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級大IP《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震撼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 熱評

    掃碼訂閱,學習餐企三力打造

    時隔4年,餐飲業頂級IP《舌尖上的中國》再次震撼來襲。

    目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定檔春節,將于大年初四20時起在中央電視臺1套和9套同步播出。每天1集,每集50分鐘,共分8集,主題分別為: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

    此時正片尚未播放,參某今天和大家一起回顧過去幾年,《舌尖上的中國》對餐飲業的影響。

    《舌尖上的中國》是國內餐飲紀錄片的執牛耳者。對于這部紀錄片,業內人表示這并不是一部拍給餐飲從業人士觀看的紀錄片。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的重心不是美食,而是美食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在央視首播后,在網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據了解,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平均收視率有0.5%,第四集的收視率有0.55%,超過了同時段的所有電視劇。

    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央視播出,其收視率同樣遠超同時段的所有節目。據公開數據顯示,不計算整個網絡平臺的觀看量,其收視率便達到了2.57%。

    這是一部出乎意料受歡迎的紀錄片,同時也給餐飲從業人士帶來一系列影響。

    特色美食迎來翻身機會

    《舌尖上的中國》以人文的角度出發,介紹了許多地區的特色美食,比如血腸、火腿、魚頭泡餅、黃饃饃、西湖醋魚、白切雞……

    美食和故事的完美結合,讓傳統的美食得到了一次翻身的機會。

    1、小面,成重慶特色餐飲名片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部第七集,重慶小面在片頭露面2分多鐘,便在全國吃貨的腦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時,《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也讓餐飲創業者認識到小面的價值。在市場的推波助瀾下,重慶小面已經成為除重慶火鍋外的第二張重慶特色餐飲名片。

    此后,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重新小面餐廳,以及重慶小面培訓班。市場上甚至出現3.2萬8天出師的培訓班。

    據2016年的經濟數據顯示,重慶小面在餐飲小本投資加盟行業中占據著25.7%的市場份額。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2、五常大米,成優質大米代表

    與重慶小面一樣,東北五常大米也憑借《舌尖上的中國》打了翻身仗。自從五常大米在《舌尖上的中國》露臉后,迅速走紅,簡直成為了大米界的“最強ip”。而五常大米中的稻花香,更是一躍成為優質大米的代表。

    除此之外,陜西吳堡張家山空心掛面、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茸、諾鄧火腿等在舌尖上露臉的特色美食也迎來了春天,在電商平臺找到了銷售的新渠道。

    露臉的餐廳乘勢而上

    除了特色美食以外,《舌尖上的中國》也讓很多露臉的餐廳得到了大眾的關注。節目的火爆,幫這些上了節目的餐廳打了一個全國性的廣告。

    成立于1999年的旺順閣便是受益者之一。

    2012年,“國八條”的出臺,使得國內高端餐飲受到了巨大的沖擊。2013年,旺順閣結合了魚頭+餅+魚湯烹制出“魚頭泡餅”,并確定了以“魚頭泡餅”作為品牌特色菜品的戰略思路。

    魚頭泡餅在《舌尖》播出之后,旺順閣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關注。此后,旺順閣乘勢追擊,積極通過營銷擴大宣傳效果。

    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以自己為代言人,擲重金在電視、新媒體等渠道上做廣告。張雅青抱著一條大活魚的宣傳廣告,出現在了北京三環四環路上的一些公交車體上,十分顯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根據旺順閣公開數據顯示,其2015年全年魚頭銷量高達300萬斤,銷售魚頭41萬個,魚頭泡餅的點擊率高達95%以上,就僅僅是魚頭泡餅這一道菜就超過了總銷售額的80%。

    互聯網常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無疑,旺順閣便是這樣一頭成功站在風口上的豬。

    同樣借助《舌尖上的中國》快速發展的還有在成都一帶小有名氣的曉宇火鍋。片中1分58秒的鏡頭,使得餐廳受到了火鍋愛好者的關注,并迅速被網友找到門店所在。此后,各地的食客和加盟商絡繹不絕。在經歷一系列曲折的擴張之后,曉宇火鍋逐漸走上正軌,在多地開放加盟,門店遍布全國多個城市。

    然而,并不是所有登上節目的餐廳都能迎來發展的新機會。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專題為南派面食爭得一席之地的老牌傳統面館、廣州市內少數還堅持傳統手制面條的竹園竹升面老鋪(和平西路8號)則因業主突然加租逾一倍,于2012年6月18日結束營業。此后,聽聞店主重新尋了門店再次開業。

    最驚艷的借勢

    西貝借舌尖瘋狂掘金

    能登上節目自然可喜,可是登不上節目不代表沒有營銷機會。借勢營銷也是餐廳趕熱潮的選擇。

    其中,借勢營銷做的最好的當屬西貝莜面村。借勢《舌尖1》黃饃饃而大獲成功的賈國龍,被業內戲稱為“餐飲圈最大的投機分子”。

    2012年,《舌尖1》捧紅了黃老漢的黃饃饃。其后,西貝果斷與黃老漢簽約,并在全國38家門店公開銷售黃饃饃。短短90天時間,西貝一共賣出黃饃饃300萬個,平均每分鐘售出90個。同時,其北京連鎖門店客流量同比增長10%。

    西貝借力黃饃饃,一夜躥紅,并迎來高速發展的機會。2012年初,西貝全國總共38家店,黃饃饃事件后到2013年底店面總數達到62家,兩年翻了近一番。而且開一家火一家,排隊人數均位列所在商圈前三甲。

    《舌尖1》對于西貝品牌來說就是“天上掉下來個神饃”。因為它有人物、有故事、有沖突。在這個傳播爆炸的社會,一個品牌要想與眾不同,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必須要有故事,一個品牌如果沒有故事或者講不出好的故事,是很難打動消費者的。

    而《舌尖2》播出后,西貝故技重施,斥資600萬買斷《舌尖2》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當時《舌尖1》7集的播出周期為一周,雖然緊接著進行了重播,但它所掀起的熱潮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頂多不會超過三個月。因此,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內抓住機會,便是西貝此次借勢營銷的成功關鍵。

    參某說

    在知乎上,不止一位餐飲從業者對這部紀錄片發表了負面的評價。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一部單純的美食紀錄片,更像是一個個的美食故事。甚至有廚師朋友說,與日本《孤獨的美食家》相比,《舌尖上的中國》無法讓人產生食欲,是失敗的作品。

    誠然,對于《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參某認為,餐飲人更應該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而不是挑毛病。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曾說過,“一個品牌要是沒有故事,或者講不出好故事,在這個時代是做不起來的”而《舌尖上的美食》正是這樣一個講故事的美食紀錄片。

    做好菜品是餐飲的根本,而講好故事則是品牌發展的機會。

    原創聲明:本文屬餐飲界(微信ID:canyinj)策劃整編,轉載請注明來源www.canyinj.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麥當勞星巴克熊貓快餐喜家德

    達美樂西少爺肉夾饃好色派沙拉胡桃里

    云味館Kao鋪蠔門九式西尾抹茶達美樂|丸龜制面|撒椒|沙縣小吃

    中央工廠|跨界組合|淡季營銷餐廳管理|飲品數據|公關案例

    【活動/廣告投放】

    孟小姐:13424391712

    微信號:mengguimiao

    【公關/營銷/推廣/炒作】

    林小姐:13798211722

    微信號:Rita-Lam

    【加入餐飲界社群】

    微信號:chohuobang

    【原創轉載】

    微信:wuya0990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報名!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9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2月12日 23:26
    下一篇 2018年2月13日 02: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