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
    前不久,費大廚辣椒炒肉在北京、上海又連開5店,巴奴毛肚火鍋也“攻下”天津城。
    ?
    這兩個品牌,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一個湘菜一個火鍋,八竿子打不著的品牌和品類,仔細比對,卻有很多共同點。
    ?
    本文暫從“借勢”的角度,來談談二者的異同,希望對你有啟發。
    ?
    在不會借勢的初創期
    他們都盯上了食材和口味
    ?
    所謂借勢,是指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勢能,比如,社會趨勢、行業大勢、熱點、觀念、情緒、地域、媒體、甚至是競爭對手,將對方的勢能轉移到自己身上,進而達到提升認知、產品促銷、品牌推廣、樹立形象等目的。
    ?
    借勢本身,包含了一個前提,即,對方有高勢能。
    ?
    如果借低勢能,無疑是為他人做嫁衣,當然,那也不叫借勢,只能叫“給勢”,一些大品牌孵化子品牌常用這招。
    ?
    說回費大廚和巴奴。
    ?
    費大廚2003年創立品牌,當時名叫“原汁原味”,看得出,彼時的費大廚還不懂借勢,因為原汁原味只是菜品特征,并無勢能可言。
    ?
    巴奴2001年入局火鍋行業,2004年改名,口號“本色本味”,打出這樣的認知,也是清風拂面,沒借啥勢。
    ?
    奇妙的是,二者在初創期同時盯上了口味和食材。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下飯的辣椒炒肉
    有什么樣的基因,就會長出什么樣的果實,多年后,盯上“口味”的費大廚,開始借“大廚”之勢——大廚做的菜,口味才好吃;盯上“食材”的巴奴,也延伸出了產品主義。
    ?
    在不會借勢的年月里,很多企業都是在黑夜里孤單地行軍,想抓住點什么,卻總是撈一把空。
    ?
    這樣的過程,很多大廠也都經歷過,像農夫山泉,早期的口號是“農夫山泉有點甜”。
    ?
    甜?借的什么勢?
    ?
    后來改成“大自然的搬運工”,就有點內味兒了,因為它借了消費趨勢之勢——大眾消費品質提升,開始關注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
    大自然的搬運工,切中了。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巴奴毛肚
    還有格力,最早是“好空調,格力造”,看似押韻,實則無勢,畢竟,好空調,別人也能造;后來改成“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就比較狠了。
    ?
    當時市場,出現了變頻空調,但格力尚無,格力直接用這句口號打壓對手,結果,在大多顧客心智中,變頻空調竟等同于格力。
    ?
    格力也是借了當時的消費需求趨勢——大家都在關注省電的變頻空調。
    ?
    這就是借勢的力量。
    ?
    品牌剛起勢之時,走彎路很正常,怕的就是不肯修正自己、主理人偏執,企業一下子就捅到了天花板,再無進步空間了。
    借人,還是借品牌?
    這是個問題
    ?
    有些人在成長中,不管是自悟,還是高人指點,都會不斷覺醒、吸納、進步。
    ?
    沉寂8年的巴奴,在2012年提出了那句至今還讓人津津樂道的口號,“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經典借勢廣告語
    沒人知道巴奴這幾年經歷了什么,也沒人知道,巴奴“借競爭對手之勢”的思維從何而來,但不可否認的是,巴奴用最簡單的方式,搭上了老大海底撈的這輛順風車。
    ?
    海底撈做得也絕,為了“避免給勢”,無論任何場合、任何狀況,從不回應。
    ?
    多年之后,一家河北餐廳依樣畫葫蘆,喊出“炒菜界的海底撈”的口號,期望借勢,但與對待巴奴的態度不同——海底撈回應了他。
    ?
    除了本主回應,法院還送去了一張傳票,更絕的是,勝訴后的海底撈,拿著近百萬的賠償金,搞了個“餐飲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幫扶計劃”——你不懂法不要緊,我來幫扶幫扶你,給你上一課,讓你知道知道,啥叫知識產權。
    ?
    定位之父特勞特說,最好的廣告語,不要把話說盡,最好能讓讀者說出某個詞或短語,使意思更完整,這才使廣告引人入勝。
    ?
    很顯然,這家河北餐廳應該沒聽到過這句話,巴奴卻把這句話玩得爐火純青。
    ?
    巴奴沉寂了8年,那邊的費大廚,沉寂了14年,直到2017年才喊出“傳承兩代人的拿手菜”。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費大廚廣告語
    費大廚要借的,是“兩代人”的勢能。
    ?
    國人觀念中,有傳承、有故事、有歷史的品牌,多少沾點老字號的意思,心理上會信任、依賴。
    ?
    但這其中有個問題,費大廚的“兩代人”,到底是誰?如果是名人,那就勢能高,如果不是名人,那就勢能低,甚至沒勢能。
    ?
    像蜀大俠的旗下品牌“吃城都青花椒魚”,就借了三位川菜大師的勢能(組織川菜大師搞了個味覺創新研發團),盡管大部分顧客跟這三位大師都不熟,不過,聽起來還是蠻厲害的。
    ?
    雖然費大廚在這個階段還沒做到徹底覺醒,但這個口號已經初具“大廚”模型,而且這與品牌名和戰略定位是切合的。
    ?
    借勢的思維一打開,品牌就有了節奏。
    ?
    隨后,巴奴開始提出一系列廣告語,“深入原產地,精選好食材”、“更火的火鍋,排隊的人更多”、“越懂火鍋,越愛毛肚”。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巴奴口號
    從借勢的角度看,巴奴的這幾個廣告語并不高明,因為基本沒借到勢——
    第一句,“深入原產地,精選好食材”。好食材,你有,我也有,你深入原產地,我就在原產地,你拼啥子?
