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書頻繁失效,餐飲資本退潮了?預制菜產業的瘋狂也到了尾聲? 筷玩思維 ? 2022年8月1日 08:26 ? 餐飲資訊 ? 閱讀 1從公開資訊可見,自疫情以來有多家公司的招股書頻繁顯示失效,其中不乏兩次、三次沖刺上市卻至今仍在擱淺的,(非餐飲企業)列表可見有:第四范式(Ai企業)、喜馬拉雅、KK集團、安居客、石榴集團、新力服務、富力物業、微醫、檸萌影業、花房集團、珠海萬達商管等企業(信息來源于公開渠道;一些成功上市的企業此前也多次招股書失效)。在餐飲行業,疫情后計劃上市的餐飲品牌(如鄉村基、撈王、綠茶餐廳等企業)也多次顯示招股書失效,有評論指出,疫情之后那么多家餐飲企業集中上市,卻同樣遭遇IPO擱淺,大概資本對于餐飲新股不再那么看好,加上近半年已經很少聽到餐飲企業的融資類新聞(并不是沒有),這或許說明疫情之后餐飲業遭遇了資本的大敗退?筷玩思維(www.kwthink.cn)了解到,多家計劃上市的企業招股書失效,這是眼下整個資本市場的現狀,且這個情況也并不只是存于餐飲業。幾十家企業存在IPO難,這能代表資本的大敗退嗎?又或者說,我們似乎應該重新考慮品牌發展與資本的關系了。?企業上市失敗是企業不行,還是資本不行?從資本事實可見,餐飲企業在疫情之后確實有三個可見特點:一是大家都在集中上市(相較過去),二是疫情后申請上市的企業有不少敗于多次招股書失效,三是即便成功上市,其股價在上市后部分也會陷入破發風險(跌破發行價)。在餐飲業,疫情之后遞交上市申請的企業有七欣天、鄉村基(港股)、楊國福、撈王、老鄉雞、老娘舅、達美樂(港股)、綠茶、上井等,其中有尋求A股上市,也有向港交所遞交IPO。然而事實很殘酷,一些餐飲企業為了尋求上市又是優化報表又是大膽開新店,還多次遞交招股書,但等來的結果卻是多次的招股書失效,有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失效(比如綠茶此前的數據問題),有的是因為時間到期而失效(占比并不低),還有部分是通過上市聆訊但發行不理想而上市失敗的。關于上市這個事兒,有的企業困于聆訊,有的企業困于最后的募集資金環節,比如企業在上市募資時不順利,或者擔心無法募資而被“勸退”,雖然說餐飲經營的核心不是討好資本,但上市這個事兒如果得不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這個岸是上不去的。臨在最后一步無法上岸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連邊都摸不到,這些企業或者因為過去的食品安全在上市時被詢問,又或者是因為其它輿論危機,以老鄉雞為例,老鄉雞近期的負面新聞并不少,有媒體發表了一個比較有趣的觀點:“要上市的餐飲企業那么多,為什么偏偏老鄉雞有這么多負面新聞?”通過資訊可見,老鄉雞此前被曝千余員工沒有社保、強制勞務派遣,還涉嫌虛假宣傳,包括行賄的猛料都被挖出(除了社保以外,其余事情的真實度還有待觀察),至于還有評論說老鄉雞又貴又難吃,這類主觀內容我們就不評價了。此外,還有第三方評論稱“老鄉雞已經講不出新故事了”。我們可以看到,資本的邏輯和餐飲的邏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資本邏輯當然是資本為王,資本方愛聽美好而獨立的故事,這些故事最好還是完美無瑕且可以流芳萬古的,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得能夠賣錢。由于資本的邏輯和餐飲的邏輯不同,當然在資本的視角,無法上市那必然是企業的問題(這是無法否認的,進了誰家的門,就得按誰家的規則)。?對于一家發展中的餐飲企業,資本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資本市場的動向從來不是用經驗可見的,疫情之后也幾乎改變了創業者對于資本的看法,有些企業此前說絕對不融資、不上市,疫情后也主動尋求融資并做好了上市的計劃。