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3月28日,港交所披薩股再添一員。
達美樂披薩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達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勢股份”或“達美樂中國”)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股達美樂自2004年上市以來,股價已經翻了40余倍了,稱得上當之無愧的超級大牛股。
但作為達美樂中國的達勢股份依然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虧近近4.71億元,3年已虧損近9億元。
這讓我們不得不想起2019年的瑞幸赴美上市時,當時正好也處于虧損狀態,18個月虧損了近21個億。而達美樂中國的小店+外賣模式,也很容易讓人想起瑞幸咖啡。
達美樂中國,會成為中國披薩界的瑞幸嗎?
01
都想做“中國第一”
瑞幸咖啡,2019年招股上市之前發布會上,前高管錢治亞就表示,瑞幸咖啡希望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美國上市招股書上,更是直接將瑞幸定位為中國新零售咖啡第一股,想要做中國第一的“雄心”昭昭然。
此次達美樂中國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其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的比薩公司。
然而,達美樂雖然早在1997年便進入了中國,但擴張速度緩慢。直到2010年12月,達勢股份收購了Pizzavest China Ltd(達美樂比薩當時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省及浙江省的總特許經營商),達美樂在國內進軍的步伐才明顯加快。
截至2021年年底,達美樂中國依然僅有485家門店,且約57%的門店位于北京和上海。相較于中國目前第一披薩品牌必勝客的2500多家門店,還是懸殊甚遠。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達美樂就沒有反超的機會。
相反,背靠全球最大披薩連鎖品牌達美樂集團的達美樂中國,在后期可能比背靠百勝中國的必勝客,擁有更強的爆發力。
02
都在著重打造“快”
要說,瑞幸最大的幾個特點,除了優惠特別多、爆品創新、數字化外,其中之一估摸著就是快了。
瑞幸咖啡開設的門店分三類,分別是快取店(Pick-up Stores)、休閑式門店(Relax Stores)和配送式廚房(Delivery Kitchens),其中快取式門店占據了91.3%。
快取店面積一般在30~60平米不等,配置2~5臺咖啡桌椅,空間布局由后廚及倉儲區、吧臺及加工區、食用區組成。
此類店鋪的特點是:一般座位數量較少且通常位于對咖啡需求量大的地區,比如辦公樓、商業區和大學校園。這使得瑞幸咖啡非常適合自取和外賣模式,可以快速的將咖啡送到用戶手上。
而達美樂,早已實現了品牌的“快”布局。
比薩本身的門檻較低,單靠產品本身無法形成有效壁壘。1973年,達美樂比薩便提出了“30分鐘必達”的口號切入市場,把“快”變成了品牌的差異化優勢。
為了確保“快”的實現,達美樂選擇的是輕資產小店模式,類似于如今瑞幸的快取店。面積不大,配備科學的廚房和備餐程序設計、菜單精簡等措施,讓披薩的烹飪時間更短。
每家分店選址上都是精心設計,詳細分析周邊的消費人群、社區、街道、路況等,甚至連紅綠燈時長都作為評價因素。最終,總部綜合各種信息,劃定分店的負責區域。
達美樂中國門店的配送區域主要是高密度的住宅和商業區,并且在美國達美樂的基礎上優化了門店配送半徑。并且,達美樂中國還使用了專職于達美樂的外送騎手隊伍,以更為及時可靠地派送食品。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達勢股份的全職員工有2991名,門店開發與運營人員占比為91%;兼職員工有9271名,主要是騎手和門店店員。
03
都在打造“品類大眾化”
在瑞幸之前,咖啡作為舶來品,一直是小資情調的象征。
