龍頭。
據數據顯示,和府撈面全國門店總數目前384家,以品牌直營為主,少部分機場門店為特許經營。和府撈面主要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其中上海門店數量超過了100家。
在和府撈面快速發展的背后,該公司股東的陣容亦十分強大,有騰訊、絕味食品等公司參投,目前分別占股11.54%和4.47%。其中絕味食品的子公司自2015年10月開始參股。 和府撈面于2013年開設第一家門店,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撈面全國門店總數超340家。其中,2021年新增門店數較2020年翻番,全國約2天新開一家店。
根據和府撈面方面早前給出的數據,其已連續多年保持50%以上的營收增長,日銷售超15萬碗面,年服務大于5000萬人次。
2020年下半年起,和府撈面單店營業額已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店鋪平均營業額55萬元/月,坪效4800元/月,人效5.5萬/月,客單價則為45元。
2020年,和府撈面的營收為11.07億元,凈虧損為2.15億元;2021年上半年,和府撈面的營收為8.46億元,并實現了1385萬元的凈利潤。
事實上,除面食業務外,和府亦在持續孵化多個餐飲子品牌和零售品牌,即基于供應鏈體系、組織體系、品牌體系的不斷優化和自我迭代,將主力品牌的優勢壁壘快速延展至新品牌。
2021年4月30日,和府全新品牌“小面小酒”首店正式營業,除上海首店以外,“小面小酒”計劃2021年年內布局50家——小面小酒目標人群擴展至都市年輕消費群體,通過“餐+酒”模式營業時段覆蓋到一人食、社交小聚、微醺夜經濟、下午茶等多元場景,強勁拉動工作日晚市及周末營業額。
而和府另一孵化品牌“財神小排擋”,攻占不同價格段市場,以拓展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當前,“和府撈面”是和府餐飲平臺第一業務曲線,新品牌“小面小酒為第二業務曲線”“財神小排檔”作第三曲線。
此外,和府零售板塊也正在蓄力,“和府到家”橫向拓寬新零售消費場景,發展高品質、多元的主食及配菜小食產品,現已推出20余款零售化產品,包括鮮煮面、微波米飯、預制菜等,明星產品在電商平臺中月銷過萬。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至2017年,和府撈面就曾先后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5000萬元B輪融資以及1億元C輪融資。2019年7月,和府撈面宣布完成2.15億元C+輪融資。
而在2020年年末及2021年年初,和府撈面分別獲得騰訊投資、龍湖資本領投,華映資本跟投的4.5億元D輪融資、以及CMC資本領投,眾為資本、老股東騰訊、龍湖資本跟投的近8億元E輪融資。
換言之,
和府撈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累計完成近13億元的融資,并創下面館業年內最高融資紀錄。據天眼查數據,在2020年到2015期間累計獲得6輪投資。
據了解,E輪融資的估值在70億元的量級,約10億美元,儼然成為一家獨角獸公司。
IPO前,絕味網聚資本持有和府撈面16.92%的股份,為最大機構投資方,騰訊則持股11.54%;其余持股超5%的投資方還包括龍湖資本、CMC資本以及華映資本。
在E輪融資完成后,和府創始人李學林指出:“餐飲行業從不缺乏機會,在資本市場火熱的關注下,和府更應該冷靜地內省:市場正在快速地變化,企業今天的系統優勢和應變迭代能力決定了今后能否在長周期中屹立不倒。
02
為何資本爭先進入面點賽道?
和府撈面當下所屬的面食,是當下餐飲業中備受關注的明星賽道。面食賽道從去年突然爆火,背后的原因很多。
此前,蘭州拉面品牌張拉拉獲得了順為資本和金沙江創投的投資,估值約1億元;另一品牌馬記永也獲取了挑戰者資本、險峰長青等機構的青睞;以小面起家的“遇見小面”近期宣布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該品牌估值近10億元人民幣。
還有五爺拌面也快速獲得3輪融資,資本的加持下2年內實現破千家連鎖店,發展速度和規模創下歷史之最!這也是面食賽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機構看好面食行業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面食賽道處于有品類無品牌、連鎖化程度低的狀態中,部分公司們針對某個細分需求或某個創新點做了升級,再配合上高客單價、連鎖精品化的定位,進一步提升了面食品類的溢價,從而有了快速擴張、獲利的想象空間。
面食賽道,市場潛力不是今年才有的,之所以選在2021年入場,資本考慮的還是兩件事:口味標準化技術成熟,可以大幅復制門店。
限制連鎖率的口味標準化問題,也已經被解決。和府撈面早早搭建了中央廚房,鮮菜品類更少的五爺拌面和馬記永則采用了中央工廠來生產湯底。
料理包和預包裝配送至各個門店,一碗碗面的風味,可以被還原得一模一樣。
曾幾何時,聊起肯德基、麥當勞的連鎖化,被夸獎的頭號功臣必是“口味穩定”,而現在,技術突破讓流程復雜的中餐也變得標準化了。
面食賽道的全面繁榮,還離不開市場起到的優勝劣汰的規則,在疫情的沖擊之下一些經營不善的商鋪早已經“關門大吉”,這就釋放了面食賽道的市場空間,留給新型面食品牌發展的機遇。
同時面食賽道發展成熟,不論是供應鏈還是冷鏈運輸端,整個體系發展完備,能夠保障面食的新鮮可口,對于消費者來說,對新品牌的接納,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逐漸釋放,促進了消費。
面食賽道的發展,不僅吸引了大批的投資,同時也創生出大批的“網紅店”,如何實現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避免出現“曇花一現”的窘境,這是對于眾多店鋪的考驗,相關的市場品牌專業人士指出,建立品牌可以從人、貨、場三個維度出發,做好服務,打造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品牌。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輪面食升級,向上,面臨高端品牌同質化競爭;向下,面臨夫妻老婆店的擠壓,需要企業持續創新和組織力建設。
此前包括海底撈、奈雪的茶、撈王、綠茶、七欣天、鄉村基等餐飲公司均選擇港股上市,但已經上市的海底撈、奈雪的茶在資本市場表現卻差強人意。
自2021年2月17日之后,海底撈的股價從85.80港元跌至16.38港元,期間跌幅達80.14%,而奈雪市值也下跌一半以上。
目前雖然消費低迷,但市場對于餐飲消費股的未來情緒十分高漲,這也加劇了投資者對該板塊前景的信心。
就在1月29日,有消息稱,全球門店超過6000家的楊國福麻辣燙最快2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加上同在1月份曝出的七欣天、鄉村基赴港上市,看來2022開年便開啟了餐飲上市潮,相信今年還會有更多餐飲上市企業。
在資本的助力下,餐飲頭部品牌迅速提升市占率。以目前最熱的火鍋市場來看,在港股上市的海底撈、呷哺呷哺已經成為頭部,并與第二梯隊拉開距離。
此前曾有投資人表示,在整個底層不成熟的時候,大家的發展速度差不多。而現在的情況是,基礎設施已經建設好,一旦有資本介入,可能就會形成十倍百倍的差距。
事實上,鄉村基們登陸資本市場,也為一級市場投資者打開了退出渠道,利于吸引更多資本進入餐飲行業。
目前,港股與A股合計餐飲上市企業僅十余家,上述分析師認為,疫情影響消退后,或將有更多資金流入這一行業。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