疫情的難關不好過,資本這一關同樣難走,絕路險境往往意味著關系的淪喪,在餐飲行業也有不少經營者對資本持負面的態度,餐飲人和資本家玩掰了的實際案例也不少,更重要的是,在疫情之后,很多餐飲企業連資本的面都見不到,更別說一些大品牌多次招股書失效了,可見資本這條船確實不好上。對于一家發展中的餐飲企業,資本真的那么重要么?以成功上市的海底撈為例,2021年海底撈總收入411.12億(同比增長43.68%,有開新店的原因),營收增長了,但凈利潤卻是負的41.63億(同比下降1446.13%)。然而這不是海底撈一家的情況,海倫司2021年財報也是類似的情況:總收入同比是正的,但凈利潤同比都是負的。這就是資本的作用,在企業虧損的時候,有資本的助力,企業可以度過一些大的資本危機,但我們不能忽略了這種助力同樣是一把雙刃劍,資本逐利,資本確實沒有講道德和感情的必要,如果一家上市企業被評為“潛力不足”,這家企業的股票就會被拋售,嚴重到甚至退市。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30日上市,上市發行價為19.8港元,之后破發又腰斬,目前股價徘徊在4-6港元,總市值也從近300億港元跌到了95.56億港元(此前玩虛擬股票還被點名了)。關于餐飲上市股,我們查詢了奈雪的茶、海底撈、海倫司、呷哺呷哺、百勝中國,它們的股價均低于一年前,從這些股價走勢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些“規律”,想要靠上市來度過發展危機,基本是沒門的。在上市之前不盈利,上市之后的股價表現也基本不理想,而如果上市之前的資金來源就出了問題,上市之后也是難以解決問題的。即使單以奈雪的茶為例,也可見哪怕是資本看中的企業,上市之后也難以力挽狂瀾。我們再來思考,對于一家發展中的餐飲企業,資本真的那么重要么?有評論指出,你是一家好企業,如果沒有大的野心,你當然可以不需要資本,但如果你的企業有問題,資本也救不了你,你強的時候,資本會成為你的青云風,你弱的時候,資本也會“釜底抽薪”。?沒有道德,資本是壞東西么?資本當然有道德,比如說慈善,不過慈善不是資本的主流,此處就不討論資本圈的慈善。不過即便資本極其功利,這也是說得過去的,因為資本的本質也是人性的貪婪,掉一把鐵斧頭到河里,通過技巧獲得金銀斧頭,這樣的利益交換基本人人都想要。從本質來看,資本要的并不是“好的企業”,而是“賺錢的企業”(不談又好又賺錢這樣的問題),再細分下去無非就是賺短期的錢還是賺長期的錢,短期資本講究及時抽身,比如有些資本在企業上市即拋售(部分有協定制約,不同身份的持股人必須在上市多久才能賣出,如果沒有協定,則……),在短期以外,長期的資本是投資大家玩的事兒,但資本大家總是極其少數。在資本家隊列,通常是短期資本“不講武德”的案例更多(因為基數更大),大眾評判的資本不道德通常就是評判短期資本,而短期資本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運營方每1-2年策劃一個網紅短期品牌來放加盟,通過加盟費等來快閃盈利,賺錢就閃,這是餐飲業最為常見的短期資本案例。在短期快閃資本更大的盤子里,典型的案例是“預制菜”(疫情推動),預制菜需要花錢,所以預制菜和資本的關系自然頗為密切,各行各業(如調味品企業、火腿腸企業、罐頭魚企業、海產品企業等)都想在預制菜賽道上分一杯羹。自己賣這個,靠這個賺錢,企業自然會認為它有未來,疫情之后,整個食品經濟幾乎陷入了預制菜的大瘋狂。典型的案例是趣店,互聯網是有記憶的,該企業從校園貸轉戰預制菜,背后的套路還是類似的,消費者1分錢搶酸菜魚,還可以有蘋果手機抽獎,然而趣店認為自己在預制菜行業真正的“福利”是支持10萬用戶創業(開預制菜門店)。趣店計劃兩年內開20萬家預制菜門店,而為了支持這個瘋狂的資本計劃,趣店還為創業伙伴提供一年免息貸款(和趣店拿貨,找趣店貸款,貨賺錢,錢也賺錢,又有流水又有貸款利息)。有評論指出,這哪里是在賣預制菜,這是拿預制菜開刀來推廣自己的“新校園貸”,或者叫“預制菜貸”,此舉不僅招來了預制菜企業的反感,就連合作的明星也因輿論紛紛與趣店劃清界限。