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產品的選擇,我以前說過一句話:選擇什么樣的產品就意味著以后過什么樣的生活。我第一家店是中餐,每天跟、廚師,油膩和焦慮打交道,后來做甜品才過上了人間正常生活。對于產品的選擇,還是有挺多講究的,我在我的書里第一章有很詳細的講解。
今天來看看串串店喻老板的理解:
新手在選擇品類的時候往往根據自己的一個偏好,而不是站在商業的角度。比如有的人喜歡吃火鍋,那就想著自己去開一家,這樣自己想吃火鍋的時候就方便了。還有的人出于各種情懷和向往去開一家書店或者花店,忽略了市場需求和經營難度,最后往往悔不當初。
開店做生意是一件商業行為,目的是盈利賺錢,而不是滿足自己的興趣和偏好。那對于新手來說,有一些標準還是可以參考。
1,產品制作是否簡單和標準化。
這樣一來你就不會對廚師有所依賴,也能降低人工成本,只要是一個普通人,教上兩三天就能學會,這樣找人也好招。為什么你沒聽過多少很有名的中餐品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太依賴于廚師的水平。同理,為什么火鍋能成為餐飲第一大品類,就跟它的標準化程度高有直接關系。其他的,像串串,冒菜,麻辣燙也都是一些操作簡單標準化的品類。
2,是否具備可復制性
復制性你可以簡單理解為開分店的難易程度。它包括位置的可復制性,快餐相對于正餐的位置要求就更高,為什么呢?因為大家吃快餐的主要需求就是果腹,所以少走幾步路對于顧客來說就很重要。人員的可復制性。這就跟第一條相關了,只有簡單的才容易復制。開店成本低,這樣才能更好地復制。
3,品類沒有明顯的淡旺季屬性
有些品類的淡旺季很明顯,比如小龍蝦,羊肉湯鍋等等。怎么區分明顯,在我的理解就是波動超過40%,一般有20%左右的波動是很正常的。我之前有一個學員就是做冰粉的,他當時就沒考慮到淡旺季屬性,一年只能營業幾個月,下半年也不知道干什么,于是重新選擇品類找到了我們串串。
4,經營模式是否靈活多變 這個就是同一個品類,你能不能擺攤,能不能開小店,能不能開大店,能不能做外賣,做外賣是否方便等等。這些也是需要你提前考慮的,不同的模式對應不同的試錯成本,讓你可以從小做起,一步一步來,增大成功的概率。
5,毛利水平多少 這也是很重要的參考維度,我建議毛利率低于50%就不要做了,累死累活可能一個月下來也不賺錢。與此強相關的就是食材供應的穩定程度,比如去年魚蛙漲價非常厲害,老板忙死忙活一個月下來可能不掙啥錢。像火鍋,串串,因為涉及的食材種類多,食材的變動對毛利的影響水平就相對較低。
6,那些大熱的品類最好不碰 基本上每隔兩三年就會有一個品類突然冒出來,然后非常火,比如前幾年的潮汕牛肉,去年的醬大骨自助火鍋,現在看看基本上沒剩下幾家。有一個詞說的是盛極必衰,如此大熱一是因為背后有快招公司推波助瀾,煽風點火,二來,大熱必然導致供大于求。所以,鑒于此,對于那些大熱的品類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碰。
7,選擇那些有根有歷史的品類。
很多品類都會有一定周期,這是規律,會熱度漸漸下降。但那些存在了幾百上千年或者幾十年的品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亡,因為有歷史沉淀,有廣大的消費群眾基礎,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比如像面條,包子,火鍋,烤肉等等,基本上不用擔心他會衰退。
8,考慮地域性差異 之前有一個朋友咨詢我,他想把福建廈門的沙茶面開到重慶,問我能不能做。我建議他不要做,一是在當地缺少認知,大家不熟悉不知道,二是沙茶面的口味特點比較明顯,可能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會很討厭。并不是說一定做不起來,而是有很大的經營難度。類似的像武漢的熱干面在外地也很少看到,綿陽米粉到了成都也不好賣。
關于品類選擇的參考原則,暫時就想到這么多,歡迎大家補充,集思廣益。
以上是喻老板的分享。
3月26日,喻老板會進行第二場串串店拜師學藝項目介紹。他每天會在直播群里分享開店做生意的一些經驗和感悟,歡迎掃描關注拜師學藝的企業微信,然后進入直播群。
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起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