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能解決肉類的食安問題嗎?
本文2451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餐飲愁“食安”久矣
食品安全是餐飲的生命線,只要餐飲品牌出現食安問題,打擊一定是致命的。
最近多地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又引起了不少關注。
6月,四川發現多起豬瘟疫情,貴州發現生豬感染豬瘟;
5月,云南、廣西發現非洲豬瘟疫情;
3月,四川發現非洲豬瘟;
年初曝出的豬瘟水餃事件還在眼前,但防不勝防,時隔四個多月,豬瘟依然在多地出現。
像禽流感、豬瘟這樣的疫病,從過往案例來講,很難避免,而且一次爆發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造成消費者長時間的“談肉色變”,也是懸在餐飲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于是,切中了這一痛點的“人造肉”在2019年受到熱議,而且近期還有越來越火的趨勢。
02
“人造肉”的前景如何?
1、人造肉現狀
人造肉分為2種,一種是實驗室培育,用動物細胞培養,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肉,但是造價昂貴,且在倫理方面無法被大眾接受;
第二種是豆制品,相當于“素肉”。
本文主要討論的人造肉是第二種,即植物蛋白組成的“人造素肉”,不僅和傳統肉類的營養價值相當,不需要宰殺動物,而且還能避免傳統養殖業可能產生的病菌。
從今年五月,Beyond Meat上市以來,人造肉相關的消息屢屢見諸報道。
比如,李嘉誠參與投資的Impossible Food,已累計融資7.5億美元;
比爾·蓋茨投資的Beyond Meat上市首日暴漲163%,創造21世紀以來美國公司(市值2億美元以上)IPO首日最佳表現,上市后的表現更是喜人,第一季度凈營收4020萬美元,上漲215%。不僅如此,近期的股價創上市后新高,市值突破100億美元。
▲素肉漢堡產品
除了這兩家最知名的重要玩家走勢向好之外,近兩個月,有多只人造肉概念股也連續出現漲停。
近日,一家全球500強企業的入場,讓“人造肉”這把火燒得更旺了。
2、美國最大肉類加工企業
加入混戰
近日,全球最大的雞肉、牛肉、豬肉生產商及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是美國最大肉類加工企業和全球500強企業——泰森食品公司宣布,將在今年秋天推出用50%牛肉和50%豌豆合成的“混合肉”,并為此成立一個全新品牌Raised & Rooted。
與之前的人造肉不同,泰森食品主打的并不是“純素肉制品”,而是碎肉和植物的混合物。據該公司介紹,混合肉的熱量以及飽和脂肪酸含量比純素肉更低,更能迎合人們對健康和保持身材的需求。
在此之前,純植物肉面臨的爭議主要集中在3點:
①虛假宣傳的風險。因為目前大眾對于人造肉的接受度還很低,純素肉難以被歸類為“肉制品”,但人造肉的包裝上又和普通肉制品無異,容易給消費者帶來誤解,所以在銷售渠道上,純素肉不僅沒什么競爭力,而且還有誤導消費者、虛假宣傳的風險;
②不好吃。純素肉打著“肉”的旗號,但事實上口感卻和肉有很大的差別。據媒體采訪,嘗過人造素肉的美國消費者反映,雖然人造素肉外形上已經和肉沒有差別,甚至油炸時還會發出“滋滋”聲,但是卻不好吃;
③小眾。從人類千百年來的飲食習慣來看,即使人造肉更能保證營養和安全,也無法改變大眾的理念。因此,目前人造肉只能迎合“素食主義”和“環保主義”這樣的小眾人群,市場比較狹窄。
因此,在泰森混合肉的消息出來之后,Beyond Meat的股價就下跌了4%。
不僅因為泰森是肉類行業的巨頭,世界500強企業,還因為相比純素肉,混合肉能一定程度地減輕以上爭議,且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03
普及人造肉的門檻
從長遠來看,人造肉對于餐飲行業有重大的意義。
人造肉的生產效率更高,而且能在保證營養的基礎上,一定程度地避免食品安全問題,有利于餐飲的標準化。
但是目前人造肉的火爆,只存在于美國資本圈,真正要運用到中國餐飲行業,還面臨3大門檻:
1、以假亂真
用人造肉替代漢堡這樣的快餐容易,但是要用人造肉替代博大精深的中餐食材就要難得多。
肉的呈現方式有很多,有肥有瘦,有老有嫩,不同部位口感差異巨大,可以說,人造肉目前的可替代性在中餐面前約等于零。
2、監管機制
雖然人造肉打著安全的旗號,但是真正進入市場之后,政府要如何監管是一道難題。
不僅生產環節和普通肉類完全不同,人造肉還會涉及到色素、香精、轉基因大豆等問題,如果沒有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人造肉的食品安全風險可能會比傳統肉制品更大。
3、營養隱患
誠然,人造肉表面上和肉一樣營養,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理論上也是可行的。
但是歷史上,人類為了提高效率而創造的食物,有時候會造成可怕的后果。
比如十九世紀末在英國風靡一時的白面包,雖然讓英國底層群眾遠離饑餓,不僅好吃,還好保存。
▲本圖片由深圳市華空間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專業的餐飲室內設計公司。
但是因為是使用去掉外殼的谷物制作的,缺少了維生素B1和維生素D,所以導致了一系列的“后遺癥”。
大批民眾患上維生素缺陷癥、貧血、佝僂病,在1902年,英國軍方甚至把新兵標準降低了15厘米,40%的青年因健康狀況不佳而被淘汰。
因此,誰也無法保證人造肉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04
小結
總的來說,人造素肉目前還處于初期階段,尤其在中國這樣對美食挑剔的市場,人造素肉的市場前景更是狹窄。
不過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人造肉的種類和呈現方式也會更加多樣化,就像是新能源汽車一樣,除了純電動,還會有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等。
人造肉也許無法完全替代肉,但是也不失為一個風口,關鍵還得看策略。
你覺得人造肉的前景如何?
來評論區聊聊~
本文作者:CJ
本文素材參考:《人造肉越來越火,連美國最大肉類加工公司都要加入了》| 愛范兒
《新民環球丨人造肉:產業革命還是資本狂歡?》| 新民晚報
掃碼加入必讀核心讀者交流群,
加好友請備注“餐飲人必讀+公司+姓名”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刷不出讀sir為您提供的第一手干貨怎么辦?
沒關系,打開餐飲人必讀公眾號主頁面,
點擊右上方的“…”按鈕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迷路啦~
————–End—–———-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