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訂閱,學會用新思維玩轉互聯網
從老鄉雞以2億元打響了2018餐飲融資第一炮開始,到近日連咖啡獲1.58億融資加持,餐飲品牌的高額融資案例已不下5起。 就在兩天前,一個消息刷爆餐飲圈:天圖資本、周黑鴨成立30億元規模基金,目標直指餐飲消費升級和“新零售+”。短短幾個月,風險投資與餐飲企業的“戀愛”似乎過渡到一種“饑渴”階段。 事實上,當“互聯網+、O2O、新零售”的風口接連吹向餐飲行業后,這個曾被視為資本“避風港”的實體行業,已盛裝來到聚光燈下。 而餐飲企業在談到品牌愿景時,會把資本擴張的目標做更多意義上的延伸,嫁接資本的模式也有了更多落地場景的探索。 在完成行業洗牌和升級迭代后,2018年餐飲產融結合,正在步入下一個“深水區”。 這波資本“流量”,越刮越狠 資本與餐飲的第一次接觸,不太愉快。 俏江南從一時風光無二到爆發股權危機,最后黯然褪掉光環; “中國火鍋第一股”小肥羊經歷從上市輾轉到2012年被百勝收購、退市; 湘鄂情主營的高檔餐飲業績在2013年直線下滑,直接更名為“中科云網”; 味千拉面2011年“骨湯門”事件爆發,股價跌幅超三成,市值蒸發65億港元…… 資本的野心,一度變成了“玻璃心。而顧慮消失,源自“互聯網+”風口下的模式探索和消費升級概念下行業的自我迭代。 以往食品安全隱患頻發,財務不規范,管理失位,行業標準化程度低等行業特征逐步褪去,品牌由專業化到連鎖化的落地路徑和退出機制逐漸明晰。 2015年,以弘毅資本為首的創投圈把目光投向了新型互聯網快餐,于是,我們看到了黃太吉靠一個煎餅融資1.8億,西少爺完成對肉夾饃的標準化定義后融資1620萬美元; 2016—2017年,得到資本青睞的餐飲品牌更是高達兩位數之多,020模式下的餐飲逐步爆發,典型代表如海盜蝦飯,當然,也不乏瘋狂刷屏的喜茶等網紅餐飲; 到了2018,新零售賦能下的餐飲模式似乎正在占領高地。 資本對餐飲的追逐,一旦爆發,源源不斷。 資本追逐的目標 也是創業者們的創業方向 如果復盤一下資本嫁接餐飲的量化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模式創新、品類機會以及盈利空間。當然,也會包含對餐飲人的關注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 關鍵點在于,所有的量化目標是建立在餐飲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之下。80 后、90 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吃好吃少”的訴求和以“吃飽”為主的供給存在斷層。 據《餐飲投融資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在資本的眼中,以下幾種餐企操作類型是投資的關注點: 1)高端高利潤餐飲的價格收割 過去的壽司品類在國內單價極高,毛利也很高,打完5折依然還有七八成毛利,當中存在著巨大的利潤差。 選擇的品類,如果存在著價格的巨大毛利差,就會存在價格收割的機會。 “N多壽司”的出現,直接干掉了高昂投入的門店裝修,依然呈現高品質的壽司,但價格僅僅是過去的2-3成,完成對壽司品類的價格收割,迅速國內開出1000多家門店。 2)低品質餐飲的”品顏”升級 如盒飯、面條、油條、麻辣燙、燒烤等街邊小吃,過去的老店,價格上已經很低廉,但環境臟亂差,食品安全是一個大問題,產品呈現沒有美感。 桃園眷村把豆漿油條店搬進了高品質的商場、街鋪,在環境、原材料品質、產品呈現的美觀度上做了巨大的提升,一夜成為網紅品牌。 3)泛餐飲的精細化垂直 徽菜的”徽湘肴” 更名為”楊記興”臭桂魚,當它把臭桂魚做到極致,在消費者心中作出了形象改變,短短兩年,北京快速開出了十幾家分店,生意相當火爆,它做的依然是安徽菜,但代表著臭桂魚。 “巴奴”在火鍋品類中分化出”毛肚火鍋”,當它在這個品類做到更精致,做到最好,成為這方面專家的時候,快速在鄭州地區脫穎而出,生意和價格都遠遠超出海底撈。 從想滿足顧客所有需求,到只滿足你最能滿足他們的部分需求;從樣樣都想做好,到只把一樣做到更好,每一次泛餐飲的精細化垂直都帶來了一次巨大的消費升級,也帶來了顛覆。 這幾乎可以成為接下來創業者的參考方向。 《報告》中認為,在中國,任何一個細分品類都能釋放出無限的想象力。 第一,未來優化后的地方特色小吃 比如說涼皮、鍋盔、牛肉丸包括云南的豆腐等,將地方小吃全國化,是優化后的全國化。 第二,食品安全的溯源會成為投資方向 主打各種魚類、海鮮類原材料的餐企。 第三,要留意技術的革命,它在創造也在毀滅 比如蒸魚設備有沒有可能兩分鐘就蒸好,很多東西都在發生變化。 如果要出現BAT級別的餐企, 嫁接資本是唯一途徑 有一個比較殘酷的現實:在突破了4萬億規模后,我們依然沒有從中國的餐飲市場發現一家BAT類型的品牌誕生,即便強如海底撈;連鎖化的發展路徑仍無法得到一個完美的實施方案,以麥肯為代表的洋餐頭部品牌我們依舊學不來。 設想一下,如果從中國餐飲市場裂變出一家BAT類型的企業,實現連鎖化最終國際化,嫁接資本似乎成了唯一選擇。 資本之于餐飲,是品牌連鎖化發展過程中一個強力推手,資本能夠為餐飲品牌導入資源、資金還有戰略陪襯,助力品牌快速成長,實現標準化,構筑品牌護城河,搶占用戶心智。 更為深遠的影響是,餐飲的上市目標變得越來越現實。 中國資本市場至今已有27年歷史,但直到今天,我國的餐飲業,只有15家上市公司。而眼下這些上市公司中,更多的集中在港股。 《報告》中提到,“今天中國的餐飲企業大多停留在規模本身,而在系統化、標準化的制定上差距特別大,差距在于深度、精度,而不在于規模。而餐飲未來千億級別的出現不是單一品牌出現,而是通過大量對市場已經發生規范的品牌進行收割。” 而伴隨整個產業升級,如新零售,消費升級、食品安全、消費金融領域活躍的投融資,或為整個餐飲的資本化操作帶來新的行業規范和新的契機。 許多資方認為,“未來 5-10 年,國內一定會出現千億級別的餐飲企業。上市的不一定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餐飲巨頭,可能是比較早走向資本市場的一家,或者幾家新興餐飲公司。” 而目前國內餐飲市場高度分散化,即便是最牛的餐飲公司,比如海底撈、西貝,它們也只占這個市場很小的一部分比例。 所以,未來餐飲的賽道會很大,而缺的是選手。核心是新進入者需要沉下心來,專注于餐飲,而不是噱頭。 來源:職業餐飲網(zycy168)編輯:Eddy | 統籌:鶴九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云味館|Kao鋪|蠔門九式|西尾抹茶|石客照明達美樂|丸龜制面|撒椒|沙縣小吃
【活動/廣告投放】
孟小姐:13424391712
微信號:mengguimiao
【公關/營銷/推廣】
林小姐:13798211722
微信號:Rita-Lam
【加入餐飲界社群】
微信號:chohuobang
【原創轉載】
微信:wuya099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