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迷品牌升級的沙縣小吃,到底什么時候才能丟掉“土”的標簽?

    ▲掃描識別圖中二維碼或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

    萌系沙縣、輕食、生鮮自提……沙縣小吃不斷踩坑為了啥?

    本文2463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沙縣小吃在店里放了個生鮮自提柜

    3月,沙縣小吃集團放出消息,聯合京東推出了一個冷鏈自提柜項目“鯨鯊”。

    鯨鯊冷鏈提貨柜安置在沙縣小吃店里,供購買生鮮的客戶自提,解決生鮮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簡而言之,這是一款置放在沙縣店里的,可溫控的豐巢自提柜。

    這次跨界很奇怪:

    去超市買東西順便取個快遞的場景很常見,但跑到飯店里在別人吃飯的檔口進來再拎著一塊生牛腱子出去,恐怕會讓大家都不舒服。

    在我們看來,沙縣小吃這次有點“病急亂投醫”的味道。

    僅以規模而言,沙縣小吃的門店數量是肯德基的五倍多,但對小吃店的“幕后推手”來說,這么龐大的體量就像看得見挖不著的金礦。

    但沙縣小吃數量雖多,卻非常松散,別說協同升級,就連整合起來都是一條非常艱難的路。

    “鯨鯊”項目很可能就是推手試圖整合沙縣小吃的又一次嘗試,但也可能又一次以失敗而告終。


    02


    單店魔改VS集團標準化

    其實這已經不是沙縣第一次試圖打破沙縣小吃的固有印象。

    在此之前,沙縣已經多次有品牌升級的嘗試。

    在社交網絡為人熟知的“沙縣升級”有兩次。

    1.沙縣輕食

    2017年開在無錫的沙縣小吃,有著日式小清新的裝修風格,性冷淡的灰色招牌,木色的桌椅擺設。

    菜單中既有沙縣小吃常見的蒸餃燉品,又有“網紅牛腩飯”、“蔬薯沙拉”、“咖喱雞排飯”等日式輕食。

    如此網感十足的沙縣小吃,立刻在互聯網上引起追捧,“還要配冷萃豆汁兒”等腦洞評論不絕于耳。

    但是,它卻是一個扎扎實實的“山寨沙縣”,老板甚至是個四川人。

    ▲“沙縣輕食”門店(圖源:大眾點評)

    2.萌系沙縣

    2018年初開業的“沙縣萌系治愈所”則是由北上杭三家沙縣和淘寶極有家聯合打造的。

    產品還是老三樣,但重新設計了萌萌的菜單,搭配了萌系的餐具和軟裝。

    并且由于跨界合作,這三家店還得到了淘寶方面的流量扶持。

    這三家店倒是正經的沙縣小吃加盟商,但此次改造和沙縣小吃集團無關,也沒有更多沙縣門店跟進。

    由于門店配合程度不同,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北京、上海兩家門店普遍認為這些裝飾和餐具實用性太差,放了沒多久就收起來。

    北京門店的門頭雖然重新布置過,但是很快在城管的要求下又撤換回來,導致外觀和正常沙縣無異。

    ▲“萌系治愈所”杭州店(圖源:大眾點評)

    3.沙縣大軍的規整工作

    與單店花式魔改借助網絡推紅不同的是,沙縣官方的改進目標一直都是“保牌、提質、連鎖、上市”。

    統一管理,打造連鎖店,一直都是沙縣小吃集團的目標。

    自2006年開始,沙縣便積極推進小吃經營標準化工作,在各地培育沙縣小吃標準店、示范店。

    且在2008年成立了沙縣小吃集團。

    憑借“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的集體商標,沙縣政府也試圖走品牌授權、特許經營的模式,來盡可能地控制和規劃沙縣小吃的發展布局。