中國市場人均消費量不高,哪怕一線城市消費者,年均也不過20至30杯。與美國、德國、日本和北歐國家每年動輒數百杯的規模,根本不能相比。
正是瑞幸的“高頻率的補貼”策略,將咖啡從小資的神壇上拉了下來,以消費者喝的起、喝的懂的方式,讓精品咖啡突破原有的小圈層,走向更廣闊的大眾市場。
而披薩,作為發源于美國的洋快餐主食之一,和歐美市場將披薩當成日常主食相比,中國人對披薩的消費,依然還處于“嘗鮮”階段。
初來中國的時候,走的同樣是高端路線。
直到2019年,大量披薩連鎖店出現,創新出了更符合中國胃且價格更加實惠的產品,披薩在中國才終于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
達美樂中國是推動中國披薩“大眾化”的品牌之一。與必勝客相比,達美樂披薩在價格上更有優勢。
在大眾點評上,達美樂的客單價約為55元,招股書顯示其2021年的每筆訂單平均銷售金額為90.5元。
04
都是餐飲界“科技公司”
作為一家有深厚技術背景的強運營公司,瑞幸咖啡與傳統咖啡品牌在運營層面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強大的技術和數據能力。
瑞幸品牌初期的爆發式增長,與其高效的數字化平臺不無關系。瑞幸誕生初期,就以自建平臺的方式打通前端到后端數據和信息,實現了門店選址、門店運營、供應鏈、用戶體驗等多個環節的全鏈條數據驅動。
比如,在產品銷售層面,消費者無需排隊,可在瑞幸咖啡App進行自助下單結算,并實時獲取訂單狀態,提升用戶體驗。
由于掌握平臺所有數據,瑞幸咖啡可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推薦商品,動態調整商品折扣力度。同時有助于調整SKU和制定門店擴張計劃等。
同時,瑞幸還開發出了自動排班系統。什么時候是高峰,什么時候是低谷,由系統來配備人力、自動預測對接外賣系統。
在門店“供貨”環節,瑞幸的信息化系統會根據天氣、節日等因素智能匹配資源,而門店員工已經不再涉及該環節。
所以,與其說瑞幸是一個咖啡連鎖品牌,不如說是一家科技公司。瑞幸新零售咖啡背后是機器、數據和物聯網世界。
達美樂層面,達美樂中國CIO賴毓銘曾這樣表示。 “我們內部常說,達美樂其實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過碰巧在賣比薩。”
2021年,達美樂中國95%的外送、外帶和堂食訂單來自線上,遠高于比薩行業的平均水平(均低于70%),數字化已經成為品牌內核的一部分。
據了解,達美樂中國搭建了會員網上訂餐全渠道,包括官網、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官方APP,以及餓了么、美團外賣、天貓、支付寶/口碑等第三方平臺,這一全渠道布局在數字化功底普遍薄弱的餐飲市場里并不多見。。
2019年,達美樂中國還完全自主研發了“一體化服務中臺”,客戶不僅可以實時追蹤已離店訂單,還可以“深入后廚”,追蹤訂單從廚房準備、到烤箱烤制、再到騎手取餐時的實時狀態。
總結:
目前,瑞幸累計已有6024家門店,其中包括4397家自營店、1627家聯營店,已超越了星巴克的5557家。
雖然總盈利數上瑞幸與星巴克依然相差不小,但至少在門店數量上,瑞幸咖啡已經實現了“中國第一”的目標。
作為和瑞幸相似的披薩品牌,達美樂中國能否有機會實現其“中國第一”的目標呢?
且根據沙利文報告,2020年中國披薩市場整體規模已達到305億元,并預計在2025年前將增長一倍至62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5.4%。
且中國比薩市場的外賣銷量正在逐年增加。2020年,該業務占比已經超過了堂食,達到了157億元的規模。這對于主營“外送業務”的達美樂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由此可見,目前的達美樂中國雖然還未達到目標,但其未來潛力依然不錯。
-END-
延伸閱讀 上海餐飲業受疫情沖擊:堂食暫停、買菜受困… 餐飲人挺住!這里有一份紓困政策 餐飲人請看:疫情陰霾之下,那些照向裂縫的光! 堂食關閉、小區封閉…,刷屏的深圳餐飲紓困請愿書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