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后疫情時代,整個餐飲行業都在急劇的變化著,作為餐飲行業最大的賽道,火鍋在疫情的催化下也走上了轉型、改革和升級的道路。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01
    餐飲品牌們開啟小店模式
    要說后疫情時代餐飲行業變化最大的地方,那應該就要說說社區餐飲了吧。疫情讓聚集人流的商場“人去樓空”,商場人流下,餐廳無消費者;再加上高昂的人力、房租水電、原材料成本,商場餐飲似乎越發艱難了。 

    而相反的,被商場餐飲取代的社區餐飲反而在疫情中重回了煙火氣,成為了疫情下最主要的餐飲模式,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品牌為了自救,也開啟了社區模式。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

    例如近年來靠著社區店發展起來的一些品牌,熊大爺、袁記云餃等,而老字號紫光園也靠著檔口模式在疫情中大力發展。

    除此之外,餐易君發現在疫情期間不少新興起來的品牌和餐廳大多也是圍繞社區小店來打造的,例如喜家德推出的副牌“吉真”,也是社區餃子館。

    再比如,松哥油燜大蝦推出的20平社區小店就非常火爆,據了解,它一天的營業額甚至能高達八千至一萬。不僅僅是餐飲賽道,甚至生鮮超市等各大電商平臺也開啟了社區小店模式,例如盒馬推出的盒馬mini小店。

    大店變小似乎已經成為了現代餐飲的一種趨勢,而作為餐飲最大的賽道,火鍋賽道自然也順應著趨勢努力改革升級,火鍋賽道的大佬們也紛紛開始布局“社區小店”。

    例如火鍋賽道頭部品牌海底撈在疫情中就加快了社區店的布局,此前,海底撈外賣業務發力整合內外部資源 , 由單一的線上火鍋外賣轉變為外賣+社群+直播+線上商城的社區營運。

    ?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數據顯示,疫情較難的5月,海底撈全國門店提供的多種社區到家餐飲服務,累計創收近2億元,總單量超過了60萬單。除了海底撈之外,小龍坎今年也開啟了社區店模式的打造,而小龍坎的社區店還被顧客稱贊“接地氣”“有煙火氣”。

    此前,北京老字號東來順也開了個30多平的社區小店,據悉這個小店是在東來順原址上設置的一個檔口小店,賣點包子、肉餅、羊肉湯啥的,性價比高,顧客也歡喜。

    知名火鍋品牌劉一手的副牌“六口水耙牛肉火鍋”也是走的社區店模式,不僅模式煙火氣,在場景上打造的市井風更是不少人稱贊。

    而一些新興的品類和品牌,例如地攤火鍋、蒸菜火鍋、盅盅火鍋基本上也都是走的社區市井小店模式,在業內看來,小店已經成為了現階段餐飲的一個特色和發展趨勢。

    02
    大店變小,是未來趨勢
    ?

    疫情催化餐飲的直接結果,是改變了消費者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在急劇下降,性價比已經成為了消費的代名詞,而性價比的標簽下,除了便宜的價格之外,還有各種需求因素。

    ?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例如方便快捷的用餐模型、周邊消費需求、消費體驗感、外帶外賣等,而依賴于堂食的火鍋賽道,在消費需求的改變下,也不得不做出改變來吸引消費者們。
    縱觀餐飲行業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可以總結出,餐飲業態至少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2004年之前屬于大餐飲、高宴請的階段,例如我們熟悉的俏江南、湘鄂情等品牌。
    而在2004-2013年之間,可以說是小餐飲叱咤風云的階段,那時候的餐飲大多以200-600㎡的餐廳為主,而且大多主打休閑化、時尚感。

    ?

    在2012-2020年間,迎來了互聯網的天下,網絡化的時代餐飲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等平臺的加持下,互聯網餐飲占據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

    ?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而2020年的一場疫情又讓餐飲行業有了新的轉變,在2021年之后,餐飲內卷加劇,經濟形勢不明的情況下,資本開始了對餐飲的布局,助力餐飲細分品類和市場,而這其中很明顯的變化就是,資本助力的大多都是小門店小餐飲。

    ?

    餐飲每個階段的發展似乎都不太一樣,為什么呢?

    ?

    總結來說,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和規律,餐飲發展的本質就是“變”與“創新”,一成不變就只能被時代淘汰。

    ?

    大店變小是餐飲進化的結果,也是這個時代催化的結果,后疫情時代,在疫情反復的肆虐下,餐飲人越發艱難度日,現在的目標不說有多偉大,但首要目標一定是“活著”。

    ?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

    疫情的存在會造就種種不確定因素,例如堂食受阻、成本上漲等,而大店承壓能力相對來說薄弱,因為變通能力太差,相反的小店模式就容易多了,變通能力也強。

    ?

    例如一個小碗菜火鍋門店與幾百平米的場景式消費門店,在堂食受阻的情況下,誰的壓力更大?

    ?

    大場景門店無論是人力、原材料還是配置、房租水電等成本上都更高,因為它的承載量在那里,但一旦堂食暫停就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尷尬境地。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下倒閉的餐飲,要么是個體店要么就是那種面積較大的餐飲企業,反而一些小門店的連鎖餐企在疫情中改革發展較好。

    ?

    日營業額近萬,火鍋也開啟“小店”模式了?

    小店相對來說人工需求少,產品模型和商業模型也相對簡單,決策也更為輕便。
    疫情以來,在大店還在考慮上不上外賣、上哪款外賣的時候,小店的外賣已經送到顧客手中了。在業內看來,大店被小店蠶食在現階段是遲早的事,也是趨勢,而之后的餐企們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被迫轉型,“打不過你們,我就加入你們”,把自己做成小店。

    二是走百年老店模型,拼盡全力將自己變成地標或非遺,例如超大型餐飲文和友等,形成一種地域名牌,對此你怎么看呢?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267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8日 03:56
    下一篇 2022年9月8日 04: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