    2017年5月,“沙縣小吃SHAXIANSNACKS”商標終于申請通過,為沙縣小吃集團的正統資格拿到了法律的支持。

    隨后不久,沙縣小吃集團就在北京大望路打造出一家旗艦店,不僅按照集團統一設計規范了視覺系統,還指定了第三方對經營店鋪從業人員實施全面培訓,提升服務質量。

    勢要向朝麥當勞等西式快餐品牌看齊。

    ▲沙縣小吃旗艦店

    03


    品牌背后的多方角力

    不難看出,在品牌升級之路上,沙縣似乎一直沒有很大成效。

    究其原因,在沙縣誕生的20年里,從民間散兵在嶺南遍插紅旗,到政府助力在全國開疆拓土,再到組成國資企業,借助資本力量收編…

    沙縣小吃的品牌建設,一直都有多股力量在相互作用。

    1.沙縣政府

    上世紀90年代初,當地的民間融資機構“標會”紛紛倒閉,欠債的人為了外出躲債,開始以小吃謀生。

    趕上了南下務工大潮,滿足打工者價廉快餐需求的沙縣小吃得以四處開花。

    眼瞧著沙縣小吃帶回了實際的經濟效益,1997年,沙縣政府成立小吃辦,千方百計下到基層帶著指標宣講。

    次年,又在各地設立聯絡處,聯絡當地的沙縣小吃業主,同時加強行業管理,提供資金援助,到各地推宣講會幫助北上拓展市場。

    不僅如此,沙縣政府還提出要由政府牽頭,注冊品牌公司統一管理,收編野生沙縣連鎖化經營。

    但對沙縣小吃經營者而言,接受扶持是一回事,被收編就是另一回事了。

    生意雖小,到底自己的生意,付了加盟費倒成了為別人打工,利好何在?

    一位沙縣老板在接受采訪時說,來這的人需要的是便宜實惠能吃飽,誰會分辨得這是正宗還是什么連鎖?手藝好壞跟這個沒關系的,沒顧客關心這個。

    另一位老板更是直截了當,“當官的搞政績,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2.資本力量

    介入沙縣困局的,還有盯上了沙縣門店和影響力的資本。

    2015年開始,沙縣小吃集團分別與泰國正大集團和中糧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原料供應、互聯網平臺合作、共享市場資源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2016年,號稱中國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以1.35億元的出資,成為沙縣小吃集團第一大股東。

    ▲雛鷹農牧所占股權(圖源:雛鷹農牧官網)

    雛鷹農牧有自己的打算,作為農牧龍頭企業,此番布局,目的是產業鏈向下游餐飲行業的延伸。

    小吃店面規模和店面及品牌升級的背后,雛鷹農牧看中的正是原料豬肉的優先供應權。

    依照財報的數據,每家沙縣單體店的年豬肉消費規模超過4噸,乘以6萬家店面就是24萬噸。

    僅僅是這樣的預期,就已經一塊巨大的肥肉了。

    然而理想豐滿而現實骨感。

    2017年雛鷹宣稱,會在三年之內完成六萬家店的整改。

    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沙縣小吃店鋪感剛剛收編800家,雛鷹農牧先曝出巨額虧損。

    到期沒錢還債的雛鷹農牧甚至開創了“肉償”債權人的先河,以自家火腿抵還利息。


    04


    靠生鮮自提轉型?想多了

    也許正是因為收編的艱難,才使得沙縣小吃集團另辟蹊徑,換了一個角度來豐富沙縣品牌的內涵。

    然而具體到鯨鯊這個項目,問題依然很多。

    從經營者角度來看,它不僅不能保證人流量的提升,還存在占用額外場地,提高經營成本的風險;

    而且在消費者眼中,它也打不過京東到家與盒馬生鮮。

    其實最關鍵的點在于,在店里放生鮮自提柜,到底和沙縣的餐飲生意有何關聯?

    這樣的跨界是否有意義?

    這種跨界一不能共享用戶,二不能加強品牌記憶點,三還要承擔巨大的成本。

    而且,這個跨界的前提是,還要大量的門店配合進行,這個收編本身就是之前沙縣小吃集團和雛鷹沒能做到的事情。

    如此,通過這個來樹立品牌形象,就更無從談起了。

    你希望沙縣小吃有一個統一標準嗎?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莊涂

    本文來源:商業街探案(ID:bustanan)授權轉載

    掃碼加入必讀核心讀者交流群,

    加好友請備注“餐飲人必讀+公司+姓名”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刷不出讀sir為您提供的第一手干貨怎么辦?

    沒關系,打開餐飲人必讀公眾號主頁面,

    點擊右上方的“…”按鈕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迷路啦~

      ————–End—–———-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餐飲老司機翻車記:月營收50萬卻賺不到錢

    餐飲業最長淡季來襲,餐飲人該怎么做?

    生意好的餐廳,在這些細節上都做的很到位!

    華為、羅永浩、星巴克都愛用的營銷套路

    翠宮飯店賣身:中國高端餐飲的衰落

    點這里!點這里!點這里!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798.html

    (0)
    上一篇 2019年4月2日 20:15
    下一篇 2019年4月2日 20: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