    ?
    第二句,“更火的火鍋,排隊的人更多”。排隊人多,本身就給顧客傳達了一種負面感受,因為很多顧客不想排隊;巴奴的本意是“熱銷”,但表達方式不太周全。其實,若想借熱銷的勢能,倒不如說,每年賣出的毛肚能繞地球32圈。
    ?
    第三句,“越懂火鍋,越愛毛肚”,就略微帶點歧視的意味了——我不愛吃毛肚,就不懂火鍋了?要是碰見杠精,可能還會補一刀,“就你懂?”
    ?
    這幾個廣告語沒翻出什么水花來,主要原因在于,沒借到勢,太平淡。
    ?
    所以,巴奴兜兜轉轉,又提了句口號,“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
    ?
    刀刀見血的借勢,巴奴又回來了。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殺回來了
    這邊廂的費大廚也沒閑著,忙著開店擴張的同時,還不忘抽空修改戰略口號,“湖南招牌菜,很香很下飯”。
    ?
    為什么說是戰略口號?因為當時的費大廚準備進軍深圳,要異地開花,自己當然先得是本地頭牌,這個時候的費大廚,借起了地域之勢。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借地域之勢
    南下之后,費大廚又改口號,“只用大廚炒,很香很下飯”。
    ?
    大廚是誰?無人知曉,所以,這次的借勢,力度不大,直到去年,中烹協送來了機會,授予費大廚“全國小炒肉大王”的稱號。
    ?
    這下子,費大廚才算真正借到了勢能——地域、品類、發獎單位,全借上了,而且“大王”與“大廚”并不相悖,甚至還有點升級的意思,同時,要在全國范圍內擴張,也算師出有名了。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全國小炒肉大王
    ?
    另外,二者在品牌成熟期,都選擇了借地域勢能,將店開到了一線城市,這一點,珮姐、周師兄、朱光玉也做得挺好,都跑去了上海。
    ?
    別看只是在大城市開個店,但在顧客心理上,會有尊敬感——這品牌有實力,敢去大城市。
    ?
    費大廚和巴奴的借勢之旅,肯定不會到此為止,我等圍觀吃瓜就好。
    ?
    從根源上說,費大廚的借勢基因相對保守,巴奴則相對活躍,這與創始人思維有關,所以,你能看到巴奴的“店長日記”,卻看不到費大廚的“大廚手冊”。
    ?
    中小品牌的借勢機會點
    在哪里?
    ?
    分析了二者的借勢歷程,那么,中小火鍋店該如何借勢?
    ?
    首先,要搞清楚借勢目的。費大廚與巴奴的借勢目的很明顯,就是“打定位認知”,巴奴要跟海底撈并駕齊驅,而費大廚則是不斷鞏固“大廚”的認知(從這一點來看,費大廚更像是無山可依的孤勇者)。
    ?
    如果你的目的是打定位認知,不妨參照二者的做法;如果你的目的是營銷拉新,那就哪兒熱往哪兒去。
    ?
    像今年世界杯,BOSS直聘的廣告,像狗皮膏藥一樣貼在觀眾席,多少帶點簡單粗暴的情緒,但不可否認,他借到勢了。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張蘭在直播
    這幾天,張蘭的直播間火得一塌糊涂,原因就在于蘭姐早把借勢玩明白了,明星、離婚、撕逼、吃軟飯……一個個撩人眼球的勢能熱點,再加上蘭姐的個人勢能,能不贏麻?
    ?
    其次,借勢要搞清楚受眾群體。比如,一個傳統老字號非要跟一個新潮品牌聯名做活動,兩者無疑都犯了大忌,像五芳齋聯名漫威、王者榮耀,都反響平平。
    ?
    再如資生堂借勢演員黃軒、優衣庫借勢演員雷佳音,都屬于經典翻車案例,原因無他,形象和受眾都不對。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用了資生堂的黃軒
    還有寶馬汽車玩梗“打工人”被群嘲,五菱宏光都想給他來一棒子。
    ?
    在這一點上,小龍坎把握得還是比較精準的,而且玩得很熱鬧,哪兒潮、哪兒年輕人多,小龍坎就往哪兒湊,聯名游戲、綜藝節目啥的,都整挺好。
    ?
    再次,借勢要借在實處。像巴奴借了海底撈,費大廚借了全國小炒肉大王(中烹協授予稱號),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
    像江小白,文案寫得花里胡哨,勢能借得虛頭巴腦,這兩年倒是消停了,希望不是因為才思枯竭,而是實實在在地覺悟到了問題所在。
    ?
    分析巴奴和費大廚“借勢”之路,我總結出4個機會點
    ◎表達瓶
    所謂實處,是讓顧客可感知的東西,當然,情緒、觀點也算實處,像《戰狼2》的熱映,就是借到了民族自信心的回歸、大眾高漲的情緒;像森馬、鴻星爾克,曾喊出過“使用中國棉花”的口號,也收獲了好評。
    ?
    不過,借勢情緒的分寸,必須拿捏精準,否則,品牌將萬劫不復,此類反面教材也有很多,不再贅述。
    ?
    最后,借勢的落腳點要在品牌上。如果一場借勢,回不到品牌上,就是白玩,也即是,你必須告訴大眾,你是誰,有何不同,何以見得。
    ?
    小結:
    ?
    借勢的法則有很多,可借的東西也很多,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可借。
    ?
    餐飲行業,精通借勢的企業甚少,大多數品牌只是日復一日地重復表達自己是誰,很累,也很無效。
    ?
    從這個層面看,借勢不單單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覺醒。
    ?
    正文 end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904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7日 03:46
    下一篇 2022年12月7日 03:5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