看來在預制菜的全民大狂歡,加上趣店的入局,資本背負的罵名就更深刻了。?結語我們需要回到根源來談問題,資本(家)想要正循環,這是沒有問題的,它如同人呼吸一樣自然,但是,資本是沒有自由意志的,資本的權力掌握在人(資本家)手里,資本家可以拿資本做好事兒,也可以拿資本做壞事兒,道德其實不是資本決定,而是資本家決定的。所以,我們不要對資本有偏見,我們應該審視資本家而不是資本(審視資本來源這同樣屬于資本家的范疇),再者,資本有沒有道德,這個問題同樣應該問資本家而不是資本。在預制菜這個生意上,雖然它確實有優點也有缺點,但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因為些許缺陷就把預制菜貶得一無是處,即使趣店和諸多非餐飲玩家退出預制菜市場,其結果不會太壞也不會太好,更多玩家入局只是起到催化的作用、根本改變不了大的趨勢,對于預制菜這個角色,就像人造肉一樣,我們要給它時間。進一步來談預制菜,我們筷玩思維也不認同預制菜會取代廚師的觀點,預制菜和廚師本就是不同的行業(不可與火車和馬車這樣的單一簡單關系混為一談),我們要看消息來源,如果是既得利益方,或者他就是做預制菜的,這些人說的話當然是偏向自己的,利益決定了立場,也讓話語失去了價值。之所以預制菜的資本如此瘋狂、熱度如此之高,或許資本方是將它當成疫情餐飲痛點之下的解決方案了,甚至也可以說,疫情不止,預制菜風頭不死。我們認為,預制菜產業越發達,優質廚師的資源就越稀缺和越昂貴,某種程度上,預制菜也會推動廚師群體和餐飲業發展,但要談預制菜對于中國廚師和中國餐飲的決定程度,并不是預制菜不夠資格,只是中餐的深度和廣度不是某一個東西能解決的,預制菜不會是中餐的瓶頸,更不會是中餐的唯一瓶頸,這或許也是中西餐飲存有的巨大結構及內涵差異(不是內核差異而是內涵差異)。再來談上市這個事兒,上市失敗或者上市后破發,這可能不是企業不行,也可能是疫情對餐飲經營的影響、資本方耐心受疫情持續干擾,很多一眼看到底的事兒,深層原因也可能是復雜的(還須知疫情不是唯一因素)。有餐飲人指出,遇到疫情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大企業還能通過上市尋求出路,但小企業既無法上市,也難以融到資本,疫情當下,大小企業都很難。在最后,我們回到資本大敗退這個事兒,資本真的大敗退了嗎?我們以7月18日到22日一周的交易來看,兩市(上交所、深交所)數據如下:18日增加51.5億元;19日增加29.18億元;20日增加18.1億元;21日減少4.81億元;22日減少30.63億元(第三方統計)。或者一周的數據并不能說明什么,我們把時間拉長,在過去的整個7月,36氪關于兩市融資快訊的兩類標題:“融資客活躍度下降”和“融資客活躍度上升”,其對比是6:2(6降2升)。數據長度和廣度不足,雖然可能也說明不了什么大問題,然而疫情之下經濟不明朗確實已是定局,但要談資本的大敗退,這個話題就過于宏大且沉重了。至于資本在近期到底是不是大敗退,可能資本家和企業家都不是決定因素,真正起到大影響的,很有可能是疫情的持續與嚴峻程度。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6179.html 贊 (0) 筷玩思維 0 0 生成海報 火鍋餐廳設計有哪些功能區 上一篇 2022年7月31日 16:12 忙到手的直不起來,但工資錢都賺不到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08:30相關推薦 餐飲資訊 百平面店日流水2萬,翻臺率8次,這家饸饹面館怎么做火的? 蘭州拉面、河南燴面、老北京炸醬面、四川擔擔面、重慶小面、武漢熱干面、山西刀削面……面條作為面食的代表,在全國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品類。 而每一種面的歷史傳承悠久,既是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又是對情感的訴說和保留,凝聚著濃濃的家國情懷和深深的鄉 餐飲老板內參 2021年1月20日 餐飲資訊 知名餐飲大佬們的“地攤往事”:生意不分貴賤,英雄不問出處! 