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點擊上方藍色[餐飲人必讀]查看往期內容
中國菜作為世界三大菜系之一,用“博大精深”概括不為過。然而大陸餐廳這么多,竟然一家米其林餐廳都沒有。要說是老外吃不慣中國菜,但東京米其林餐廳世界第一,香港也有米其林3星中餐……那么大陸的餐廳是在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呢?
本文首發于餐飲人必讀 微信號:cyr811
提高舒適度
出現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館至少先要獲得到“一副刀叉”的標記,這種標記是指南對餐館的基礎品評標準,從“最高的5副到1副”不等,表明餐館的舒適度.
一方面,米其林是一種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象征,不止是一桌上的菜肴,更注重這個用餐的環境和文化氛圍的舒適度。中餐更多追求的是一種味蕾上的享受,很多餐廳在舒適度上并不像日本餐廳追求極致完美.另一方面,舒適度體現在民眾對生活品質方面的形態.近代的中國人很難學那種深層次的生活哲學,在餐廳用餐時也不過多講究品質和形態.
增強穩定性
首先,體現在出品水準的穩定性上。大陸好餐館的出品水準大都不夠穩定,換句話說,還是符合米其林標準的好餐館少。這主要是因為中西方的餐飲文化本來就不盡相同,就像西方人做飯會說某一樣東西多少克,而中國永遠都是鹽適量,味精少許什么的,中國菜的美味大多數是依靠于某一位經驗老到的大廚的,而西方人卻是根據很多前人的經驗與理論制作出的.所以,達到米其林的標準中“穩定的出品”這一條的是大陸的餐廳應該去思索的.
其次,餐廳自身的穩定性(更新換代速度)大陸餐館關門太快,江湖傳聞米其林其實曾經想做過北京,但他們收集了一年資料,然后發現可以上榜的餐館關了好多。因此,餐廳應更多從自身穩定性出發,而不是為了迎合顧客口味或降低成本改變經營地址.
重視品質
米其林第一顆星代表的是餐廳事物的品質,這正是大陸餐廳恰恰缺的.此外,餐廳服務的品質、裝潢、餐桌擺設、餐具的精美程度、上菜的順序、以及酒窖的大小和貯藏的品質也決定的米其林星級的高低.就算大陸的極少數餐廳重視事物的品質,卻舍不得投資可觀的金錢在人員訓練、器皿擺設和各種酒藏等方面,這就制約了大陸餐廳獲得米其林第二顆或第三顆星星.大陸的餐廳若想要成為米其林星級餐廳,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素質、烹飪時采用的技術、不同味道是否很好地融合、烹飪的一致性和創新性都需要做到完美,讓顧客物有所值.
修煉大廚
中餐素來講究菜品,廚師的社會地位其實并不高,進而導致絕大多數廚師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貫徹“偷奸耍滑”的宗旨,而米其林視廚師為餐廳的一個靈魂,對廚師要求極高,這就需要大陸的廚師能夠維持品質不變,以一種追求極致之心去靜心對待每一次烹飪,把愛融入到食物的制作過中.
很多中國人不屑于米其林的評價標準,并沒有到國外吃過幾次好東西就腦補中餐如何完爆外國美食,這都是典型的中餐衛道士行徑.中餐如果希望可以趕上先進國家的餐飲水平,僅僅是好吃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服務環境等細節不斷地精益求精,同時培訓的規范化,才有可能追上發達國家.米其林餐廳評選進入中國大陸,需要的只是時間.
--------
作者:郭薇
編輯:必讀君
注: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587.html