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行業,更新經營思維、轉變經營模式是餐飲從業者的功課,否則就將落后于市場的發展步伐。無論是轉型零售化模式還是其它,實際上標準化的過程都必不可少。因為只有標準化才可以復制,復制才能效率化和規模化,最關鍵是其降沉成本與翻倍利潤上的卓越能力,這也是中央工廠存在的意義。當下,標準化為王。
餐飲不轉型,厄運難逃?
據數據顯示,雖然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超過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2%,但餐飲業的月倒閉率高達10%,年復合倒閉率超100%,北上廣深僅半年就有16萬家餐廳關門,許多老品牌餐飲也難逃倒閉的命運。
2017年剛開局,“茶香書香”倒閉了,而此前“凈雅”、“大同酒店”等知名餐飲一個個關門了,甚至一些經營了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的老字號也關閉了。
中國餐飲正進入一個“供大于求、競爭同質化”的階段。并且隨著跨界人士的進入,餐飲經營也會越來越困難,餐廳陷入困境也是理所當然。事實上,近幾年傳統商業一直掙扎在這樣的態勢中:轉型就像去送死,不轉型就是在等死。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有人悲觀,有人奮起。悲觀的人認為中國開始做什么都不賺錢,因為所有商業邏輯都被推倒。奮起的人看到了商業重組的希望,認為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轉型,究竟能不能實現餐廳的逆勢生長?
轉型之路:零售化與標準化
互聯網的興起,導致了去中間化速度加快,跨界現象已經在各種業態之間越來越司空見慣,餐飲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近年來,“零售+餐飲”成為新的轉型發展方向之一,二者的融合方式日漸趨于多樣化。
盒馬鮮生一出世就在商業圈兒出了名,阿里巴巴投資了1.5億美金。盒馬外賣CEO張皓明認為,餐飲業與零售業一樣,到最后拼的還是人效和平效,再好的傳統餐飲業中午接500單必然會癱瘓,但盒馬外賣輕松1500單,且可做到30分鐘送達。其秘訣就在于盒馬外賣建在CBD服務白領,不做到店消費,廚房完全可以按照工廠流水線的方式設計和投產。
原材料主要分為兩種,蔬菜都是凈菜工廠加工過的,而葷菜材料在外面初步加工后速凍運至廚房,再經過廚師用盒馬外賣的研發方法制作出來,工作人員裝盒后放在流水線上自動就到塑封包裝環節,最后滑至窗口貼上打印好的快遞單就派給快遞員。每一個鏈條環節,盒馬鮮生都將其形成了標準化的操作。
事實上正是供應鏈的標準化,尤其是食材上的標準化,才是許多新餐飲完成零售業與餐飲業態多層次融合創新模式的支撐,更是餐飲品牌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化的基礎。
中央工廠成轉型新選擇
供應鏈的環節相當復雜,涉及到提高運輸效率、優化加工工序、降低庫存成本、標準化餐品質量等等。因此餐飲業的效率競爭集中在供應鏈。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年餐企尤其是連鎖餐企熱衷于中央廚房的原因。
中央廚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出品的效率,然而隨著中央廚房自攻自給的局限性,反而逐漸發展成為餐企的成本黑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在轉型過程中開始選擇中央工廠。相比中央廚房,中央工廠無論是加工產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還是實際生產中單機利用率都更高,整線能力較強,也無需投入大量勞務傭金,在效率和效益上事半功倍。類似盒馬鮮生以及7-11等“零售+餐飲”模式的成功,很大原因來自于其大佬提前在中央工廠上高瞻遠矚的布局。
中央工廠的好處主要有四:
1、成本更低:共享模式有效降低了餐企的自營成本,效率極大化,成本最低化。
2、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更標準化的生產,更嚴苛的品質流程。
3、有效縮短了供應鏈:無論是商超和企業的配送,還是個人的配送,都能確保食材新鮮,減少損耗。
4、不易復制:自有渠道,不容易模仿復制形成惡性競爭。
眾口味李麗有言:“餐飲業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行業,更新經營思維、轉變經營模式是餐飲從業者的功課,否則就將落后于市場的發展步伐。無論是轉型零售化模式還是其它,實際上標準化的過程都必不可少。因為只有標準化才可以復制,復制才能效率化和規模化,最關鍵是其降沉成本與翻倍利潤上的卓越能力,這也是中央工廠存在的意義。當下,標準化為王。”
原創聲明:本文屬餐飲界(微信ID:canyinj)專欄作者吳憨子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www.canyinj.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點擊下列圖片 關注更多干貨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精彩 【轉載原創聯系】 微信:wuya0990 【商務合作聯系】 孟小姐:13424391712 微信號:mengguimiao 戳閱讀原文,了解餐創聯!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