文 |職業餐飲網孫佳瑤“臭豆腐臭豆腐,5元一份!”“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涼皮冷面啥都有咧!”自從總理稱贊地攤經濟后,擺攤這個詞徹底火了,餐飲人也像炸了鍋一樣!人人都要去擺攤,調侃要去擺攤發家致富。而有一批知… 職業餐飲網 2020年6月9日 餐飲資訊 餐飲贏利模式大升級《餐飲頂層戰略》總裁班開課啦! 了解更多餐飲干貨 ●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餐飲發生了劃時代的巨變,品牌戰略、營銷方法、商業模式、運營體系都發生了巨變! 如何從頂層戰略上打通堂食,外賣、新零售,一個店鋪,三份收入, 加強餐飲企業的贏利能力,加強品牌核心競爭力 餐創學堂 2020年12月24日 餐飲資訊 【伙伴分享】這個餐飲和我所知道的餐飲不一樣! 我是來自天橋店的張曉。對于我來說,2020年四月三日,是個值得紀念的一天。終于結束了四處找工作的日子,疫情期間很多行業均受到的影響,不招人,對于一個正在找工作的人更是雪上加霜,還好在朋友的幫助下,終于… 餐飲屋檐下 2020年4月11日 餐飲資訊 月營收150萬,2年開店130+,他有什么制勝之道? 成都火鍋界龍蛇混雜,新品牌層出不窮,各行各業的人都摩拳擦掌 準備進入這個領域。競爭從未像現在這么般殘酷和嚴峻。 但是成都卻有這么一家火鍋品牌,短短兩年時間,全國已開店130多家,單店月營業額高達150… 今日新餐飲 2018年8月11日 餐飲資訊 私域流量營銷5G時代,餐飲老板,你還在看著別人掙錢? 直播就是新的”供需鏈”,新的消費場景在變革,是普通人可以實現飛躍的時代!核心導讀:2020年,最火的一個詞是“變現”。伴隨短視頻|直播成為新的流量入口,李子柒螺螄粉火了、周黑鴨火了,涼皮火了、教人做菜的大廚… 餐謀軍師 2020年5月7日 餐飲資訊 價格狂飆70%,今夏斷貨最兇的可能是牛蛙! 此刻,我們應該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因為明天我們將要看的更遠。餐謀長?導讀:品類爆發前夜,市場各端都感受到了一種緊張的氣氛。1“炭火蛙鍋”來勢洶洶最近,“炭火蛙鍋”在抖音上火了。在點評、小紅書、抖音上,… 餐謀長聊餐飲 2018年4月15日 餐廳營銷 雙11餐飲行業借勢營銷有多重要!這幾招直接拿去用!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以往雙十一期間 大家的關注點早早集中在 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 那么對于實體店 尤其是餐廳是否也能抓住時機 搞一些活動呢 今日小排來支招啦 幫給大家介紹幾個 利用排隊網產品 簡單設置就能玩的 #雙十一餐飲促銷方案 希望能給到大家一 排隊網資訊 2020年10月27日 餐飲資訊 如果你的餐廳有這3類癥狀,那你的菜單可能需要“體檢”了! 何所謂菜單?“菜單不就是把餐廳菜品都搬上去嗎?”百度百科對“菜單”給出了詮釋:菜單解釋:菜單是餐廳的消費指南、重要名片。作為消費指南,它需要明確餐廳賣點,將最具競爭力的的菜品呈現給顧客,在第一時間留住… 美團收銀青春版 2018年11月29日 餐飲資訊 未來,IP經理或將取代品牌經理,產品打造成IP…… ↑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IP提供給消費者的不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一種情感的寄托。IP變現收獲的就是這種“歸屬感消費”。從去年開始,IP這個詞大熱,已然和當年的“O2O”、“互聯網思維”等,成為了“只知其然,不… 餐飲O2O 2016年7月24日發表回復 請登錄后評論...登錄后才能評論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